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东西方非语言交际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14-09-04 21:16:49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511 次


摘要: 非言语交际是符号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具有和语言一样的社会文化属性,在人际交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语言交际有其自身特点,不同的文化中非语言行为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规则,了解这些规则,对于正确使用非语言行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重要。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



一.非语言交际概述

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组成了整个人类的交际过程。非语言交际是符号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具有和语言一样的社会文化属性,在人际交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交流环境中除去语言刺激以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交流的双方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或者说,非语言是人类在语言之外进行交流的符号集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R·L·伯德威斯特(Birdwhistell)曾对同一文化的人在对话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作了一个量的估计,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语言交际所占比重35%, 而 非语言交际(主要是身势语)却占到了65%。这充分说明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二.东西方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非语言交际具有国际性,不同的文化中非语言行为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规则,虽然人类有很多非语言交际行为是共通的,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不同的非语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含义不同。了解这些规则,对于正确使用非言语行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必要。所以我们不能忽视文化约束力对非语言交际的影响以及环境差异所赋予非语言交际的不同含义,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不同国家文化的身势语,以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1.身体姿态

人体能发出多达70万个不同的身体信号,这些身体信号就是人们传递信息的行为代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这些行为代码的理解不同。美国人类学家戈登休斯(Gordon Hewes)提出人们采用何种姿态以及各种姿态所传达的情感意义在很大程度上都由文化决定的。例如,我们经常能见到美国人相互拥抱和亲吻脸颊,那是因为美国人受他们的习俗的影响,擅长直接表达感情,思想也比较开放;中国人却却很少有这样的举动,尤其是公共场所。中国人受封建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善于隐藏情感而非直接表达出来。美国人的随意性最为突出,所以教师讲课时坐在讲台上,跷二郎腿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美国人对于亲密的动作却一点也不随意。两个女孩手拉手这种在中国常见的动作在美国会被认为是同性恋。东西方身体姿态的差异充分反映出两种不同文化的特质和深层的文化意义,这也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在非语言交际表层上的深层差异的具体体现。因此,了解这些差异,充分利用跨文化交际技巧,对于人们自然流畅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起着重要的作用。

2.目光交流

在非语言交际中目光交流的表意功能极为丰富细腻,人们可以根据交际双方的目光接触频度、停留位置等来判断交际双方关系的亲与疏,目光交流也可以帮助解除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障碍。几乎人类之间所有的社会活动和情感交流都依赖眼神的交流,某些文化中所特有的目光语都与本民族的习俗、背景有直接关系。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不同的目光语。英语为母语的人他们有较长的目光接触时间,并且眼神的交流互动更加频繁。他们认为你眼光不正视他,就是躲躲闪闪不诚实,认为你不可信赖,而中国人却认为一直直视对方的眼睛是对对方的不礼貌与不尊重。美国人相信“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 in the eyes.”(不要相信那些不敢直视你的人)。在英国,一个有教养的绅士认为直视对方的眼睛是一种礼貌,法国人则特别欣赏一种鉴赏似的注视,这种眼光传达了一种非语言信号:你的美很让我欣赏,所以经常可以看到法国男子对女人的凝视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日本与人交谈时喜欢看对方的下颌,他们认为直视对方是一种失礼的行为。正是因为目光停留位置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含义不同,我们时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情景:中国老板觉得美国员工对他们没有礼貌,而美国老板总觉得中国的员工在谈话时缺乏自信与诚意。

3.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非语言交际中最能表现人心绪的非语言行为。相对目光而言,表情是更容易透露出对方的情感和心理。人们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对表情的理解也因文化不同而不同。在中国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而美国的印地安部落对待朋友的到来却是大哭一场。在某些西欧文化中,咂嘴表示认可;而在中国则表示有滋有味,很是享受;在英国文化中,表示没有滋味;在许多地中海国家,则是表示极其的痛苦不堪。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东方人和西方人对脸部表情的解读方式不同:西方人会关注对方的整个面部表情;而东方人则主要关注对方的眼睛,这种差异可能源于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别。

弗里森(Fresen)和汤姆金斯(Tomkins)在大量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显露规则(display rule)的概念,它表明“每种文化都发展了一系列的规则,这些规则指导个人显露社会所认可的行为,它表达个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所体验的情绪”。不同的显露规则,使得人们的面部表情在感情流露时的不同,那是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反应速度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掩而不露”是中国人的显露规则,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是“表露无遗”,这就使英语国家的人很难读懂中国人的面部表情。以笑为例,中国文化中的笑其实含义很丰富,既可以表示感谢、赞赏, “没关系”“一笑了之”,又可以表示“没关系”;而英语国家的人认为笑总是表示高兴、兴奋或者认为这件事很搞笑,这业就是为什么外国人搞不懂中国人笑的原因。

4.手势

手势语是非语言交际中最为细腻生动的身势语之一。它动作最灵活、最常见、也是使用最为广泛。人们在言语中常常伴随着手势,它不仅能表达清晰的含义,还能表达强烈的情感,和注意。手势语在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表达含义。例如:在美国,拇指和食指对捏成一个圆,其余三个手指向上伸,表示“OK”,在日本则表示“钱”,在一些地中海国家,可以指有同性恋倾向的男子。英语国家的人在招呼人过来的时候是食指朝上向里勾动,英文叫to crook a finger,中国人是手掌向下朝自己方向招动;在南斯拉夫和马来群岛,这就是个招呼动物过来的手势。美国人将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车,所以搭车也可以说"to thumb a lift"。但是在希腊,这却是一种侮辱人的手势。将拇指朝下在法国、墨西哥等国家意为“运气坏透了” “真没用”等;在菲律宾、泰国、缅甸及印尼等国家,则表示失败的意思。中国人用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表示自己,而英语国家的人却是用食指或拇指指着自己的胸部。可见相同的手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却不同。

5. 空间距离

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所处空间位置的距离具有深刻的意义,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双方空间距离来判断出交际双方的关系、心理,同时也能透视出整个民族和种族的文化习俗和特质。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人的空间自我感都因文化背景、环境、行业、个性等不同而不同。E.T. Hall 提出了“体距语”这一术语,依据交际者间的亲昵程度将其划为四种:

(1)亲近距离(intimate distance,小于0.3米),适于夫妻及情人之间。

(2)私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0.3-0.5米),限于亲人朋友、与至交。

(3)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0.5-1.5米 ),适用于一般的社际应酬。

(4)公 共 距 离(public distance, 1.5-3米),用于会议、演讲、仪式以及接待等。

这些特定的距离在不同的文化交往中普遍存在,只是不同背景的人对于它们的理解不同。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喜欢保持一定的距离。西方文化特别注重个人隐私,而东方人没有什么“隐私”的概念。比如说,欧美人,他们习惯于自己拿行李,他们不习惯把自己的公文包、手提箱交给别人,我们不要过分热情地抢着代劳。英国人习惯于自发地排成一列或几列纵队,排队取款时,等候队伍里第一个人肯定会与正在取款的人保持一定距离。曾经有统计说,一个英国人一生中平均有大约六个月的时间是在排队。而在中国,银行、提款机旁有时一米线就是一种摆设。在中国,公共汽车、电梯素不相识的人挤在一起,我们没有觉得任何不适,而西方人却容忍不了。中国人、日本人以及大多数亚洲人对于空间距离的要求比西方人小得多。同时个人所需空间的总量受到个性、处境和情绪的影响。不过,影响空间距离最大的因素还是文化差异。

三.结语

总之,各国非语言交际的差异源于文化的差异,源于有着千变万化的文化民族性。我们不仅仅要意识到这些差异,更应该尊重这些差异,特别是把它作为理解两国非语言交际差异的切入点。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清楚地认识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萨莫瓦 (Samova) 认为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是密不可分的,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人们的非语言行为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由一定的文化环境所决定。因此了解非语言交际与文化差异之间的关系极其重要。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交际规则,使得人们在交往时难免产生文化误读和文化冲突。因此,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处理文化差异造成的干扰,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改进跨文化交际能力。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