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不仅是对教学能力的挑战,更是对师德的挑战。小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和摇篮,德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正努力开展有成效的德育工作,目前我校德育教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令人担忧。我们如何改变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道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教师们可以通过学科的德育渗透,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德育的实效。
关键词:德育现状;解决策略;学科渗透;主题班会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从长远的战略意义上讲,德育是一项伟大的基础工程,是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思想品德良好、政治态度正确、身心素质健康、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伟大基础工程。[1]德育是学校实施育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创新德育和德育特色的工作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且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不仅仅是对教学能力的挑战,更是对师德的挑战。小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和摇篮,德育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还是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学校教育已着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沉寂的德育教育也随之变化。随着学生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他们越来越有个性,叛逆心也越来越强,变得没有爱心和感恩之心,越来越冷漠……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将如何应对?是停留在过去,还是用老眼光去面对新问题?面对我校德育现状,我们应有怎样的改变策略?
一、目前德育的存在问题
(一)重“智”轻“德”。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学校只是一味地抓学习成绩,忽略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虽然《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必需的课程,但教师对这门课程只是走走过场而已,并没有更深层的引导学生和重视这门课程的作用,以致这门课程没有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学生的“智”是提高了,但学生的“德”却日趋下降。
(二)网络的负面影响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越来越普遍。网络一些不良的信息,慢慢影响着青少年儿童。由于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强,不会对信息进行过滤,所以不良的信息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再有就是监管部门对网络文化监管的力度不够。
(三)薄弱的家庭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长的掌上明珠,犹如“捧在手里怕碎,含在嘴里怕化了”一般。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还有家长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就行了,不管他听不听话,有没有礼貌,都无所谓;再有留守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平时只是爷爷奶奶管教孩子,但是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却是无可奈何。我国的家庭教育是如此的薄弱啊!我不敢去想,当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后,会不会被社会淘汰?会不会适应社会如此复杂的大环境?我真的有些茫然了。
二、解决德育问题的策略
(一)学科的德育渗透
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把道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实现教学与育人的统一。如果老师在平时注重优秀道德品质的教育,不但能培养出有“才”的学生,还能是学生成为有“德”的人。我们要开发各种课程的德育资源,注重学科的渗透,特别是品德与社会课,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注重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科学知识为载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和渗透的人文社会科学,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其实发挥德育的主渠道的作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如何在学校开展适合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生动有效的品德教育,成为摆在小学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挑战。”担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应做好德育教育在这门课程种的渗透: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程内容的相关环节进行说故事、看故事等;提高课堂实效性;拓宽教学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这是班主任通过班级的集体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形式,也让每一次班会的主题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深地刻痕,从而让学生受到教育。[2]主题班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模拟式主题班会、咨询式主题班会、文娱式主题班会等主题班会。我们开展主题班会一般都是模拟式主题班会。模拟式主题班会就是根据班集体在一定时期的教育要求,通过设计某种具体生活情境,本眼一组生活中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绚丽多姿,并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的一种班会形式。[3]
模拟主题班会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给学生以生动具体的形象教育。例如:我班在开展“感恩”的主题班会上,我让学生模拟一个家庭,爸爸常年出差在外,妈妈每天工作都很忙,经常累的腰酸背痛,懂事的儿子做完功课就帮帮妈妈做家务,捶捶妈妈的背……在这节主题班会上,很多孩子的眼眶湿了,眼泪直打转,甚至有几个女同学泣不成声。我趁时机成熟,倡议在今后我们要怎么做?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道,要认真学习,不要让爸爸妈妈担心,要帮他们分担一事情,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很劳累,要学会感恩。
又如:模拟一个留守家庭,孙子在吃饭的时候,要爷爷奶奶盛饭、夹菜,甚至还要对爷爷奶奶发脾气,然后让学生明辨情境的做法对与否,今后要怎样做。
……
实践证明,模拟式主题班会在对学生的教育更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它既注意了少年儿童的心理因素,唤起了他们对“角色”的体验的兴趣,又避免了一般主题班会长有的冗长说教,形式丰富多样。
(三)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即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当今德育教育的子内容。独生子女的增多,或受家庭因素等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也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的比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为何那么多得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犯罪,为患社会?这就是因为他们的心理不健康,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突出重要。
1.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心得态度与行为方式,一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整体比部分重要,群体作为一种内在的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大于孤立的个体。”学校中的心理团体辅导大多是“成长性”的心理团体这类型。
针对我班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个性突出,以自我为中心,不团结的心理问题。在学校举行的班级拔河比赛的中,我班输了,个个垂头丧气。我立马借这个机会,对全班进行一次谈话:“请大家说说我们失败的原因?”学生个个低下了头。班长带头说道:“是因为我们不够团结,没有齐心协力,没有使我们的劲儿拧在同一条绳上,所以输了。”我看看班长的眼睛湿润了,语重心长地说:“班长说的很对,同学们平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所造成的后果。今后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团结努力,齐心协力,为班争光。”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团结努力,齐心协力,为班争光。”自从我对全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后,我班在学校举行的合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2.个体心理辅导
个体心理辅导是对个体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对个体的谈话等,引导个体得到自我认识、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的过程。我利用我校心理辅导室针对个别学生的情况(如情绪低落、挫败感、喜欢与同学打架等)进行心理辅导。
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门艺术性的科学。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新课程下小学德育教育所存在种种的问题。我们要勇于挑战、认真摸索、深入探究,有责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得越来愈好,越来愈成功,为祖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2191974423@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280747782;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