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权威问题一直是人类关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不能缺少的,它根源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权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是人类在实践中对社会规律的发现和总结。科学的权威观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科学和价值的统一,是社会规律的表征,是人民的意愿。
关键词:权威; 权威观;权力 ;人民的意愿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志码:A
一、马克思主义权威观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权威问题一直是人类关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不能缺少的,它根源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权威问题不仅仅是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问题,权威问题归根结底是个哲学问题。权威要追求的是人的生活规范的客观根源以及它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等制约人类活动的各种因素。权威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人类在实践中对社会规律的发现和总结。针对权威这一问题,不同的时期人们对它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权威问题同样和哲学上其它的问题一样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认识。两种思想在相互批判的斗争中使权威问题不断的发展、完善,从而在实践中给人类以科学的指导。
权威问题同样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恩格斯针对权威这一问题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论权威》。在《论权威》一文中,恩格斯说:“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恩格斯根据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科学和价值的统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对权威进行了阐释。恩格斯在《论权威》第一段里就明确的指出权威不可能消失。因为权威根源于人类生产、发展的需要,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他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农业关系对权威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说明。他说分散的小作坊生产正被庞大的现代工厂所代替。在农业中,小自耕农也被大资本家所代替,联合活动代替了个人的独立活动,当然这里的独立活动是指落后的个人独立作坊式生产。机器的操作,联合活动的进行没有权威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是不能有效地组织起来的。这里恩格斯强调了权威的必须服从性。但是,我们静下心来仔细的反思时就会发现,这时的权威观它是社会规律的表征,它是人民的意愿,它是科学和价值的统一。这样的权威观是符合人民意愿的,是我们必须服从的,是我们必须用来指导生活实践的。我们怎么会产生反感呢?如果拿这样的论据来反对最顽固的反权威者,那时他们就只能给我们一个回答:是的!这是对的,这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
恩格斯的权威观是辩证的权威观。恩格斯从权威的产生、存在,权威的存在方式和权威何以可能等几个方面对权威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说:“问题是靠权威来解决的。”针对这一论点,恩格斯举出了几个例子,说明了问题是靠权威解决的。恩格斯的例举是在当时客观条件制约下的。但是,恩格斯的每个例举都能说明这一论点,都充分的说明了权威存在的必要性。实际上在这里恩格斯已经说明了权威它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是社会发展规律的表征,是具有科学真理性的,是人民的意愿,是科学和价值的统一。权威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然,这种权威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实现。我们不但从恩格斯的文章中吸取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恩格斯运用的方法,学习他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运用这一方法来指导生活实践。恩格斯认为权威不仅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且也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需要。无产阶级要对资产阶级进行革命,必须建立在武装斗争上。无产阶级的武装斗争必须联合起来。联合起来的武装斗争必须是有组织、有纪律、有为解放全人类而革命的权威观。为了保证革命的胜利果实,无产阶级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政治权威。对权威的通俗理解就是权威占据了民主、自由的位置。这样人类就失去了民主、自由,失去了“人”的意义。他们不理解权威和民主的关系,可以这样明确的说,没有权威就没有民主、自由,没有权威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只不过,在历史上权威并不处于它的“纯真”状态。它往往和强权、霸权、权术、混合在一起,使我们难以把握权威的实质,从而使我们不能用正确的权威观指导生活实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权威的发展和实践脱节。
二、走向文明的马克思主义权威观
人们一般认为权威是指在某个方面,某个领域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他(它)具有使人信从的力量,具有一般人和事物所不具有的影响力、号召力、威慑力或管束力。在汉语大辞典中对权威有这样一种解释,权威是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权威是由拉丁文“authoritas”翻译而来,含有权力、尊严、力量和影响的意思。“一般说来,权威就是指具有威望和支配作用的力量,权威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 “权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权威的性质。但是,科学的权威观是建立在人民自由自觉的活动基础之上的。从这些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到权威它本身所具有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要求我们必须服从时,给了我们感性认识的不愉快。因为人类在认识事物时,必需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时才能正确的认识它。而客观存在的事物它的表象是丰富多彩的,有时仅仅通过表象我们把握不到它的本质,这时需要用理性的思维在诸多事物的联系中进行了解把握一事物的本质,而在这种关系中对事物的把握离开这一环境它就是谬误。权威表征的是科学和价值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民的意愿。而当我们用权威观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时,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致使我们不能使权威观和社会规律相符合,此时的权威它已经具有了浓浓的人化因素,这时的权威已不是“权威”。由于人类还不能自由自觉的运用权威,而人类又必须正确的认识世界,这时就赋予了权威具有的强制性。权威的强制性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和统治阶级联系在一起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奴隶主和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强权,树立了统治阶级的权威。这时的权威被加上了浓浓的权术色彩,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有了反权威的意识,同时它也使权威陷入了发展缓慢的阶段。霸权权威往往和神权联系在一起,统治阶级把君主的权威冠上天授神权,高于一切。这种权威观是建立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权威观本质是一样的,它体现不出人民的意愿,这种权威是和强权结合在一起的,并且这种强权是人民必须服从的。因为它的背后是强大的军队,是残酷的刑罚,不服从的惟一条件就是失去生活的权利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人类为了更好的生活就必须创造现代化的生产关系。而在走向现代化生产关系的道路上,野蛮的权威观被渐渐的扬弃。权威观的发展是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基本相一致的,对权威观的理解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语境,离开一定的语境去谈权威观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传统的观点认为权威是强制和服从的统一。这种观点实际上已经使权威陷入霸权和权术的泥潭。他们并且引用了恩格斯的权威定义,殊不知恩格斯对权威的定义语境显然是对“敌人”的。恩格斯明确的说:“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东西,它们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这里的自治显然是人民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绝对的自治是不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权威观是文明的权威观,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权威的“纯真”状态。马克思主义权威观是建立在人民群众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世界的主体。这种思想下的的权威观认为权威主从方是同一的,是内在认同性权威。当然,马克思主义也不否认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时间强制性权威是要存在的。虽然存在外在强制性权威,但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根本对立的经济关系。社会矛盾主要是非对抗性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权威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权威观的本质是对社会实践规律内在必然性和创造性的认同和信从。马克思主义权威观的产生终结了以往任何时代产生的权威观。因为以前任何时代的权威观的产生都是和统治阶级或社会组织的权力混合在一起的。此时的权威被严重的异化,处处显示了“人化”的特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权威观和无产阶级政权联系在一起。但是,我国的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权威的主体和从体是统一的,不存在强制和压迫。当然我国现时期的权威并非都是内在认同性,也存在强制性,即用暴力手段来实现的权威。对反对国家统一,反对共产党执政,反对社会主义者,我们必须用革命的权威来维护国家的稳定。
三、在建设和谐社会时期马克思主义权威观的意义
权威观根源于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任何时期的理论都是为实践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权威观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权威观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谐社会主义权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时期需不需要权威,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就必须阐述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时期权威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权威的存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现象。它既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始终,又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不同领域。同样,在建设和谐社会时期,权威问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的作用和影响对于领导者们治理国家,促进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指出,问题是靠权威解决的。权威是社会存在的客观现象。显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同样需要权威。马克思主义权威观这一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处理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权威和自由的关系。权威和民主的关系,有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威理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权威观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威理论的基础。和谐社会时期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威观。老祖宗没有给我们留下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当前的生产力条件下,权威还具有民族性。权威的本质还是社会关系。这样权威的发展还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制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权威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权威。权威的主从方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权威观中权威的主体和从体都是人民群众,这样就为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权威观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威观找到了出路。只有社会主义,只有在我国生产力水平下的社会主义权威才有可能出现“纯真”的状态。
最后,马克思主义权威观是捍卫中央权威的重要理论武器。
恩格斯认为,权威的产生、发展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任何社会都离不开权威。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时期,更要树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威观。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党中央、国务院没有权威,局势就控制不住。”这是被证明了的客观真理。特别是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时期,党中央的权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如目前我国发展的现状来说,要建设和谐社会主义。东部必须支援西部,因为东部在国家强有力的支持下,率先得到了发展,西部相对落后。这时党中央必须发挥权威作用,使东部支持西部的发展,使我国的贫富差距缩小,从而迈向和谐社会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