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14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研,分析地方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通过调研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将有利于进一步掌握并做好未来的就业工作,也有利于改进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及解决地方性供求矛盾。
一、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的方式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14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其中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660份;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835份。
(一)受访毕业生的就业基本情况
毕业生就业所在城市:东莞占82%、珠三角其他城市占10%;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制造业占29%,其次是批发零售业,占18%。此结果与学院的招生对象和地域性就业需求有关。东莞生源占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人数的65%以上,东莞学生的特点是择业较为保守,不愿意离开东莞就业;其次,作为东莞唯一一所公办高职院校,学院的专业设置紧随东莞市场需求,如电子信息、服装设计、家具设计、印刷等专业,均与东莞的支柱型产业制造业相联系,制造业、现代商贸业等在东莞的用人需求量较大,毕业生到对应岗位就业的比例相对较高。
就业单位类型:私营企业占53%、事业单位占9%、个体和外资企业均占8%。毕业生虽在择业上受传统观念影响,普遍希望到事业单位工作,但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第二产业发达,各类私营企业较多,加上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因此超过一半的毕业生在私营企业就业。就业单位规模: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占62%。东莞学生宁愿选择离家近的待遇一般的小企业,也不愿到离家远待遇好的企业。加上,高职毕业生目前的竞争力与其他高校,尤其是重点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于规模大、效益高、待遇好的企业单位,主观上更倾向于招聘层次更高的毕业生,以维持企业的竞争力。
(二)就业质量
受访毕业生中工作与专业完全对口的占45%,与专业相关的占32%,有23%的毕业生就业与专业不符。原因多样,一是毕业生兴趣爱好的转变,二是待遇问题、三是所学专业找不到合适工作。专业对口率作为衡量就业质量的指标之一,仍需要重视。
受访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职务和薪酬的满意度为50%,感觉一般和不满意的分别占42%和8%。该结果与用人单位反馈的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值较高的情况相吻合。刚进入社会的毕业生对工作怀有较高的期望与向往,然而就业初期,往往是最需要学习、适应和磨合的时期,能够及时调整心态,坚持不懈的毕业生将更有利于其个人的职业发展。
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为79%,这也表明,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有较高的认可度。
(三)对就业现状的反馈
受访毕业生获取就业单位的三种主要渠道依次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报纸、广播、电视、招聘网等”和“校园招聘会”;用人单位招聘的主要途径是:“网上招聘”、“熟人推荐”、“社会公开招聘”和“校园招聘”。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熟人推荐”的方式依然高居榜首,表明目前毕业生仍较保守于从身边的亲戚朋友中收集资源,不利于实现人职匹配和专业对口。
受访毕业生认为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这也是用人单位比较关注的方面。此外,受访毕业生认为最能帮助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因素:占比例最大的是“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社会机会少,需要创造更多的机会积累工作经验。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不论学校还是学生都应重视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受访毕业生中,有62%认为所学专业知识基本满足目前工作岗位技能,有30%认为不能满足,结合专业对口率数据可知,有28%的毕业生专业不对口,容易出现学不能致用的情况。
从调研结果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一是择业观念保守、就业期望值较高等就业心态等问题;二是工作经验不足;三是专业与工作的匹配度还有待提高。分析可见,地方性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不仅受其个人择业观的影响,也受到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及地方市场需求的影响。
二、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就业指导服务力度,多层面解决毕业生就业观念问题
择业保守、期望值过高等积困已久的就业观念问题,需要从政府、学校、家长、学生本人等四个层面自上而下共同探讨并联合解决。政府和学校要向毕业生广泛宣传目前已经出台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企业就业的相关政策,同时政府可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相关政策,转变毕业生保守的就业观念,促进毕业生灵活就业;学院要把专业教学、就业教育和职业规划相结合,调整就业指导课改革方案,建立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提高学生对专业前景、就业形势的认识;家长应转变固有的就业观念,与学院配合共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生则应尽早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方案,坚持不懈,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
加强培养目标定位的针对性,积极与企业建立沟通反馈渠道,根据企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确定教学内容。与企业对接,与行业的发展趋势对接,整合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参与教学与训练,增加相关技能方面训练的实践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三)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就业竞争力
重视实习实训质量,并做好跟踪反馈工作。同时,增加社会实践课时,并鼓励学生适当参加兼职等系列活动,开拓视野,积累经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将诸如各类活动和竞赛等与专业设置相结合,还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2191974423@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280747782;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