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原始彩陶造型与装饰纹样“适应性”之美
马 琳 赵正祥
原始彩陶造型质朴,装饰纹样多数形态简洁,或具象或抽象,以适合纹样的形式出现,带给我们当今时代审美意识的启迪与熏陶。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始文化促就了原始彩陶朴素而又生动的艺术风格呢?本文将结合原始时期人们的生活背景与时代特色来探讨原始彩陶造型与装饰纹样的“适应性”之美。
概述陶器--“火为精灵土为胎的产物”
大约距今7000年前社会跨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农耕时代,以 “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由此陶器的发展也进入繁荣期,陶器是所有古代器皿中出现最早的一个种类,原始陶器分布广泛,凡是有原始人类活动的地方都有陶器出土。
一、原始观念文化
物态从来都不会独立存在,任何事物都是在众缘和合下诞生的表象产物。在我们研究原始彩陶灿烂之美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原始部落文化及图腾崇拜特点。
(一)自然崇拜
原始人因为生产力低下,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面对大自然千变万化的气象,他们对自然界万物都保持一种畏惧心,并把自然万物当做心灵皈寄处,希望通过祭祈活动以求得自然众神的保佑,以获得风调雨顺、物产丰富、生活安定。
(二)祖先崇拜
原始人在长期与恶劣的自然气候和凶猛的野兽抗争的过程中艰难的繁衍着后代。他们希望氏族人口繁衍旺盛,宗族发展兴旺。同时从社会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母系氏族社会成员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而生育被神化了。所以原始人对祖先非常尊敬同时对生殖有着最朴素的渴望,由此产生了他们对生殖、祖先的崇拜和对自身繁衍的关注。如图1《人体彩陶壶》是一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作品,表达了以生殖崇拜作为装饰母题的典型制品。而图2《陶塑女神像》这件作品采用彩绘和贴塑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全裸的人体。正面的人体全裸,而且女性生殖器官形态突出,正是表达了先民祈求繁衍生殖的强烈观念。
图1《人形彩陶壶》 图2 《陶塑女神像》
(三)图腾崇拜
出于对自然力的神秘感而产生的原始宗教,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图腾崇拜往往与当地特定的氏族生活习俗和生活环境有关联,因为地域与文化习俗的不同而导致原始时期人们对所崇拜的图腾对象也是多种多样。动物、植物、日月星辰等自然万物都可以作为一个氏族所信仰和依托对象。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龙、凤、蛇、鹿、鸟类、虎、麒麟等动物都曾作为图腾崇拜对象。原始先民一般会把自然界与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动物或自然物作为崇拜对象,并作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这些动物或自然物,就成了这个氏族的图腾。
二、原始彩陶造型与装饰纹样审美特征
(一)原始彩陶造型以实用性为主,装饰为辅
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伴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工具与生活器具,原始彩陶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而进行制作的。原始人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首先是遵循实用性原则,以维持日常生活所需为目的。他们善于塑造简单实用的器型同时在装饰纹样上出现了较为写实的动、植物纹样和连续的抽象几何纹样。在审美法则上则通过不断的实践推进了诸如节奏、韵律、对称、呼应、平衡、比例等美的形式法则的运用,对后世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始彩陶整体造型朴拙、纹样适用唯美,风格独特。
因此,原始彩陶的造型和装饰纹样设计首先是遵循实用性原则,其次是求美法则的运用。实用性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特别的关注。从纯实用性设计到逐渐萌发的韵律、对称等美学法则的运用,我们的祖先将设计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二)原始彩陶造型与装饰纹样适合之“美”
1.原始彩陶造型由“简单”向“复杂”演绎
原始彩陶在造型上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演绎过程。最初的器物造型为简单的球型,并在其上构筑适合连续纹样。后期逐渐向自然型和动物造型等复杂的形态转变。
→
→
图3 原始彩陶造型演绎过程
2.原始彩陶装饰和造型的“适应性”
原始彩陶整体形态设计上朴拙、明快、简洁。同样在装饰纹样的适用性原则上也表达了先人精到的设计法则。原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一般都是席地而坐,日常生活中对器物的使用过程中以俯视视线为主。所以原始先民在器物口部、主体罐身和下腰微收部分都注意到纹样与器物造型、视线三者之间的适应性法则。
彩陶设计在整体装饰与造型“适应性”上暗含移动的散点透视效果,灵活多变。围绕彩陶随着视线移动可以产生”步步移、面面看”的效果,在彩陶的有限的形体转折中体会”无尽”的意味。这种”游目”法则后来成为中国园林的一个基本审美原则。同时在整体造物过程中非常注意由上观下的效果,在绘制四面图案前就注意到靠近瓶罐颈处的图案,使得上下成为和谐的图案效果。
(三)原始彩陶装饰纹样“题材”的多样性
原始彩陶具有朴素而丰富的图案语言。任何时代器物的特点总是与特定历史背景下人的思维意识与文化观念息息相关。原始时期朴素而丰富的图案语言来源原始、平等的生活,来源于人们心底的朴实和明朗,来源于人们对当时生产劳动和生活的种种感受。 这些装饰题材图案有人物、动物和植物的图案,都是经过高度的概括变形的,具有拙朴的装饰趣味,大多数近似于符号。
除了一些具有图腾意味的具象装饰纹样外,还有一些抽象的几何纹图案也是中国彩陶图案的代表。 中国彩陶中的抽象几何纹一部分是从初始即与具象图案同时存在的,另一部分是从彩陶的具象图案演变而成。
这些抽象的纹样具有简洁、明快和图案化的适合美感。形成了一种具有强烈规律性和数理关系的适合纹样风格,这与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现代设计语言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人对造型与审美法则运用逐渐成熟的过程。
(四)原始彩陶装饰纹样“构成”的创意性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彩陶纹样形成了多种构成方式。有自由的任意构成,也有格律式的构成,同时所有图案的装饰位置均在人的视线最为集中的部位。 由此形成装饰纹样中的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创意性构图审美法则。
从研究彩陶造型与装饰文化适用性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先人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对形态、审美的规律的掌握与运用。无论是造型形态上的简约、朴拙之美还是装饰图案上的具象、抽象之美都能够给我们当今时代设计和审美以很好的启迪。通过研究古人的造物文化吸取造物形态与装饰适用性关系,更好的为今天的设计服务。(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