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提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概念,对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与阅读实践,有了实质性的推动。本文在分析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教学策略:解决从何教起——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解决教些什么——吃透教材,挖掘资源;解决如何拓展——渗透整合,多元培养;解决如何运用——回归生活,提升能力。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出现了一个“新亮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引起了众多语文教师的关注。“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个崭新的阅读教学目标对我们小学语文一线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我们小学阶段,基本以连续性文本阅读为主,我们如何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
一、初识庐山真面目——正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现状
“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毫不夸张地说,“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如生活中的海报、图表、广告、清单、报价单、时刻表、车票、汽车站牌、目录、索引、股市行情、机票信息等等,和人的衣食住行联系非常密切。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重要阅读能力之一。比如,我们买到一种药品,会配有药品说明书,不能读懂这份说明书,轻则贻误病情,重则关乎生命安全;我们出门旅游,读懂手中的地图才不会迷路;在商场刷卡后,能看懂文字和数据结合的凭证单才能知道自己的消费金额……这些说明书、地图、凭证单就是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
然而,当前我们的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究竟怎么样,我们可以从以下数据、案例中窥见一斑。
(一)两组数据说明现状,引发思考
2009年有媒体报道,广东省语文高考卷中一道带有图表的阅读题,全省64.4万考生中13万人这一道题得了零分,占总考生数的20.19%。这种教学上的欠缺绝对不只是存在于我们广东省,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所以,关注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在PISA2009评估中,中国上海学生的阅读成绩在参加评估的国家和地区中居第一,但在“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上出现明显差异:“连续性文本”平均得分564分,比第二名韩国高26分。“非连续性文本”平均得分539分,比韩国低3分。上海学生“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成绩差异25分。是参与评估的国家和地区差异最大的。说明“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之间的教学严重失衡,这是与“非连续性文本”越来越多引起重视的世界共识背道而驰的。这反映了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偏重于文学性较强的连续性文本,而对于相对比较理性,运用性强的非连续性文本,则不但缺乏训练,甚至陌生。诚然,课标的调整绝不单是为了针对今后的测试,而是让更多的孩子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二)两个案例折射现状,带来启示
上面的数据又不由得让我想起两个案例:
案例一:一个英国伊顿公学研修团来北京游学。车开到东直门,老师就要求首次来北京的十三四岁的孩子们都下车,40分钟内自行赶到天安门,但不许打出租车。导游担心出问题,老师却觉得多余,因为孩子们“学过使用地图”。
案例二:一位记者在美国国家科技馆看到,很多美国中小学生有仔细阅读说明牌的习惯,静静地看一会,然后试着按步骤依次操作,结果出来后再思索一番,这就达到了参观、参与的目的。记者联想到在中国的科技馆,这样的小观众不多。很多学生成群涌进来,不看说明,不按步骤,乱操作,结果没弄明白又涌向下一个项目接着乱按一通。
在案例一里,老师已经在课堂上教会学生“使用地图”,然后在生活实际中抓住适当的时机给学生提供运用非连续性材料的机会。假设中国孩子组团到一个陌生城市游览,没有导游,任务是从A点到B点,期间需要换乘几种交通工具,中间需去指定地点领取一张城市地图,随着城市地图自己去寻找目的地。很多孩子恐怕不能胜任。学习与生活相结合,这样让孩子懂生活,会生活,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如果阅读教学与生活剥离,学生的能力肯定得不到一丁点提高。
在案例二里,中国孩子乱糟糟的场面表面上好像是个纪律问题,但往深层里想,其实是我们的孩子们没有受到相关的教育和训练。比如参观前应做哪些准备?怎样的参观顺序比较好?先看说明,再尝试,最后解决心中的疑惑?这些都是属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的范畴。我想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里事先有这样的指导,那学生一定会在类似的参观活动中收获到更多的东西。现代学生不仅应该学会通过传统的媒体阅读和表达,还应该能够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来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要与这个高度重视信息整合和运用的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绝知此事要躬行——“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教学策略
仔细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阶段的目标和内容,我们能清晰地发现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等“连续性文本”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明显区别:“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强调的是阅读者能够理解所读文章的内容意义,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体现为阅读者读图、读文的能力,更侧重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了以下“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教学策略。
(一)解决从何教起——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一旦对某样新事物产生了兴趣,一切皆会水到渠成。如:老师的感冒了,配了药,但忘记了怎样吃药,怎么办?把这一难题抛给小学生。自然而然引出“药品说明书”这一非连续性文本,从而巧妙地引导小学生展开对说明书的阅读,从中提取信息,解决老师的燃眉之急,更提高了小学生阅读此类资料的兴趣。继而可以展开对各类说明书的阅读,学习提炼有价值信息的方法,提高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二)解决教些什么——吃透教材,挖掘资源
非连续性文本不是由段落构成,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使用说明书、广告、清单、时刻表等组成。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吃透教材,挖掘资源找寻结合点,适时适量地插入非连续性文本,增加小学生接触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我们要有一种意识,就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巧妙地进行,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现用的s版小语教材中主要呈现形式以下:单元导读、课文目录、课文插图、学习链接、阅读链接、泡泡框、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名人小档案、说明书、广告词等。如s版五上《七律•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唐玄奘西行取经》“唐玄奘西游”图都可插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类型内容是地图(广东的地图、家乡的地图,了解查看地图的通用的符号——图例)、地图标识等。首先引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图例;其次,可以告诉学生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观看时要面向(地图),记得地图上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最关键的是提醒学生别忽略了地图上的一些文字。
再如教学s版六下71页说明书示例、广告词示例时,定位为“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撰写说明书、广告词的方法、捕捉重要信息,成功推介自己的产品”。另说明性文章和故事性强的文章可以用非连续性文本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进行内容的梳理;写景类的文章或诗歌,可以根据文字想象画图的形式,再现文本。比如说明性文章,在学习《鲸》这类文章时,可以配以图表、数据,让学生在鲜明的数据和形象的图表中感受事物的特点。
(三)解决如何拓展——渗透整合,多元培养
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不应当只局限于语文课程中。2011年版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非连续性文本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中出现较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4-6年级)“统计与概率”板块中的课程内容制定为“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打通学科界限,引入数学、科学等学科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建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系统。如阅读图表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标题,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图表的主题,在认真阅读内容后,就可将标题所反映出来的图表信息进行整合、具化,分出类型,让人一目了然。2.分类、图例。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别,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年份”、横轴“总人数”,再看图例,这样我们就能得出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3.读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反映问题,阅读中,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4.解析。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而出现的解释分析的文字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再次是充分利用班级的管理工具。班级的管理工具中有功课表、作息时间表、点名表、值日表、评比栏等许多图表及多种材料,可以当做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阅读教学。总之,我们对非连续文本阅读要高度重视了,渗透整合,多元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的能力。
(四)解决如何运用——回归生活,提升能力
留心处处皆学问。“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更多的是对生活的阅读,因为这类文本更多的是出现在生活中的,也就是所谓的“读的不是书,是生活”。光靠教材中出现的仅有的少量“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时,更多的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阅读实践:如旅游之前做
一做旅游攻略,读一读相关的地图、景点信息、路线等等;家里买新电器了,阅一阅产品说明书;出门坐公交车,看一看公交站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非连续性文本”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在阅读实践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这类文本的能力。再如火灾是威胁人类安全的主要灾害,针对近段时间我国火灾事故频发现象,开展看懂图纸,掌握逃生方向“逃生训练”的课程。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将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让我们一起轻轻叩响阅读教学的另一扇门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沈大安.“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和指导[J].小学语文,2012(7-8).
[3]郭丽萍.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讨论[J].小学语文, 2012(7-8).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2191974423@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280747782;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