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新理念,以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一个精彩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会脱口而出:“圆形的。”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的呢?能不能造成三角形、正方形……”并趁机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三角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向前运动的情境。学生们连忙回答:“不行!因为三角形、正方形有棱、有角,不平稳。”接着又出示椭圆形车轮的汽车费力地滚动的镜头,接着提问:“椭圆形没有棱角,这样行吗?”学生们思考片刻后回答:“汽车前进时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不平稳,还是不行!',渐渐地椭圆的轮子变圆了,汽车飞快地跑起来。这时学生“哇!圆的才行呀!”可见,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既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又可使学生轻松地领悟到车轮造成圆形的原因,正确建立了圆的概念。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让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老师这个大朋友的位置,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有一种轻松感。学生才能够自主地学习,有不懂问题时才能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自主地去探求知识。其次,
教师要对每个学生饱含爱的感情。要认可每个学生,用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差生”多些“厚爱”。课堂上,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课下,多交流,多辅导他们,彼此建立一种超越师生关系的“忘年交”,那才是我们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轻轻的抚摸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缩短师生情感上的距离。反之,如果教师根据成绩的好坏“喜”优“厌”差,就会陷入差生更差的恶性循环,甚至使差生对数学失去兴趣,产生畏惧。“亲其师而信其道”,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兴趣盎然,充满学习欲望。最后,教师要多鼓励、赞赏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这样的课堂必然高效。
三、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课堂教学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的发展以最大的空间,要能根据教材所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之一。
(一)操作——发现。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如:在教学三角形和梯形等面积公式推导时,让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通过拼凑成平行四边形等操作方法,从而推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猜想——验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寻找规律,合理论证。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商不变的规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大胆猜想:“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然后通过动手操作,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分别折出
、
、
并用阴影表示出来,学生再通过比较发现了这三个分数相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算式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最后再得出结论。这一探究方法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
四、创设有效的多媒体教学,点燃课堂趣味亮点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多媒体,为课堂教学创造了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们用flash设计一些新颖动画课件,学生通过对动画的观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的角,并在这个动态变化中体会、理解、认识了广义的角。在此基础上课件再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角1的边长一些,角2的边短一些),让学生猜想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的说角1大,有的说一样大。然后,教师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动在一起正好重合。这就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2191974423@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280747782;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