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大学生职业指导应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现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3-31 17:17:44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65 次

摘要:按照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的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40%。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带来越来越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因此而造成的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越来越普遍。要解决就业焦虑心理现象,最根本的办法是完善目前的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心理指导三者有机结合。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焦虑; 职业指导 

随着大学扩招和自主择业的市场调节模式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面对市场的选择。2001年到2011年,我国每年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从107万升至660万,翻了6倍还多,而且是呈现逐年大幅递增趋势。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心理压力明显增大,甚至出现了就业焦虑现象。

一、大学生就业焦虑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哈内认为:“许多心理变态是由于对环境的不良适应造成的。”因此,部分大学毕业生由于无法适应紧张的毕业求职过程而产生了就业焦虑心理。

(一)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的特点[1]

焦虑是对预期中的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损失或失败的一种情绪反应。大学生就业焦虑,是大学生在面对毕业求职问题时,对可能出现的无法实现原初就业目标的就业失败情况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大学生就业焦虑主要是一种状态焦虑,即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表现为紧张、恐惧、忧郁和神经质,一般是短暂性的。

(二)大学生就业焦虑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

自身主观原因

由于不能正确、客观和全面的评价自己。在大学毕业生中往往存在两种极端的思想。一种是自卑心理,担心自己的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产生焦虑心理;第二种是盲目自信,心理期望值过高,一旦受挫就会怨天尤人、郁郁寡欢。

2.

社会环境压力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体制转型期,户籍问题、就业公平等等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仍在牵绊着就业者的神经。以上海为例,根据调查发现,在上海高校就读的外地同学有75.2%希望能够留在上海工作。而每年落户政策的讨论就成为了上海各大高校BBS上的热门贴。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签约落户,成了很多外地大学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

3.

家庭压力

一种是父母的补偿心理,有的父母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或者自身原因,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希望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或者家庭的理想;另一种是攀比和盲目从众心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干部意识”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白领情结”,高薪、轻松的工作成为有的家庭给学生制定的择业目标。

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很多学生产生了心理焦虑,甚至成为了一种现象,作为专业的职业指导人员将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二、大学生职业指导

1908年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帕森斯第一次提出“职业指导”的概念。现在学术界已把职业指导界定为“协助个人选职业,准备就业,安置就业,并在职业上获得成功的过程”。[2]

国外高校一般都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以美国为例,其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大体分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两个方面。职业指导的工作重点是推行四年职业规划项目:学生入学的第一年,中心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第二年要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进而帮助学生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第四年辅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这种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对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增强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颇有助益。就业指导中心还非常重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中心有覆盖全美的就业信息网上查询系统,供学生随时查阅,在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咨询服务的同时,中心每年还要向雇主推荐学生就业,举办职业交流洽谈会,负责接待用人单位来校面试,为学生和招聘单位牵线搭桥。经学校推荐的毕业生成功率通常高于其它渠道。[3]

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起步较晚,职业指导的时间安排一般是从大四下学期开始持续到大四学年的结束,内容上基本包括: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宣讲、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公布、应聘和面试技巧的培训,即主要集中在毕业生“安置就业”方面,忽略了职业指导的“入选职业和准备就业”方面。

大学生职业指导是一项难度大、压力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非常有成就感和魅力的工作,就像是一个艺术大师在对一块朴实无华的石头进行打磨,成功的打磨将诞生完美的艺术品。虽然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成立了专门的职业指导中心,有一批经过专业化培训的大学生职业指导队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职业指导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化的队伍和对专业人才的再培训、再教育

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与学生的配备比例应该是1:500,就业指导人员应实现专业化。但是目前高校从事专职职业指导的人员中,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咨询学等专业知识背景的职业咨询师配备比例远远低于这个标准,有的甚至由毕业班的辅导员来兼任职业指导的角色。同时,由于社会环境、就业形势等情况的不断变化,要求专业从事职业指导的人员要不断地进行深入调研和理论学习。但是,一方面各高校在职业指导方面的投入有限,使得职业指导人员没有机会进行再培训;另一方面,配备比例过高造成了专业人员没有时间精力去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

(二)职业指导的范围不够

因长期受计划分配工作机制的影响,我国高校依然认为毕业生就业只是最后一个学期的事,并将就业指导工作安排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学年,称其为“毕业生就业指导”,而且就业相关的事宜都是和应届毕业生相关的,和其他年级的学生毫不相关。

(三)职业指导内容的广度不够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内容基本上停留在就业指导方面,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心理指导方面的需求往往被忽略了。

(四)职业指导内容的深度不够

理论教育空洞或过于老化,缺乏实用性,与社会联系不上,不能解决新形势下学生就业出现的诸如心理等新问题。实践活动上缺乏创意、流于形式,多数是经验介绍会、录像资料等。

三、如何利用大学生职业指导有效的帮助解决心理焦虑

大学生产生就业心理焦虑现象有其自身以及家庭社会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但究其根本与高校在职业指导方面重结果轻过程,重视就业指导忽视生涯教育和心理指导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如果单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帮助学生克服就业焦虑的心理那仅仅是在治标,只有完善目前的大学生职业指导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有效的预防和解决就业心理焦虑现象的产生。完善目前的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配备专业化的队伍和完善专业人才的再培训

首先是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一个合格的职业咨询师不仅仅是心理学家,他还应该是咨询专家和思政教师;其次,将职业咨询师作为专职人才培养和使用,加强资金和政策保障,保证专职人员进行调研、再学习的时间和财力。

(二)职业指导贯穿大学始终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帮助低年级同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完成职业生涯决策。

(三)职业指导内容保持丰富和新鲜

职业指导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同学的特点,开展诸如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倾向测定等活动,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客观、公正的认识,了解自己的兴趣倾向,有的放矢的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鼓励学生了解社会,职业指导教师可以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调研成果,帮助象牙塔中的学生们去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同时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机会,帮助他们近距离的了解就业状况感受就业市场。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学会公正、客观的评价自己。学会思考自己将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为向自己的职业目标靠近,自己应该做哪些准备的工作。正确看待来自社会环境和家庭的压力,将压力转换成学习的动力,有效的预防就业焦虑心理。

(四)完善和丰富就业指导

认真落实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宣讲、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公布、应聘和面试技巧的培训,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资源,帮助毕业班同学了解各种就业信息。对整个就业流程做到胸有成竹,避免由盲目的心理恐慌造成的焦虑。

(五)完善心理指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心理的变化都不会是突然的,大部分学生产生心理焦虑的过程并不偶然。他们是在不断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渐渐产生了心理失衡,进而产生焦虑心理的。职业指导教师可以运用专业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帮助解决因为就业受挫导致的心理问题。与学生及时沟通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重新认识自己,找准定位,正确认识失败和挫折,找准目标,最终帮助他们克服就业焦虑心理。以上是针对已经面临毕业的同学,这些学生已经在公司实习或者及将要进入社会,面临从学校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极易产生焦虑心理,尤其需要重点关注。

21世纪国家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不仅仅要向社会输送人才,更重要的是输送健康、有能力的人才。将大学生职业指导运用于解决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更能逆向促进现阶段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落实,循环往复,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潘鸣.陆亦佳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综述[J].内江科技,2006(1).

[2] 姚峰.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与形式[J].高教研究,2006(4).

[3] 卢仁山,沈国华.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对我们的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3).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