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追求幸福,是人类历史的永恒的话题,而实现全体每个人的幸福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的,是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充分展现。马克思倾其毕生心血探寻人类解放,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全体每个人的幸福。深刻把握和践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人本身之间的和谐统一中,寻找实现全体每个人幸福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幸福;和谐;统一;全体每个人
一、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实现全体每个人的幸福
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们摆脱了自然的束缚和奴役,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和发展。但工业革命在摧毁自然经济基础、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弹奏出了人类历史演进的坎坷音律,让人类背负了一笔巨大的“生态赤字”,环境污染、能源危机、酸雨等生态问题,萦绕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1]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直接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进一步威胁人的生存环境,严重破坏人存在的生态根基,直接摧毁人作为自然的主体。正如恩格斯所言:“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2]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3]这表明,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问题,就是解决人本身存在问题,意义重大。
解决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必须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反思我国生态破坏的种种原因,建设生态文明,既需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更需要提高全民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执行力;既需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更需要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的建立。从根本上来讲,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生态平衡机制。加快环境保护的法制进程,以法制的坚强后盾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要制定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立生态平衡机制。另一方面,响应国家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要求的号召,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人类幸福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而每个人幸福的实现更需要大环境的支持,作为人的幸福实现的大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发展延续的自然条件,更是每个人幸福发展的基石。号召每个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贯彻执行力度,就是为人类的幸福而作贡献,同时也是为每个人的幸福的实现提供了具体路径,更为子孙后代造福,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因此,以科学生态平衡机制的建立为基点,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再加上每个人的环保意识和执行行为的统一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必将有新的起色。生态文明建设,将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供保障,为人类幸福环境的实现提供了良性循环的自然环境,同时也为每个人幸福的实现提供自然保障。虽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历史过程,目前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与生态文明建设还有不适应的地方,但是我们要肯定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一定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问题。[4]
二、在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中实现全体每个人的幸福
幸福,不是单个人的孤独追求与享受。犹如细胞在人体中增殖一样,个人幸福不能没有它所必须的社会条件。因为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来看,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虽然各有其特殊的形式,但是作为社会有机体发展的两个方面,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因此,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在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动态平衡中,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首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性和价值性就是为了确保实现人的幸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内含着以人为本的马克思幸福观的实现,关注的是人在和谐社会环境下的发展。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能否实现、社会正义能否彰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维护,关系到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社会归属感,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和社会的和谐。因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是从政治文明建设的层面,以政治文明建设的成绩让人们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幸福。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使人们获得幸福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证。幸福永远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经济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幸福,只有公平的经济繁荣,协调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发展,才是通向幸福之路。
其次,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诚信友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市场经济为指导的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但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是提高效益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同时,诚信友爱也是达到社会和谐以及国民具有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因为,诚信友爱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使人们在彼此信任和相互关爱中,感受到做人的价值和尊严,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
最后,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社会充满活力,既是全体每个人幸福的表现方式,同时也是创造社会幸福的不竭源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无论个人的幸福还是社会幸福,都与生态环境具有直接的关联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生态根基,也是构建社会和谐的自然基础。故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就成了人们追求幸福和实现幸福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人类追求幸福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沃土,实现人的自由和幸福,这充分体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
三、在人与人的和谐统一中实现全体每个人的幸福
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在各种各样的社会交互活动中,其中最直接的就是人和人的关系。良性互动的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的基础。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和相互帮助的和谐统一的人际关系,人们才能融洽相处,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同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才能得以促进和实现。
首先,拥有友情是你幸福的小天堂。薄伽丘说:“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姊妹,是憎恨和贪婪的崐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已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这表明,友谊的力量是发自肺腑的,是人与人交往之间快乐和幸福的动力。马克思一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就是拥有宝贵的友谊,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无数海内外的朋友,无论到哪个国家,只要有共同理想的人,都是自己的朋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成为我们追求幸福友谊的典范。真正的朋友便会在你欣赏的眼光中向你走来。友情同样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在你拥有了很多真心朋友的时候,你才会觉得生命的丰盈与快乐。用一种平常心态去欣赏一个人,就像欣赏一幅画一样,你会很快乐,也会很坦然。友谊是人与人之间幸福的纽带,是实现全体每个人幸福的催化剂。故广交天下好友,慎交友,构建人与人之间幸福的小天堂。
其次,沟通是理解的桥梁,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幸福的有效工具。有效沟通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统一思想和行动的工具,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有效沟通:一方面,可以化解矛盾,减少误会,达到与时消息。六国破灭,嬴政统一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然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为了传万世基业,对百姓实行专制,我行我素。李斯传来消息说:那些儒生总是说三道四,横加指责,有时还引经据典,以古非今。秦始皇听后大怒,于是发生了残暴的“焚书坑儒。因为缺乏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最终导致了秦王朝“二世而亡”。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交流,才能消除误会,促进和谐,增进幸福。另一方面,有效沟通可以促进情感的表达,消除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内心隔膜,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统一。在电视连续剧《亮剑》当中,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在与坂田联队的遭遇战中,为了向敌方阵地推进500米炮轰坂田联队指挥部,与柱子的沟通,充分体现了沟通的艺术,达到了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因此,只有让有效沟通架起心灵的桥梁,才能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感受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带来的幸福。
最后,合作多赢是一种利益共享的策略,同时又是一种人际交流的成功,由此而产生的成功是一种最具成就感的、最具人生价值的幸福。谈成功之道,离不开“合作”二字,在生活当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别人合作,无论是家庭之间,企业之间,还是国家之间的合作,归根到底,最根本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因为合作,可以多赢,可以产生一个人所不能达到的成功,同时可以实现更多人的幸福。许多成功人士深谙其中的道理。曾经有人问比尔-盖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比尔-盖茨说:“因为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在为我工作。”成功学专家陈安之认为,“先为成功的人工作,再与成功的人合作,最后是让成功的人为你工作。”由此可以推断出,“合作”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因此,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幸福,需要合作多赢。
总之,人在社会当中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关系就是人际交往关系,为了实现全体每个人的幸福,就必须构建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
四、在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中实现全体每个人的幸福
人是作为人本身而存在,是现实的个体。而人本身的幸福实现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恢复人的本质属性---“类特性”,即获得“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5]这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人类解放追求的最高原则。马克思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们自己的共同的控制的--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
,[6]但是,不能用旧有的尺度来衡量人类的发展,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和具体条件,重新审视人的本质需求,寻找适合人本身的方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和自身的和谐统一。
从人的存在维度来讲,人是自然的主体,同时又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如果人的健康受到威胁,人的生命将不复存在,那么实现人的幸福将是一句空话,毫无意义。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表明健康是重要的,但健康只是使生命更有意义的基础。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学生时代,早晨起床洗冷水澡;中年时代,横游长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悍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这表明,身体健康对革命的重要性将不言而喻。而我们伟大的导师马克思,一生当中,由于为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解放,博览群书,著书立说,批判统治当局,揭露现实社会,为实现共产主义,耗尽了毕生精力,身体状况一直很差,常常是疾病缠身。最终在病魔的邀请下,步入了“天堂国度”。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直接威胁着人本身幸福能否实现。因此,必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为人幸福的实现打下夯实的本质基础。
从人的发展维度来讲,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表现在,人的能力的全面提高,是一种情操,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人生是一个“大课堂”,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创造,不断超越,不断发展的过程,要实现人与自身和谐统一,就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汲取人类文明的精髓,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之奋斗终身。
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面前,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思想波动甚至有轻生的念头等等,如何才能在挑战中完善自我,迅速成长起来呢?首先,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不是圣人,只是个凡人,因此,理想“远大”只在于我们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借助别人合作的双手,共同尽力而实现,能不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真实感受自己作为一个人存在的价值。
其次,心态决定幸福的境界。心态是人生快乐幸福的航标,心态决定人生境界,人生境界决定人的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决定人生价值和目标,人生价值和目标又影响着人的幸福境界。培养人良好的心态是一个人存在,成长,发展的心理航标,是一个人自身和谐的内在航标。故只有培养人良好的心态,强化人的意志力,保持一颗平常心,拥有水一般的心态,才能保证人幸福的内在和谐。
最后,知识是一个人存在,成长,发展的源动力,也是物化为生产力的直接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7]这表明,科学越发展,这种物化的知识力量更是显而已见。苏格拉底讲到:“那些有智慧的人是凭着他们的知识而成为有智慧的人的”,“倘若不是凭自己的知识,人还能凭别的什么而成其为有智慧的人么?”这表明,知识是构成幸福的中介条件,人们通过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使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智慧,便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幸福。[8]存在是人幸福发展的根本条件,因此,只有构建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巩固人本身的存在,幸福的实现才变的更有价值。
总之,人与自然的问题能否圆满解决,人与社会能否有机结合还是人与人能否和谐相处,最终取决于人自身的发展。只有人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达到与自身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只有三者达到一致统一,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才能肯定人存在的价值,重新塑造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真正的和幸福的人。
参考文献:
[1]杨亮.“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的实现路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02):1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38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4]李怀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意蕴[M].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2):97.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19-220.
[8]陈根发.吴仁杰.幸福论(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55-156.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2191974423@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1911365536;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