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最近几年,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分析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其教育管理模式还没有实现改革与创新,与快速发展的时代不相适应,所以,当前一定要改革教育管理模式,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高职院校当前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就如何改革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冲击传统教育管理工作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当中,其不但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当中也存在大量的消极因素。高职院校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最后形成,因此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被网上一些错误思想所侵蚀,甚至成为违法犯罪人员,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二)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数量越来越多,大量学生进入高校就读,处于不同年龄结构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加高考,从而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因此在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质量也不相同.当前,人们的价值观念不断发生变化,社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都不尽相同,所以,要想创造一种适应多种年龄结构、丰富有效的教育管理体系来对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管理,确实存在很多困难。
(三)教育和管理存在脱节现象
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需要多方面进行配合,拥有多方面管理内容。但高职院校的教师却没有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大量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认为学校的辅导员与行政部门才负责管理学生的教育思想工作,自己与此项工作无关。而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人员有的只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不结合学校其他方面的教育工作,因此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教育管理相脱节,二者不能有机结合,不能实现相互促进,长期下去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导致教育与管理的分离。
二、创新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方式
(一)创新教育管理理念
在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中,首先应该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做到:一逐步淘汰传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思维工作方式,成为多向思维模式,管理思维重视发展开放式管理思想,改变传统封闭管理模式。二高职院校在管理中重视做到以人为本,将学生放在管理的主体位置,使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结合在一起。三建设高质量的院校精神文化,院校精神需要全体师生的长期努力与坚持,可以优先表现全体师生的风貌与精神状态,与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在逐步形成优秀的教风、学风的同时,创造良好的管风,保证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整合教育机构与管理机构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与管理部门二者各负其责,形不成教育合力,因此教育管理工作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要想使教育管理工作收到突出的效果则必须依赖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与积极配合,这样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实效。当前,高职院校中都是在一个部门的负责下,其他部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彼此之间信息不沟通,不协调,形不成工作合力,彼此之间不能有效配合,
工作效果不明显。要想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与行为规范工作,帮助学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就要求各个部门精诚团结、有效合作,发挥不同部门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三)改革思政课教学方式和内容
高职院校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制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题。教学内容应当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同时勇于改革与创新教育方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的优势,保证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强调师生间的配合与互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在一起,创造课堂、课外、实践共同发挥作用的新型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在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时,应用量化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日常、期末、实践考核表现,从而确定学生合理的思想政治分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四)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后,则需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其不但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利,而且要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应该具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所以高职院校应该设置人文选修课,向学生讲解道德修养方面的知识。一设置人文基础课程,学生可以进行选修,向学生传授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二可以成立人文素质小组,保证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收到应有的效果,不但重视学生的专业教育,而且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三人文教育应该在高职院校中长期坚持,做到合理规划,人文素质教育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的发展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转变教育管理理念,逐步淘汰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实现教育管理手段的创新,将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早日成为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2191974423@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280747782;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