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监督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重要环节。由于事业单位具有资产性质和职能的复杂性,导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这制约了事业单位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还可能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探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核算、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及其经营资金增减变化及其结果是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任务。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作用明显。然而,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基础方面。
会计核算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也就是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仍以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主。收付实现制虽然能够及时记录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和费用,能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基本上能满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需要。但随着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不断加快的事业单位市场化步伐,使收付实现制的问题日益突出。例如不能对当期成本费用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经常存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对单位的资产与负债反映不真实,也不全面,这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比性欠缺,且容易因人为混用两种会计核算基础,出现财务报表粉饰现象。
(二)会计核算方面
1. 固定资产的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只核算原值。通过计提专用基金来进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维护与修理。这样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上对因发生磨损等导致的固定资产贬值不予确认,而只反映其原值,这极易造成负债表上固定资产价值的虚增,导致信息失真现象;此外,事业单位将购入的固定资产的全部费用列入当期支出,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2.无形资产的摊销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无形资产应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分期计入“经营支出”;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购入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摊销时,应一次计入“事业支出”。
两种对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方式均有漏洞。对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在受益期内分期摊销,计入经营支出,会计处理时借记经营支出,贷记无形资产,月末无形资产直接以摊余成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这样无法反映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和使用摊销情况,对管理决策产生不利影响。
无形资产摊销一次计入事业支出也有不妥之处。如对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以100万元购入一块土地的使用权,合同规定了30年的使用年限。购入时,借:无形资产100万元
贷:银行存款100万元;摊销时,借:事业支出100万元,贷:无形资产100万元。经过上述会计处理,月末资产债表上对于该项无形资产购入和使用摊销情况没有披露,这样会使该项无形资产成为一笔账外资产,游离于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之外。
(三)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提供可趁之机。有些单位为了部门利益,不仅擅立收费项目,而且截留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部分事业单位财会人员身兼数职,权责不清,严重违反了现行财务制度规定,有些单位乱收滥支,或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擅自处置本单位资产,有些单位为逃避相关部门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建立账外账或私设小金库。
(四)预算编制与执行缺乏约束
目前,尽管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施行了零基预算的编制管理模式,但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在预算资金的管理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依然存在着支出控制不够严格、超支浪费比较严重的现象。另外,目前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还普遍缺乏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从而无法对其形成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二、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 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
由于收付实现制已无法适应当前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需求,引入权责发生制十分必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凡本期内实际发生并应属本期的收入与费用,不管其款项收到或付出与否,都应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进行处理;凡不应属于本期的收入与费用,即便是已经收到或支付款项了,也不能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进行处理。这样做能对当期的收支、成本费用全部记入当期,真实地对当期的收支结余、预算执行情况和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加以反映,有效避免因人为混用两种会计核算,对账表进行调节和粉饰,使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全面。
(二)改进具体会计核算处理方法
1. 固定资产核算的改进
建议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增加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抵减项目。这样,固定资产科目只反映购置固定资产时的历史成本;累计折旧科目反映固定资产累积计提的折旧费用。这既解决了固定资产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管理的要求,又能满足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于固定资产现实摊余价值信息的需要。还能充分体现固定资产的实际净值,解决了会计报表列示时固定资产使用后期的虚增问题。
2.无形资产核算的改进
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应新增设累计摊销科目作为无形资产的抵减项目,对无形资产的摊销额进行累计记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购入时因将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完全摊销完毕,导致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虚减情况。同时,新增累计摊销科目作为无形资产的抵减项,反映出无形资产的累积摊销额,使资产负债表能对无形资产的净值有所反映。这样有利于管理者掌握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和摊余成本信息,有利于财务信息的真实反映和管理者决策。
(三)强化内部监控制度建设
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运作程序、科学合理地设计业务流程,明确各个岗位和控制点监督控制的主要内容等。事业单位应将财务管理完全融入业务流程管理,实现财务管理全过程跟踪管理。还应规范财务工作流程,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产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种财务与会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内部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实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推行规范的分级授权审批体系,同时实施相应的内部稽核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将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并及时加以解决。
(四)实行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制度
应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额标准来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体系,以使预算细化到本单位的各部门或各项目。强化部门预算管理,将其完整的反映在该部门的年度预算之中。事业单位还应通过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制定科学的、合理的预算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事业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经审核批准后的预算必须严格执行。
结语: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决定着国家财产是否能发挥其作用,因此要在遵守相关会计法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郭小凤.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原则的思考 [J]. 教育财会研究 2010(6).
[2]杜玉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对》[J]. 财会通讯 2010(34).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2191974423@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1911365536;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