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国际石油贸易的模式
从全球范围看, 世界石油储量的分布不平衡、 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形成了当今的石油消费水平悬殊对比的现状。
石油需求最多的是石油资源较少或石油资源极为贫乏的西方发达国家和泛太平洋工业化国家,而这些国家资本要素相对较为丰裕
; 而产油区主要集中在中东、 南美和西非这几个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资本要素稀缺,石油这种原材料要素则相对丰裕。 这种状况必然导致石油贸易的国际化, 并造成了目前独特的国际石油贸易格局。
目前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主要石油出口国包括欧洲的俄罗斯,中东的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拉美的委内瑞拉、墨西哥、巴西等国家。而石油进口国主要是在发达国家,工业较为发达,石油耗用量大,如美国、日本等,另外,像石油资源稀缺的中国也是石油进口大国,尽管中国的工业难以和美国相比较,但是由于中国的石油资源利用率较低,而且,国内的石油含量也不高,远远低于美国,而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中国也位居石油进口大国之列。而且,对石油的依赖也越来越大。
二、国际贸易的目的
国内外有不少著作对国际贸易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大同小异,它们会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国内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为一国政府开辟财政收入的来源、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这些是把一个贸易国看做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的,讨论贸易的福利如何分配的理论,往往也是以一国为单位,来判断贸易总福利如何在国与国之间进行分配,但很少对福利如何在国内进行分配做一个分析。
贸易的最根本目的是希望贸易国的人民福利上升,比贸易前有所提高。而这里的“人民”要包括绝大多数居民,不能单单是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去的少部分。但是,参加国际贸易的主体是企业或者政府,企业是主体,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等,而企业的本质就是逐利,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使得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但是真正进入企业的人民有多少呢?放到国际石油贸易上,那些石油出口国普通老百姓的福利是否和油价同涨跌呢?情况往往和大家所预期的不同,在这个以美元为主导的全球货币体系中,石油贸易所得往往体现在石油美元的多少上,所以很多石油贸易商一味追求所获得的美元量,而忽视了贸易真正的目的是追求福利,美元不等同于福利。美元的强势地位是由美国政府控制的。美国政府可以让美元升值也可以让其迅速贬值。所以即使一个国家通过石油出口获得大笔石油美元,美国政府只要使用财政政策,让美元大幅度贬值,那些石油贸易顺差的国家所获得的利益就会大幅度缩水。
三、石油贸易中的危机
国际石油贸易包括原油和成品油贸易。原油是主要的贸易产品,占总量的75%以上 ;
世界原油产量的一半左右进入贸易领域。石油出口国对石油的加工很少。目前,世界能源贸易90%来自石油, 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或停滞不前都与国际石油贸易及油价波动相关。不管是生产还是生活,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石油。当前的国际石油贸易是重要的国际经济活动,也是世界石油生产消费系统正常运转的一部分。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石油出口大国可以说是一场大灾难。金融危机使得石油进口国的石油需求下降,石油出口国的对外贸易增长也跟着大幅度下降。石油出口大国往往对石油的依赖非常大,所以一旦油价下跌,企业的营业收入就会急剧下跌,这就导致了企业面临债务困境。金融危机下,很多能源企业成为负债大户。
四、改善措施
过于依赖单一的资源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即使该资源是本国的丰裕资源,国家也应该在经济结构设置上追求一定的多元化,分散经营,规避风险。若战略性资源相对稀缺,那么该国应该一方面和其他国家进行国际贸易,通过该方式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并建立一定的储备;另一方面,也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开发新能源,尤其是缺乏像石油这类的非可再生能源,政府和企业更应该努力寻找替代物资。
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以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意识到了对战略资源投资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石油资源对于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性。这就使得国际市场上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石油进口国主要通过进口来源多元化分散风险。石油危机使得石油消费大国意识到,过分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具有极大的风险,需要通过进口多元化来规避风险。
五、小结
资源禀赋是一个国家的优势,但是该国的政府、企业、人民要妥善运用这种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将优势扩大,并运用该优势来帮助企业弥补其他方面的相对劣势。但是,禀赋是全国人民所享有的,资源的利用也应该是本着以真正的全国人民福利最大化为宗旨,而不是个别石油商的美元利益最大化。同时,资源使用不当,也会给企业、国家等贸易主体带来灾难,所以不能过分依赖于一种资源,分散风险,开发替代能源,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张相文.国际贸易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
[2]程春华.国际金融危机对主要石油出口国的影响及其对策[J]国际石油经济,2009(2).
[3]陈洪波.国际石油贸易:模式与政策[M].半月.WTO时代经贸,2009(4).
[4]蔡希有.国际石油贸易摩擦及我国石油贸易对策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7.
[5]孙泽生宗毅君.贸易媒介、定价格局与国际石油市场演变——对石油史的新阐释[J].国际石油经济,2010(3).
[6]李文.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看石油期货贸易和风险管理——访伦敦国际石油期货交易所培训部常务董事David Ford先生[J].国际石油经济,2002(12).
[7]张艾.两次金融危机下我国能源国际贸易的比较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 2010(2).
[8]戴家权 周向彤 陈蕊.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石油市场走势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 2010(10).
[9]李单晶.金融危机与石油贸易新策略[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0(4).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2191974423@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1911365536;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