摘 要:评先评优与奖学金的评定工作能够有效的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拼搏氛围,本文对如何充分发挥评先评优与奖学金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评先评优;奖学金;激励作用
近几年来,评先评优工作和奖学金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评优评先工作和奖学金评定工作已经成为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也成为广大学生关注的焦点。评优评先和奖学金不仅是对优秀学生的肯定和奖励,更是激励广大学生奋勇上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战斗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如何充分发挥评先评优与奖学金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评优评先和奖学金评定工作的质量
评优评先与奖学金评定工作涉及学生的个人荣誉和物质利益,是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情,只有提高评选工作的质量,真正做到评选过程“公正、公平、公开”,既严谨合理,又不失人性化,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得到学生的认可。
做好评选办法的宣传解释工作。辅导员应在开学初向学生积极宣传学校及院系的评选办法,对重点部分要进行解释,如评选办法有所修改,要着重强调,通过宣传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评选办法,有助于学生对照评选办法规划自身学业,另一方面引起学生对评优评先和奖学金评定工作的重视。
规范评选流程。评优评先的参考依据主要是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的综合排名,从以往经验来看,容易在学生中产生争议的就是日常表现的加分过程,因此评选过程必须按照加分项目材料上报、评审小组加分、加分结果公示、确定综合排名、评选结果公示这几个步骤严格执行,在具体操作中需注意细节处理,比如:在确定日常表现加分前可不用公布平均学分绩的情况,避免学生受学习成绩排名影响虚报或伪造加分项目;可考虑不公开所有学生平均学分绩,而只公开有希望获得个人荣誉学生的成绩,保护学生隐私,避免打击成绩排名靠后学生的自尊心等等。
细化评选规则。在学校评优评先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院系评选规则,对三好学生、各类积极分子的评选方法需明确说明,比如:国家级、省级、校级比赛可加分,常参加的比赛哪些算国家级、哪些算省级、哪些算校级;出现挂科现象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校内外辅修挂科算不算此类情况等等,评选方法切忌由辅导员临时决定,应尽量避免产生争议。
二、发挥评优评先的积极导向作用
评优评先办法能直接反映一个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评优评先方法应与学校优势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社会人才需求相结合。
(一)建议将平均学分绩中专业课成绩与公共课成绩分开计算
现代社会需要有一技之长的综合性人才,专业技能是学生社会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工科系学生更是如此,个人认为评优评先中平均学分绩中专业课成绩的比重应大于公共课成绩,在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获奖学生专业课成绩并不十分出色,而靠的是公共课成绩帮助提升总的平均学分绩,在现行考试中,有些公共课考试只注重书本性知识考查,能靠考前一段时间的突击而提升成绩,而专业课因为有部分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需要平时学习的认真积累,相应提高专业课成绩所占比重,有利于学生注重平时专业学习,提升专业技能,避免靠一次考试就获得荣誉和奖学金的现象。
(二)评优评先应重视师范生教育技能的培养
我校的发展目标是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目前免费师范生在我校本科生中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将走上教师岗位,师范生教育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应在评优评先中对师范生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有更多倾斜,鼓励师范生注重教育技能的锻炼。
(三)丰富评优评先的项目设置,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特长
我校个人荣誉设置多样,但大部分还是以学生学习成绩为评判标准,在当今注重人综合素质的社会,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特长必不可少,比如可以单独设置创业积极分子、最佳创业团队等;
三、注重奖学金奖励实效
(一)奖学金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目前我校奖学金形式主要是以金钱为主的物质奖励,能否在保留物质奖励的同时,增加一些非物质奖励,比如:奖励理工类学生利用暑期到国内著名企业实习学习的机会;奖励师范生到名校教书育人的机会,到国内外知名学府学习参观的机会等等,这些奖励形式无论从吸引力还是从激励实效上也许比金钱奖励更好。
(二)扩大奖学金的奖励范围
学校历来重视奖助学金的奖助范围,但从实际工作效果来看,大部分奖学金每年都被少部分优秀学生拿到,而对于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而言,基本与奖学金“绝缘”,久而久之,造成部分学生对奖学金毫无兴趣,建议设立诸如“学习进步奖”之类的奖学金项目,给每个学生获得奖学金的希望和动力。
(三)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奖学金
随着国家和学校对奖学金的投入逐年增加,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数目越来越大,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奖学金也是奖学金评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一方面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获取奖学金的情况,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奖学金使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学年末上交奖学金使用情况的汇报和心得,类似于国家助学金使用情况总结,督促学生合理使用奖学金,真正达到促进学业的目的。
四、进一步加强获奖学生的表彰宣传工作
奖学金的发放完毕并不代表评优评先和奖学金评定工作的结束,要发挥这两项工作的激励作用,除了学校召开表彰大会,各院系更应将年级的各类好典型在学生中广泛宣传,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将好的学习经验、刻苦努力的好作风等让广大学生知晓,在充分肯定优秀学生成绩的同时,为其他学生发挥表率作用,激励他们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郑瑾.奖学金制度改革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
[2]马佳全.从细节入手规范奖学金评选工作[J].经济研究导刊,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