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英语中开展英美文化教学
周 盛
高校英语教学大纲中已经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仅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如何达到高校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当代高校英语教师正在努力探寻的课题。
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英美文化教学,正确认识英美文化是前提
在很多人眼中,只要掌握好这门英语的语法、句型、结构等就足够了,在这些关键点上下功夫,就足以事半功倍地学习好这门语言。这导致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词汇、语法、句型、结构上,而忽略了英语这门语言蕴含着的文化信息。这样的结果是,很多学生在英语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却在真正需要使用英语交流时感到力不从心,成为真正的哑巴英语学习者。也有一些人意识到了英美文化的重要性,却抱着“应试教育不会考英美文化”的态度,不屑于了解和体会其中的文化信息。其实,英美文化蕴含在英语的每一个字词中,蕴含在同一句话不同表达的细微差异中,了解这种文化,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正确认识英美文化的重要性,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细节决定成败,而态度决定着能否发现细节。英美文化作为英语发展的土壤,也意味着英语的使用,也与英美文化所反映的风土人情、政治历史等脱离不开,只有将英美文化教学摆放到单纯英语语法、句型等基本教学相同甚至更高的位置,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当学生们开始重视英美文化,并将之与中华文化相比较,于两种文化中求同存异,从而引浓厚学习的兴趣,学习英语也就不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是一件有趣的求知之旅。
另一方面,学习英语的最终作用是为了运用这门语言,培养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不了解英美文化,容易在沟通之中出现一些礼仪和表达上的低级错误,不仅达不到沟通的目的,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学习英美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文化中的沟通要诀,培养跨文化意识,并将这种文化意识带入沟通中,表现出相当高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
二、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英美文化教学,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关键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因素,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着教学的质量和高度。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学生和英语教学的媒介存在,他的一言一行也势必影响着学生对待这门语言的态度,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引导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具有专业英语素养的教师跟不具有专业英语素养的教师在教学上有着本质性的差别,后者只传授这门语言的基本结构,充其量是“解惑”,而前者不仅传授一门语言的使用方法,也无时无刻不在传授着一门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真正做到“传道授业”。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此重要,就要求英语教师要达到“传道授业”的目标,就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要充分掌握英美文化。要做到这一点,不断地阅读英美文化作品,尤其是原滋原味地英语文学作品的阅读十分必要。除此之外,英语教师还要学会通过对音乐、影视、歌剧等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的揣摩,来体会蕴含其中的非语言和交际文化。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寻找其中最适合的方式,英语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英美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英美文化教学,多方法、多媒介推广是手段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为教学所用。如何合理使用现代化资源达到教学效果,是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通过自身的学习经验,认为推广原滋原味的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是了解英美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原滋原味的英美作品,没有经过带有本土文化特点的翻译和解释,最能反映一种文化的原生态形象,给阅读者最直接的思想体验。信息时代最大的便捷之处就在于全球共享资源,原生态英语作品的获得更容易,可选种类也更多,学生可自主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其次,全球化的资源共享,也让越来越多的英美影视、音乐作品流入中国。这些表达形式丰富、内容新奇、具有更高感官刺激的作品,能大大降低英语学习的枯燥性,也将深藏在字里行间的英美文化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更方便学生们比较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在这种差异性比较中,不知不觉将英美文化内化于心,培养出跨文化意识。多媒介在教学中的运用,也是以播放影视、音乐作品为主,辅以其他形式如有内涵的电视广告等,达到教学多样化的效果。
任何一门语言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渗透英美文化的英语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帮助学生成长为具备国际交往能力、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语言使用者和新时代人才。(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