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神经经济学初探
发布时间:2015-04-05 16:57:47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312 次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神经经济学兴起的背景和发展进程,其次分析了神经经济学的诞生背景和发展轨迹以及基本的概念,包括先行者经过科学研究得出的一些基本研究范畴,最后对神经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和成果作出简明扼要的概括,力图廓清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旨趣。

关键词:神经经济学;背景;研究对象

一、神经经济学兴起的背景

毋庸置疑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之上的。实证主义哲学传统由孔德、穆勒、史宾赛和马赫开创的,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任何理论都必须以可观察的事实为基础,并为能可重复的经验所验证,超出现实基础和经验范围的理论只是一种非科学或准科学的思辨和假说。实证主义的现实感和观察力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进步,许多恪守实证主义价值观的人类实践家,比如伽利略、冯特、牛顿都在人类思想和科学史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0世纪20年代后,不同于传统实证主义,新出现的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任何科学理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陈述的逻辑上有效性;第二,结论经验上的可验证性。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首先要做到“逻辑自洽”(必要条件),然后才谈得上经验的验证(充分条件),它必须是逻辑与经验的结合。这种价值观念的内涵衍生出传统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任”假设,即由于理性的工于“算计”的人自身掌握的信息的有限以及预期期望的约束,不得不对可利用的信息形成客观的分析,最后做出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经济学家认为这是经济研究的基本假设前提,并从亚当斯密起,逻辑一直是经济学发展的方法主线,正是这条主线使得经济学日益显露出数理化的趋势,这种线性的逻辑方式虽然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人类采取行动时,这个假设只关注了人理性的非情感的一面,将理性绝对化,将人的自私的一面过度放大,而忽视了人感性的一面,也就是说,来自经验的判据不但没有“证实”,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证伪”了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前提,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在经济学鼻祖的《道德情操论》一书中发现感情的因素,直至阿罗提出“有限理性”及其他学者的有限自利、有限克制等概念,加上各种研究表明,若从人类大脑的角度进行研究,并形成大脑活动的机制,发现人类的经济行为往往会被感性冲动所左右,神经经济学初现端倪。

    早于神经经济学,已有的神经科学、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给神经经济学巨大的启迪意义。首先神经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使用进化生物学的理论建立模型来预测人的行为,判断人的行为模式,试图说明人类各种行为产生的终极原因。其中的脑科学技术带来的技术革命也为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实用的工具。神经经济学对经济学的贡献在于,它放弃了主流经济学用以解释人类行为的各种过分简单的模型,在切实了解人脑精神活动的真实方式的基础上重建经济学对经济行为的解释。其次是行为经济学,该领域旨在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完善人类的决策模型,它的研究方式手段和方法是设置具体的实验环境,从而对不同条件下的人的反应做出测试。其主要代表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的Daniel

kahneman以及Amos Tersky.行为经济学的发展为神经经济学的出现提供了很多有用的研究素材。最后就是实验经济学,不少学者将两者合为一谈,但是实际上两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主题侧重点不同,一个偏向经济学,一个偏向心理学,所以应该严格区分开来,其主要代表者是Vernon

Smith。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关注人类行为形成的逻辑过程不同,并不关注逻辑问题,而关注在改变外界条件的情况下行为人如何做出反应。总而言之,从学科发展的历程和关系上,神经经济学是跨经济学和神经科学的边缘学科。

在此之前,由于研究工具和手段的有限,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早期的神经科学只能进行较浅层次的研究,但随着脑科学技术——单细胞记录(single-cell

recording)、脑损伤病人测验、穿颅磁刺激(tran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TMS)及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 brain imaging)等技术的崛起和兴盛,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揭开大脑这一“黑箱”,无创伤地观察人的大脑,并知晓人的意识,试题解答其他学科提出的问题。神经经济学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了。

二、神经经济学的诞生、发展和基本概念

主流和传统经济学通常把人的经济行为解释为绝对理性主导的私利行为,只注重理性和理性人的假设,却忽视了有限理性下的行为与决策。但从人类大脑的角度,即情感角度进行研究,却发现人类的经济行为往往受制于感性的力量,与人脑的神经生理结构有关。基于行为科学的思想,神经经济学认为人类行为的选择并非都是建立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人在决策时会受外界环境影响和社会关系制约。换个角度而言,神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在经济决策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的思考。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副教授保罗•格利姆彻和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教授阿尔多•拉切奇尼在《科学》杂志上撰文介绍神经经济学时提到:“经济学家通过大量的经济概念来理解和分析人类的行为,而神经科学家则分析这种行为背后的生理机制

。”

神经经济学(neuroeconomics)一词,由神经生物学(neurology)和经济学(enomics而来。最早是由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Kevin McCabe于1996年提出的。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实验经济学家Vernon  Smith认为,新的脑成像技术可以研究大脑活动的内在规律,以及从选择到市场与规制调节下人类选择行为的规律,将来必然会对人类针对决策问题如何认识、观察和建模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神经经济学的发展伴随着学术研讨会和学术会议的召开而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它经历由小到大,由处于萌芽状态到迅速崛起的发展历程。首先是在1995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华盛顿大学的安迪•克拉克和休曼斯提交了一篇有关神经元决策模型的论文(Clark

and Chalmers,1995)。到了2000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了一次有关神经生理与经济学理论的学术会议。在同年12月,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第一次使用了“神经经济学”(Neural

Economics)这一新的名词。正式使用“Neuroeconomics”这一新的复合词在2002年8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以“神经经济学”为名召开的次国际学术会议,这次会议就是首届“国际神经经济学大会”(Conference

on Neuroeconomics)。此后,“国际神经经济学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直到,2003年9月,以“促进神经经济学理论研究和知识传播”为宗旨的“神经经济学学会”(The Society

For Neuroeconomics)在纽约大学成立。该学会成立以来,每年都以“神经经济学年会”为名,组织相关的国际学术活动。

近年来,有关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文献除了发表在《经济文献杂志》(JEL)、《美国经济评论》(AER)、《博弈与经济行为》(GEB)等经济学权威期刊以及《神经科学》(Journal

of Neuroscience)、《神经成像》(Neuro Image)等神经科学权威期刊上以外,还频繁见诸于《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等国际顶级的综合科学期刊上。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仅《科学》与《自然》杂志发表的相关论文,就多达96篇。

对于神经经济学的定义,学术界有多种说法。“维基百科”对于神经经济学的解释是:

集合了神经科学、经济学和心理学来研究人们如何决策的问题, 它集中于观察人们在作评估决策、平衡风险回报以及与他人交际时, 大脑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Zak(2004)将神经经济学定义为:一个跨学科的结合性研究领域,采用神经科学的测量技术来确定与经济决策相关的神经基础。Ernst

Fehr等 (2005)的定义是:神经经济学结合了神经科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理解在处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时大脑的决策是如何产生的。

综上所得,可以知晓神经济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或者说边缘学科,它涉及经济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通过运用脑神经科学的现代技术手段认知人类脑神经组织,并结合心理学背景知识、设立经济学模型来对人类做出的经济学行为和决策做出科学的解释。

三、神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成果

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经济学概念研究大脑产生个体行为的模式,例如Glimcher2003

年的专著《决策、不确定性和大脑:神经经济科学》就属于此类;另一种是将神经科学的知识用来研究人的经济行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传统经济学理论。

在研究方法上,神经经济学以实验研究为主,运用现代神经科学仪器,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测量和观察人在制定经济决策和做出经济行为时大脑活动的规律,发现产生个人经济行为的内在机理。对神经经济学的研究与以往所有的经济学传统研究有所不同,它不是在逻辑上,而是在经验上实证了人类行为的理性机制,因此它是一种实证化的逻辑研究;从而使“理性”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假设”,而是具有了某种“本体论”的地位。无疑,这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深化。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神经经济学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一,关于人类理性经济行为,比如决策与奖惩关系中Trepel 等人总结了决策效用、体验效用及结果概率在认知神经科学中的研究;通过观察脑部指定区域在面临不公平时所分泌的特定物质阻止正确决策的程度来判断决策与情绪之间的相互作用;另外有最优决策、预期调整、风险偏好的神经机制研究。

第二,关于人类情感性经济行为,这是一种非理性冲动下的偏好假设,比如呈瘾性消费、炫耀性消费、风险下的投资冲动、偏好倒置的神经机制研究,偏好包括“时间偏好”、“风险偏好”、“利他偏好”等分类,传统经济学假设在不同的决策领域,偏好是一致的。而神经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在处理不同领域的事务中人类决策的脑神经基础并不相同,于是这种决策在各领域的一致性就受到了质疑。这意味着当我们认为单单通过思考很难做出最佳选择的时候,情感为我们提供了附加信息来引导我们决策,这种附加信息往往带有很强的主管意识,具有冲动性和突发性。

关于人类的社会趋同行为或合作信任机理,比如利他倾向、从众、互惠互利、同情共感的神经机制研究。早在18

世纪, 亚当.斯密就曾在其《道德情操论》中论述了化解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之间冲突的道德心理学基础-同情心。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同感,即心理学中的共情的能力,个体具备设身处地了解他人的感受,识别和理解他人行为动机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每个人都是内心公正的旁观者。

“信任游戏”已经成为神经济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除此之外,神经经济学还对不确定条件下风险判断和选择、偏好的神经机制、跨期选择与自我控制、博弈论和劳动市场歧视等等经济命题有关联,由于篇幅所限,故不作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徐晨.神经经济学的兴起及其对经济学发展的贡献[J].经济评论.2007(2).

[2]叶航、汪丁丁.科学与实证—一个基于“神经元经济学”的综述[J].经济研究.2007(1).

[3]阿尔多.拉切奇尼、保罗.格林切尔.神经元经济学:实证与挑战[M].汪丁丁、叶航译.2007(4).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2191974423@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1911365536;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