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
发布时间:2014-09-04 21:03:44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362 次


摘要: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也为大学英语教学确定了方向。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着重于语言点、句型的解释和分析、词义及用法等方面,显然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从大学英语的语篇分析入手,激发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才能为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言点;语篇分析;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志码:A


一、语篇分析教学的理论依据

语篇分析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它综合应用了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语用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交叉学科。随着这些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对阅读的本质和特性有了了解并不断加深,目前,语篇分析已成为理论模式相对固定,应用范围广泛的语言应用手段,包括体裁分析、主述位结构和新旧信息分布规律、衔接连贯、图式理论等。

美国语言学家Kenneth Goodman曾说过:“阅读是一场心理语言的猜谜游戏” (Reading is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1]。即由读者通过视觉输入的文字符号进行解码,获取作者传递的信息。完成这一过程需要读者与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与传递,但阅读又不单纯是信息接受过程,还是一个思想和观点双向传递和反馈的过程,因此,阅读不仅要将原来的信息和语篇提供的文字信息联系起来,利用视觉信息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解读,还需要读者有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过程,利用大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通过信息加工,逐步掌握整个语篇的意思。读者要充分利用已掌握的背景知识、专业知识和语言基本知识,对词汇、短语、句子结构进行全盘掌握,并有所判断和取舍,更快地获取有效信息,达到与读者交流的目的。Goodman还强调了“由高到低”(Top-down Process)的阅读模式,即强调先从语篇入手,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获取与作者交流的过程。

可以说,传统的体裁分析是分析语篇的词语运用、语法修辞,分析的重点强调语言平面的表层描述,而语篇分析理论强调对语篇宏观结构的把握,侧重于交际功能的表达,主要是借助叙述体结构,论证体结构,科技体结构等来完成这一过程。

先了解主述位理论,主位(theme)与述位(rheme)这一对概念是在1939年由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休斯(Mathesius)在研究句子的实际切分时提出来的。主位是语句的出发点,也是议论探讨的主要对象,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表达的核心内容。我们将语句划分为主位与述位两项内容,可以进一步了解语篇的信息分布:主位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传递的起始点,而述位是信息的主体分,是新信息的落脚点[2]。

再了解衔接理论,用韩礼德和哈桑的话来说,衔接就是“一个成分的解释取决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强调一个语篇有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相互关联,这两个成分就是结构性特征和非结构性特征。结构性特征是信息结构和主位结构,非结构性特征就是我们所说的衔接手段,衔接手段有进一步划分为语法衔接,包括: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包括:重述(reiteration)、搭配(eolloeation)、重复(repetition)、同义(synonymy)、反义(antonymy)、下义(hyponymy)等。一组句子的衔接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支柱,即语篇的连贯性,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通过分析篇章中的衔接关系可以建立起来语篇的连贯[3]。

最后,了解一下图式理论。Widdowson(1983)认为图式(Schema)是己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大脑中的知识结构,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时记忆中,这有点类似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们大脑中处理新知识时,自然会把它与大脑中先存的图式知识联系起来,给新认知提供依据。英国著名学者鲁姆哈特的相互作用模式(theInteraetModel)表明: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由三种图式来决定:“语言图式(linguistiesch-ema)、内容图式(eontentSehema)和修辞图式(rethoriCalSehema)。语言图式是读者己掌握的词汇、语法、习惯用法等基本语言知识,是理解文章文字的基础,内容图式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知识,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依据,而修辞图式是指文本的语篇形式和框架结构,是调用内容的能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大脑中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修辞相互作用,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4]。

这些理论为我们开展大学英语语篇分析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需要结合现实问题,改变语篇分析教学的不足,实施灵活的教学模式。


二、语篇分析教学的重要性

语篇是由语句组成的,能充分表达多层意思且具有内在逻辑相关性的结构系统,它是在情景中产生并得到解释和运用的体系。可以说,语篇总是处在交际的情景中并随之发生变化的,语篇分析则是对表达完整意义的篇章进行宏观和微观的研究。语篇分析专家对语篇的研究常做如下处理:一是将语篇当作过程研究,探讨与语篇的生成和理解相关的因素;二是将语篇当作产品研究,探讨篇章的结构和内容,寻求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两种处理方法相互结合应用于教学,便构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表现在对语篇的背景知识、篇章知识(体裁框架和篇章结构)、字词句知识和推理等方面的教学[5]。

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强调“够用为度”,既强调语言的运用胜过于语言的表现形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运用语言实践,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因此,教学中应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句法分析,侧重于学、练、用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这就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坚持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应用能力。而这一转化过程又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手段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现代语言学认为:人类的交际活动和思想方式不是通过语句来表现,而是通过语篇来实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坚持听、说、读、写、译相结合的策略,这一系列的过程要求特别注重英语的语篇分析,因为我们说话,做事或是书面表达有效信息,语言的表达都是在一定场景、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由于每一条信息都有特定的语言环境,这样,通过熟悉并了解语篇分析的结构与方法,各类文体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加强大学英语语篇分析教学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首先,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扩展阅读和分析思路,培养学生语篇水平信息处理的能力。教师在以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语篇的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中,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课堂中心地位,使其不断保持较高的注意力,主动开动脑筋,分析问题。

其次,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英语教学关键是要学生会学、会用,而不是只会考试做题,因此,教师要从语篇水平上组织教学,训练学生获取完整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语言材料自由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真正把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在语篇水平上交际的能力。

再次,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语篇分析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造一种和谐、轻松、自然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和锻炼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能力。

最后,能够提高学生英语的学习水平。学好英语难是很多在校大学生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关键在于学英语的兴趣不浓厚,方法不当。因此,除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外,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时序线索的词,如:first、second、 third、then、last等引发学生进行连贯的思维训练,寻找相关线索及上下文语境的衔接,找出主题思想。或利用what、where、how、why等词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因果、逻辑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进行推理并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强调通篇理解和分析能力,全局思考,捕捉有效信息,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也能有效地提高翻译和写作水平。

由此看来,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应尽快由过去的逐字逐句翻译,词汇分析与记忆为主转向适应一定语言环境下的综合分析能力与交际能力,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提高交际语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些文化与社会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固有的模式,达到有效提高语篇理解能力的目的。


三、探索大学英语语篇分析的教学模式

如何克服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上的弊端,正确把握和开展语篇分析教学,关键是在明确语篇分析教学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以打好语言基础为前提,以语篇分析为手段,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把语言基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语篇分析教学工作[5]。

1、预备阶段:语篇分析基本功训练,着重训练学生的猜词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先进行词汇教学,要求领会和掌握实义词,再结合语言点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重复出现的重点词,从中筛选出重要的语言点,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反复训练,因为这些重点词涉及到搭配、语法结构、辨析等,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实际操练老完成,如果学生已熟练掌握,则不必面面俱到,可以精练扼要地介绍。此外,培养学生阅读中推断生词的能力,告诉学生如何根据上下文线索捕捉信息猜测所遇到的生词,要有意识地介绍构词知识、语法结构、语篇知识、上下文语义关联等,对推测词义也具有辅助作用。

2、初级阶段:先从语篇整体结构上理解,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章脉络,强调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围绕课文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问题要围绕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使每一个问题的答案汇集起来就是本文内容的梗概,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观点,最后由教师总结。问题还要能够起到启发和诱导学生的作用,这一阶段要重点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和积极主动,尽可能提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

3、高级阶段: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等特点,在分析标题及各段落主题句的基础上,要学生归纳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把握句段之间承上启下的词语,帮助学生掌握作者语篇交际的技巧,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模仿写作,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即将语篇分析能力贯穿在各种操作技巧中。

语篇具有意念功能和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结合具体的课文介绍英文的文体、篇章模式,指导学生对篇章进行结构分析。除以上阶段外,还应该在语篇分析教学中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保证语篇分析教学的充分开展。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和师生关系,真正改变传统的讲授模式,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改变学生被动听,被动记的现状。为保证语篇分析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从“课堂讲授式”向“相互交流式”转变,加强师生之间口语、笔语相互交流的语言实践。教师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保证每堂课的生动活泼,使教师由教学的主体又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协调者和督促者。

其次,引导学生提高学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的背景知识,包括文化知识、技术知识、宗教知识、词汇知识、话题熟练程度和情景材料、专业学科知识等。文化背景知识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次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内涵。引导学生对英、美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宗教、风土人情及科学常识等方面的了解,让学生比较中、西方文化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的基础上,增强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语篇。

最后,借助课内外环境开展语篇分析教学。课堂内,通过信息传递和感情交流的人际交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让学生有成就感。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态度、情感示范、强化手段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思维分析和积极主动精神;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程度等,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技术的发挥。还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说英语,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文化活动,多方面开展英语学习活动为学生学好英语奠定基础。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挑战,我们必须要深入思考语篇分析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才能为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服务。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