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存款准备金是央行货币政策“三大法宝”之一,有“巨斧”之称。针对近期我国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现象,本文分析探讨了历次准备金率调整及其有效性,在分析影响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有效性;对策
央行4月17日宣布,从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今年1月、2月和3月,央行均曾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次上调幅度均为0.5个百分点。自去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调了10次。
近期央行频繁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其有效性到底如何受到关注。 通过分析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有利于加深对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整中诸多现实问题的认识,也有利于把握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方向。
一、我国近期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分析
2010年12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4807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达7.95万亿元,超出年初制定的7.5万亿元信贷规模4500亿元。数据还显示,截至2010年末,广义货币
(M2)同比增长19.7%,也超出年初制定的增长目标。信贷规模和货币投放量均超出去年年初设定的目标。同时2010年末,M2余额达到7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增幅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12月份,受贷款增速回升、外汇占款增加较多和银行年末加大存款吸收力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M2增速略有回升。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21.2%,增幅较上月有所回落。M2、M1之间“倒剪刀差”为1.5,较上月有所收窄。
2011年1、2月CPI均达到4.9%,3月份CPI高达5.4%的同比涨幅创下32个月以来的新高。同时截至3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经突破3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我国需要的合理水平,外汇积累过多,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多,也增加了央行对冲工作的压力。
从已有数据来看,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存款的作用并不明显,对于最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累积效应,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二、影响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因素
(一)准备金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这样我国商业银行将资金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放在央行以获取无风险收益,使得超额准备金持续居高不下。而在存在巨额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条件下,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应是相当有限的。因为其实质是从超额存款准备金中拨一部分到法定存款准本金中,只使超额准备金相对减少,而不会改变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比例。
(二)汇率政策的不完善
外汇占款过大。我国现在因外汇储备而发行的外汇占款过多,造成国内市场上纸币过多冲击市场物价,央行为了稳定物价就要把这些因美元而发行的贷币回笼,让其退出国内市场。可见外汇占款在国内经济作用完全是负作用。
国外热钱涌人。中国现在正处在人民币不断升值时期,这就为热钱的流入创造了最佳的条件。热钱的涌入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挤占了央行为满足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发行的货币,从而造成了通货膨胀现象。而这种通胀是一种外生型、输入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胀的综合。正是在热钱大量涌入、外生性通胀爆发的时候,央行上调法定准备率的措施是不能解决其根本问题的。
(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外部时滞性
当中央银行出台一系列货币政策后,由于作为直接调控对象的金融市场和企业处于特殊状况,致使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变动经由投资的利弹性产生效应这一传导机制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中没有产生应有的效应。这种市场时滞较为客观,它不像内部时滞那样可由中央银行掌握,而一个由社会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行为等多种素综合决定的复杂变量。
三、 对策
(一)逐步取消准备金存款付息制度
改革方式可以采取分步走,先保留对法定准备金的付息,停止对超额准备金的付息,等到法定准备金率明显下降后,再次降低甚至取消法定准备金利率。
(二)深化汇率制度改革,减少不必要的外汇占款
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外汇占款,以缓解国内对市场上流通货币量的影响,并加大力度控制热钱的涌入,减缓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最终使国民经济正常合理的发展。
(三)加快发展货币市场,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更大的空间
要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公开市场操作的“债券买卖”和“再贴现”两大重点。要扩大全国电子联网,完善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电子交易系统和结算体系,为债券市场的发展和风险控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开发交易工具,要积极开发金融债券、住房抵押债券等新的货币市场交易工具。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积极培育票据市场,完善贴现制度,支持商业银行在中心城市建立分支机构,集中办理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和再贴现等票据融资业务。扩大证券市场规模,规范证券市场运行。
此外,应根据外汇占款投放、公开市场到期以及市场形势等变化,合理搭配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对冲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适当水平。要按照中央关于构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要求,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落实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配合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合力。统筹运用好利率、汇率等价格型工具,注重结构调整。
四、结语
在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存款准备金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切实实施好存款准备金政策,从根本上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132—138.
[2]王广谦.中央银行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6—199.
[3]《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4——2010),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4]杨盛昌.关于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流动性过剩的反思[J].经济师,2008 (05).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2191974423@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1911365536;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