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
文/谢萌瑾
摘要:近年来,建筑企业发展迅猛,但由于其项目施工中地域分布较分散,施工周期长,资金回笼缓慢等特点,项目管理难度大,面临的风险也较大。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成为一大重点关注的问题。建筑企业起家虽早,但缺乏系统的管理与运营,大多数建筑企业的内控能力、资金管理水平以及具体运营层面都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本文以建筑企业的视角分析其生产运营中面临的几种风险,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政策。
关键词: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1 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概述建筑企业不断发展,渐渐成为我国经济产业中的中流砥柱,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产业提高了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物质及其住房需求;大规模的用工也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建筑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与之而来的风险也日益增加。有效的风险控制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十分重要,不但能控制项目的实际成本,还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因此,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问题应当受到重视,这不仅仅影响着一个公司的发展,也会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企业的体系过于庞大,其风险不仅仅体现在经营、投标、筹资、融资各方面,从现场施工人员到财务核算人员的配合度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2 建筑企业风险控制的现状2.1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第一,内控环境方面。我国很大一部分建筑企业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工作岗位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者也未从公司战略层面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夸张的来说,有的企业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内控制度。建筑企业公司管理层面对于内控制度的不积极,导致了企业绝大多数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其他部门人员也不参与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建筑企业整体发展方向仍处于在短期利益的获取上,其目光更多的放在了一个项目完成的收益,而并没有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判断和预估。
第二,风险评估方面。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专业性和工序的特殊性,以及项目施工周期较长等特征所伴随的就是各种不确定性,这些也直接反映到风险的不确定性。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会面临建设单位工程款不能按合同约定时间支付,原材料、商品混凝土价格不断上涨企业垫资,施工单位本身融资受限,资金规划不合理,天气因素导致工期延长等多种风险,这些问题都体现了企业对风险评估的不足。建筑企业虽然有财务和商务两个部门把控项目成本,但由于实际施工与成本控制还是存在一定偏差,财务人员对于实际发生的风险还是很难评估的。当风险评估机制欠缺时,企业对风险的预警能力也会相对欠缺,导致企业后续难以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实现发展。
第三,内控监督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的独立性难以保障,因此当其发现公司项目存在重大缺陷时往往只有建议权和报告权,而缺乏处罚权以及督促整改的权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监督职能的发挥。另外不难看出,我国部分建筑企业的审计部门虽与财务部门相分离,但其领导决策者依然为总会计师。建筑企业审计部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效用减半甚至更多。2.2 财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建筑企业的财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既有一定工作经验但对财务知识缺乏系统培训的老会计,也有经过系统学习的本科生但缺乏实操性。对于毕业生来说,虽然其证书基本齐备,但财务工作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建筑工程的实际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在内部审计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很有可能出现财务风险评估因素评估不够准确。
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大都是在施工现场办公,较为苛刻的环境条件往往让一部分人才望而却步。同时,大多数建筑企业缺乏人才培养、人才资源库建立以及人才管理和维系等一系列制度和方法,常常导致企业发展的后备力量严重不足。2.3 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及时从纵向来看,我国企业上下级界限较为明显,十分重视管理者决策的权威性,上下级缺乏沟通,信息基本上是以发出和接收为主来进行传递的。在做决策时,上级接受不到下级的反馈和建议,很可能在对市场情况掌握不足的情况下,制定出不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决策。沟通不流畅会导致公司的政策交流不及时,理解不充分,阻碍了工作的执行力。横向来看,由于建筑企业的特殊性,项目施工人员与企业部门把控人员以及财务人员存在信息沟通不及时。建筑企业商务预算部门和财务人员同时对项目实际成本进项管理和把控,但两个部门所报数据不一致的现象经常发生。成本数据的不一致,可能会混淆管理者的思路,对于企业经营以及发展都产生不利的影响。当企业面临突发状况,企业内部控制的传达及执行无法到位,往往造成措手不及,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针对危机做出反应,导致企业管理成本的上升及财务风险的扩大。2.4 资金管控不集中建筑企业的工程款一般是按节点进行支付,资金的短缺和过剩就必然存在。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未及时按节点支付工程款,项目资金短缺,无法顺利采购材料,无法支付管理人员工资也会对工程进度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对资金无法做到合理配置与筹划。当收到建设单位预付的工程款时,发生企业资金过剩情况,无法对于此部分资金进行规划。另外,建筑企业项目数量众多,且涉及地域较为分散,各个项目独立核算,致使公司资金无法统一调度。由于建筑企业开设分公司,不能合理规划资金管控,致使基层单位对资金的意义认识不到位,难以开展最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资金使用率,降低企业自身使用成本造成了困难。3 建筑企业的风险防范3.1 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求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把内部控制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准,提高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意识。企业内部要明确划分内控职责和权限,使内控人员拥有完成其工作的基本条件同时要健全绩效激励体系,提高企业员工践行内控的积极性,营造一种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全面内控的环境氛围。
强化内审工作。在公司内部审计环节上,要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其不能被约束,这样才能体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建筑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内部审计制度和监督制度,保障内控工作的合理化贯彻落实,保障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坚守审计职业道德,保证审计工作的公平性、客观性、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的同时,更应该针对问题提岀合理化解决建议,承担起监督内部控制制度效果和质量的责任。3.2 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财务预算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做好财务预算,才能最大程度上的控制成本核算,从而获得最大利润。财务预算不仅仅是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建筑企业所有参与工程施工的部门均要与之配合,材料部门把控材料成本,商务预算部门把控项目现场成本,财务人员把控整个成本及收入。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预算制度及方案,把控整个预算的核心与关键,合理配置项目资源。例如,建造合同执行过程中,财务人员与商务预算部门应及时沟通,及时确认项目成本,及时确认变更,确保相应的利润。3.3 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第一,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建筑企业应该在结合自己的行业特征,以及国家颁布的各种政策,定期举行员工培训,拓展知识。另外,还应健全员工培养机制。积极开展新员工岗前培训、外派培训、学位提升等多种专业培训,整体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执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可以提升各项财务数据运算的精准程度,进而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有效支持。财务人员经过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应用和财务管理理念,紧随时代趋势、为公司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筑企业应学习其他行业的特殊人才引进机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人才管理机制,从引进到培养,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将建筑企业的人员的知识水平逐渐向高层次过渡。3.4 集中资金的管控首先,建筑企业应该培养资金统一管控的意识。尤其是其下设的各分公司将企业的整体发展放在第一位,积极配合,顾全大局。企业的资金的集中统一化管理离不开各基层单位的支持与配合,资金统一管理与规划,是企业的长远发展布局的基础。在开展资金管控工作过程中,建筑企业通过内部资金中心,可以更好地解决资金多元化和分散化问题。通过资金的统一管理,集团公司可以对资金进行统一调度和规划安排,提升了资金的使用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另外,资金的收付均需要有计划性。建筑企业可以每月月初以基层公司为单位,上报本月度资金收支预算表。针对此,建筑企业要认真做好流动资金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财务预算工作。企业还要结合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对流动资金开展精细化管理,从而制定出合理化的流动资金使用计划,如月度计划、季度计划、年度计划等。4 结语综上所述,建筑企业的风险管控是其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不管从内控方面、成本管理、人才培养、以及资金收付方面都应该加强重视,提前预防并解决。加强风险的控制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市场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风险管控的越好,公司承担的财务风险越小,企业的资金更充足,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将问题细致化,逐一击破,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卫喜亮.Y建筑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9.
[2] 付英俊.如何提高建筑工程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8(08).
[3] 陈欢胜.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J].财会学习,2019(18).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姓名:谢萌瑾
联系方式:13186110815
邮寄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五建雅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