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下课大概还有一刻钟的时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我正在和同学们一起练习歌曲《感恩的心》当中的一句“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的手语动作,因为这部分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动作做的都不是很到位,所以我想利用下课前的十分钟再次和同学们一起练习练习。(备注:这是七年级四班要在下周四开设一节全校性的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中队会,班主任特意找到我,希望我能在音乐课上帮他们班的学生排练一首《感恩的心》的手语歌曲,要求同学们边唱边做手语动作。)大部分同学练习的都非常认真,我也暗自高兴,突然我发现纯同学正低着头,瞧她的神态,思想已游离于课堂之外,情绪接近萎靡不振。顿时,我的内心深处涌起了一丝不满,怎么回事?于是,我不由自主地请她重复一下我们刚才做的手语动作,真实的想法是想“惩罚”一下她。听到我叫她,他连忙抬起头环顾四周,然后扭扭身子,慢吞吞地站了起来,低着头,然后又抬起头看看我,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我暗自思索:是让她坐下去,还是继续?对,只要我加以引导,她一定会做这一部分手语动作的。原以为教学即将顺利进行下去,可是她抬起头,扫了我一眼,牙齿咬着嘴唇,头又低了下去,手压根就没有拿出来,就更不用提做手语动作了。我耐住性子,继续把手语动作重复了一遍,满怀希望她会跟着我的动作一起做,但她仍旧没有动作。这时,周围却响起了窃窃私语声。我暗自提醒自己:耐心、耐心、一定要有耐心,不可以动怒!“那你能把(天地)的动作来一次吗?”我满怀希望,因为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她沉默继续,我拼命压住心底的怒火,“那你能把(天地)的动作来一次吗?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不会告诉我你不会吧?”我知道我的态度变得严厉起来,声音甚至是歇斯底里了。“快做动作呀,…….”旁边的同学似乎也察觉到不对劲,开始悄悄地提醒她。可她用满含泪水的双眼看了看我,仍然保持她的沉默。“笨死了,我对你实在是无语。”我气坏了,我在生气之余,内心深处隐约有个念头:难道是我错了?最后,我以“课后我们再交流!”结束了我的“尴尬”处境。
回到办公室,我独自生着闷气。而后越想越恼火,于是就怒气冲冲地找到纯的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说“今天纯的妈妈一早就打电话给我请假,说纯今天身体有点不舒服,让她在家休息,可是纯坚持要到学校上课,不愿请假。”听到这儿我的心忽然一颤,这么好的孩子,我为什么要那么逼她?是为人师者的脸面吗、还是那种在孩子面前高高在上姿态、还是…….?这时,纯的那双泪眼婆娑的眼睛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一种不安和自责悄悄袭上心头,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不该那样做呀!忽然我有一种后悔,发自内心的、从没有过的那种强烈的后悔!
放学前的15分钟自习课,纯同学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她不安地绞着手,话未说,眼先红“老师,今天的音乐课上我不是故意的,真的不是故意的,不知怎么回事儿,今天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音乐课的前半段我还将就能坚持(但是已不能集中思想),可是……。”她的声音哽咽着。没等她说完我就带着歉意和悔恨打断了她的话,对她说“纯,没关系,没关系,老师都知道了,今天你身体极不舒服。”我知道在课上我已经伤害了她,我得弥补我的过错。于是信心满满地对她说:“老师相信你是一个好孩子,以后的音乐课上相信你会表现的很出色。”
第二周的音乐课又来到了,我满怀喜悦地走进教室,可是我发现纯今天没来音乐教室,心想,是不是纯有事儿,迟到了?我边上课,边等着纯的到来,一节课下来也没有等到她的出现,我的心里莫名有着一种失落和不安。
课后我找到纯的班主任,班主任面色沉重地告诉我“纯生病了,送到南京住院了,她被诊断出患上了白血病。”当时的我犹如晴天霹雳,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没说,转身回到了办公室,后悔的泪水打湿了我的双眼,我不愿用双手去擦拭它们,就这么任凭它们疯狂地流着吧,因为这样,我的心才不痛。
上周的音乐课上我为什么要伤害她、为何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她摆出严厉的态度、为什么不能冷静冷静再冷静、为什么你不等老师亲口对你说声“对不起”?这一连串的问题不断地在我的脑海中闪现,就像一幕幕电影的片段“侵蚀”着我的大脑。我后悔,我真的后悔呀!
当天下午第四节课,身为音乐教师和学校大队辅导员的我,立即起草了一份全校性的为纯募捐的活动方案,在各个班级和教师身边发动了起来。
一次学校去南京探视纯,我也在其中。因为ICU病房不是随便可以进出的,我们只能靠着门上的玻璃看到纯的身影。我挥手向她示意我来看她了,她也举起了手(并且是双手)向我问好。泪水又一次打湿了我的双眼,看着我泪流满面,纯用手做出了“不要”的动作,我用力点点头,并且也用手回复了她一个“你真棒”的动作。
纯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案例分析及反思
一、教育学生的同时,要学会自控自己的情绪
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既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和教育修养,也是教师处理好偶发事件的前提条件。无论在课堂,或是课外活动中,教师都有可能遇到无法预知的人或事。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一听或遇到偶发事件,就感情冲动,怒火万丈,严厉批评和训斥学生,特别是许多偶发事件是学生在无法抗拒的条件下发生的。对此,你缺乏自制力,很可能使本并不难处理的事搞成一团糟,使学生心灵留下难以弥合的创伤,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相反,教师若能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善于制怒,冷静思考,对学生采取宽容而不放纵,谅解而不中伤的态度,发挥教育机智,给学生(其实也是给自己)一个台阶,则效果可能大不一样。这更会促进师生和谐,有助于师生共同顺利快速成长。
二、“爱心”教育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部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全部意义应当归结为爱。”爱是春日的细雨,夏日的凉风,秋日的硕果,冬日的暖阳。爱,如同春风化雨,它的滋润可以使枯苗复苏。而教师的教育工作正是开启“人世间最难打开的——学生的心扉”的工作,更是“爱”的教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个表情往往影响,甚至会左右一个学生的处世态度甚或人生;反之,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个表情,往往是他某一时一事的内心真实反映,教师若能瞬间及时捕捉,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可能会让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所以当教育处于对峙、僵持时,一定要通过正当的方式“移情”,疏散矛盾的双方,以“冷”对“热”,以“静”制“动”。要想办法寻找双方利益的交汇点(包括显性和隐性的),找到处理问题的突破口。切记不可在情绪激动时解决矛盾,处理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此时的教育作用很可能产生零效应,甚至负效应。)不是吗?纯,一个身体出现状况的孩子……
在无助时唯有用“沉默”掩饰他的身体上的痛苦,教师应该及时去捕捉,并给予及时的帮助,用正确途径和方法,解决课堂上的尴尬,保证课堂达到了良好教育的效果。
三、课堂上教师避免使用“语言暴力”
教师在课堂上不要有高高在上的那种姿态,更不要出现一些“语言暴力”。“语言暴力”比“体罚”更能伤害孩子,“体罚”只是让孩子身体上出现短暂的痛苦,而“语言暴力”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长久的精神痛苦。因为它不仅侮辱孩子的人格、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生命之中有不断涌动的情感,成长中的孩子关注自我,追求老师的理解,他们希望与老师交流和沟通,渴望和真情互动,从而获得成长的资源和养分。当老师和孩子打开心灵、当老师和孩子真情互动,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富有生机的教育,触及心灵、感动人心。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2191974423@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280747782;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