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工业工程专业逐渐形成和完善,并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世纪90年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得到企业的重视,工业工程专业也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在工业工程领域起步较晚,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无法单靠企业或高校一方的力量,需要实现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合。
二、工业工程专业及其人才培养的特点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是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进行了“金属切削试验”、“
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生产率,形成了“泰勒制”(即科学管理),为工业工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科学管理体系的完善和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的发展和引入,现代工业工程体系日益完善。[1]1955年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提出“工业工程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价。”[2]
工业工程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交叉,具有鲜明的应用型特点。这就为该专业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从目前国内外高校的工业工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分析,美国高校普遍强调了机械和工厂实际项目的实习,注重学生基础经验和能力的培养;我国台湾地区高校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规划决策能力和设计规划能力的培养;我国大陆地区高校如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则通过灵活的学制设计,注重对工业工程人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3]
三、 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工业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学科属性及其应用领域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复杂性,需要从机械制造工程、基础工业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要求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4]。目前,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人才培养模式:
(一)强化学生工程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强调对学生工程能力,包括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该模式下,工业工程专业一般开设在机械工程学科下。该模式与美国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似,其典型代表是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工程技术基础。但该模式往往忽略学生管理理念、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在生产系统改进和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二) 以综合管理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机械、电子电工等工程类课程的基础上,对生产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改善,强调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的知识对生产系统进行整体分析和设计,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技术性和经济性评价,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
该模式从理论上讲克服了第一种模式所具备的缺点,但由于其强调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的高度结合,对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与完善的资金投入要求比较高,这往往会限制众多资金实力比较弱的高校,使其无法形成完备的实验条件。
(三) 以专业工程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这些高校强调对学生电子、冶金、化工等专业工程能力的培养,具有明显的产业导向性。这也就约束了其所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技能,使其局限于特定的应用领域,与工业工程专业所具备的应用领域广泛的基本特点相违背。
分析上述的我国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难看出,这几种模式均有自身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这几种模式与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及办学实力密切相关。而对于我国大量起点比较低、缺乏明显学科优势、办学实力比较弱的高校而言,上述模式均无法得到有效推广。这就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创新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联合形式及其思路
(一)校企联合对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分析
现代工业工程源于企业实践,并通过与管理科学的有效结合丰富了自身的内容体系,其生命力体现在其在企业中的应用。而我国高校所奉行的全日制教育教学体制就使得工业工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形成了高校教育教学和企业实践之间相脱节的矛盾。单纯靠在高校内投资建设实验室以实现对企业经营的模拟,或设置教学实践环节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的。这就需要高校在发展工业工程专业的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形成校企联合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是企业和高校之间在人才培养层面的合作。这种合作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工业工程专业所具备的应用型的特点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保证其所培养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具备真正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进行知识和理论的教育教学,由于理论是对实践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同时全日制的高校教育教学体制使得教育教学和实践之间形成了明显的时间差,最终往往导致学生产生“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的认识误区。而校企联合则要求高校在进行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同时,通过相关企业实践环节的设置,形成“边学边用、边用边学”的格局,促进理论和有效融合,提升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我国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校企联合模式及其分析
目前,我国校企联合的思路包括三种主流模式。[5]一是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设置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并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二是企业根据自身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对高校提出人才培养要求,由高校定向培养其所需人才,即“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三是高校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培养“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师型”教师。
从我国工业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实际和企业需求来看,这三种模式均具有不足之处。第一种模式受高校全日制教育教学的约束,容易造成“走过场”、“形式化”的局面,从而弱化实践教学的作用;第二种模式更多地适用于专科和高职类人才的培养,且不符合工业工程应用领域广泛的专业特点;第三种模式受工业工程应用水平和我国高校教师“从校门到校门”的培养模式的限制,无法真正落实到实处,且单纯的教师讲授无法全面呈现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所遇到的问题。
(三)我国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校企联合模式创新
造成上述校企联合形式不足的原因在于,校企联合的主体——高校和企业往往从自身出发寻求解决方案,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入联合。要实现这种深入的联合,必须在考虑高校和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校企联合模式。
一方面,高校应对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应用情况进行调研,确定主要的应用行业和领域,并根据现阶段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毕业生就业,制定全面的企业实践方案,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的行业和企业,与之形成稳定的联合关系。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企业在对工业工程的理解和应用上仍存在不足,很多企业还未意识到工业工程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高校需要利用自身在工业工程专业教育教学和科研上的优势,通过企业培训等形式,使企业明确工业工程的方法和技术体系的意义所在。在此基础上,利用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系统,引导学生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并对改进效果进行模拟仿真,说明工业工程能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从而促使企业能主动接纳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相关实践环节,并提供相关保障条件,实现企业、高校、学生的多赢。
四、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联合模式实施应该注意的问题
高校和企业在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实现联合除了形式选择和模式创新外,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重视相关的工业工程协会或组织在工业工程体系推广中的作用。我国与工业工程相关的协会或组织一般由高校和部分企业组成。其对工业工程在企业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深刻,并且这种协会或组织在推广和普及工业工程体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可通过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相关研讨会或企业论坛、参与企业咨询和交流等活动,强化企业对工业工程和工业工程人才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工业工程专业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科学研究。工业工程专业教师通过科学研究,掌握该领域的前沿知识、技术和方法,有助于识别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能有效地说服企业,提高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对学生的相关实践活动进行深入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思考和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从而获得应用能力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汪应洛,袁治平.工业工程导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2]易树平,郭伏.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贾国柱.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国内外比较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3):130-134.
[4]杨晓英, 韩建海, 范卫峰. 工业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7,1(1):91.
[5]杨放.关于高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物流人才的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1):36-38.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2191974423@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1911365536;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