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基层学校开展社团工作
1.宫晓波2.祁锦夫
学生社团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搭建了一个充分发展的大舞台,是深化德育工作和团队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需要。社团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德育工作和团队工作越来越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越来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
那么,基层学校如何开展社团活动呢?
一、学校要充分重视、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解决观念的问题。办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长春市十一高中是当地的一所大校和名校,他的名气不仅在于升学中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同时也在其他的领域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十一高中的篮球队在国际比赛中都获过奖的,参加奥运篮球比赛的广东宏远队的刘晓宇是当年十一高中篮球社团的活跃分子,阳光卫视节目主持人庄静是当年十一高中学生社团联合会的会长,著名演员李幼斌是当年十一高中话剧社团队演员。这些名人的培养得益于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得益于在这种办学理念下的学生社团活动。在这么大的升学压力下,他们的社团活动却开展得有声有色,我想主要来源于素质教育的理念。校长们常说要培养领袖级的人物,这种胸怀是值得赞赏的,但是领袖级的人物不是光抓升学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学生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积极支持学生的社团活动。
二、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领导,正确引导社团活动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学生社团并不是新鲜事物,追根朔源,历史上有了学校,有了学生就有了学生社团。但是,由于学生社团是广大学生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织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我们除了积极支持,还要加强正确引导,才能保证学生社团工作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目的。学校主要领导要有实际行动,要做到组织到位,领导到位,政策到位,制度健全。要建立学生社团活动的长效机制,保证学生社团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起来。
三、以课题为载体,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研究,使其科学运作,规范管理
根据学校实际,不仅要研究学生社团活动的途径与方法,也要研究如何形成学生社团活动和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还要深入研究社团良性发展发展的机制,合理地为学生社团工作搭建平台,积极开展活动,真正把学生社团活动扎实开展起来,从而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四、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功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学生社团是广大同学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众性业余学生组织。它属于一种兼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种特性的群体。是既有志同道合、爱好相仿的学生自愿组成,又必须经学校批准认可。同时这个特殊的群体也具备作为群体的条件,如心理上的认知性、行为上的联系性,利益上的依存性、目标上的共同性、群体行为的规范性,结合的组织性等等。这种思想和行为上的认同感使学生社团具备了自我管理的条件。他们会力求在上级部门给予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指导下,形成一个有组织、有领导、有目标、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且通过这个整体的运行来达到共同目标。
在学生社团活动中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五、社团活动与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关系
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最棘手的问题,他直接关系到学生社团活动的生命力,必须处理好。
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所以我们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在探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中,以提高能力素质为目的,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学生自我组织、自我实施、自主管理为主要方式的社团活动,可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所以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兼顾好文化课学习和社团活动的关系,让开展活动的学生社团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亮点。
六、社团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学校文化建设是否能够得到加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由于学生层次不一样,兴趣爱好亦各不相同,这些多层次、多风格的学生社团成了同学们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阵地。它对于发展学校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全面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七、学生社团活动和其他德育活动的关系
社团是道德饯行、人格培养和创新能力体现的文化载体,同时也是学校连接社会、课堂连接生活、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发挥社团的德育功能,全面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
总之,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思想教育、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使得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既巩固和发展了兴趣、爱好、特长,又促进了具有个性特征的志向、品格、意志和情感的生成。(作者单位:1.德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 德惠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