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清代河阳县赵士麟《读书堂彩衣全集》励志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2 18:52:25        发布人:李梓荣        浏览次数:103 次

清代河阳县赵士麟《读书堂彩衣全集》励志诗歌研究

文/李梓荣

摘要:赵士麟是清代云南河阳(今云南澄江县)名士,也是清代第一位考中进士的滇中人。本文以《云南丛书》收录的《读书堂彩衣全集》为主要资料依据,研究《读书堂彩衣全集》全书结构,鉴赏其励志诗歌。

关键词:赵士麟;《读书堂彩衣全集》;励志诗

序言:赵士麟于1629年出生于云南澄江府河阳县。“澄江府辖河阳、江川、新兴、阳宗、路南等州县,是仅次于昆明的滇文化中心之一。”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赵士麟幼时便喜爱书文,加之天资聪慧,勤奋刻苦,使其成为了清代滇中的名士。其所撰写的《读书堂彩衣全集》收录了他毕生的诗文,是留给后人宝贵的财富。

1 赵士麟简介

1.1 生卒年

赵士麟(1629-1699年),字麟伯,号玉峰,云南河阳(今云南省澄江县)人。崇祯二年(1629年)生于云南河阳县,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病逝,享年70岁。

1.2 生平事迹

赵士麟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刻苦,经过长期的求学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考中乡举,康熙三年(1664年)赵士麟考中进士,成为清代滇中考中进士的第一人。赵士麟一生长期在外为官,仕途较为漫长,考中进士同年,赵士麟出任贵州平远府推官,其后历任容城县知县、吏部主事、右通政、浙江巡抚、江苏巡抚、刑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位。

赵士麟对于自己的仕途总是呕心沥血,不遗余力。“时滇黔初评,士麟到任后绥抚缉捕不遗余力。会裁缺补容城县知县,缉盗卫民有声,行取吏部主事,累官右通政,疏陈台湾善后,上嘉纳,出抚浙江,多善政……赵氏在杭州时曾倡导筑西湖堤。可与白堤、苏堤媲美。”

长期在外为官,促生了赵士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读书堂彩衣全集》收录了赵士麟的官宦诗文,其中大部分抒发了赵士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可见赵士麟对故乡何其的魂牵梦绕。

赵士麟为人至孝至恭,自幼孝顺,对自己的母亲万太夫人遵守礼节数十年如一日。在其母百岁时,康熙帝御书匾额,诰封万太夫人一品夫人,特授赵士麟光禄大夫。

1.3 生平作品

赵士麟一生所写诗文颇多,成就也较为显着,前人评价很高。“萧霖称‘南中弁冕’。杨正宸称‘别具宝光,辉耀天壤’”。其《读书堂彩衣全集》四十六卷刻本传世。

2 《读书堂彩衣全集》概况

经翻阅《云南丛书》收录的《读书堂彩衣全集》,归纳出了《读书堂彩衣全集》全书结构。

《读书堂彩衣全集》共四十六卷,全书收集了赵士麟所撰写的诗歌、诗序、文章以及条约共2158篇。其中第一卷至第四卷收录会语431则;第五卷收录颂1首,赋3首;第六卷收录疏6首;第七卷收录疏29首;第八卷收录论6首;第九至第十卷收录记7首;第十一至第十五卷、第十八至第十九卷收录序78首;第六至第十七卷收录传文18首;第二十卷收录襍著11首;第二十一卷收录墓志铭8首;第二十二卷至第四十二卷收录诗歌共1488首与“《读书堂集》(刘树堂本)第二十二卷至第四十二卷收录诗歌1588首”有所出入,有待版本考究;第四十三至第四十六卷收录条约58则(详见表格 1)。

有学者认为“《读书堂集》中的诗歌及诗序,内容上可以概括为言志咏史、政务入诗、忠孝人伦三个方面。” 作品类型数量第一卷金容会语109则第二卷金容会语130则第三卷武林会语92则第四卷金阊会语100则第五卷颂1首赋3首第六卷疏6首第七卷书29首第八卷论6首第九卷记6首第十卷记1首第十一卷经序15首第十二卷交序14首第十三卷交序15首第十四卷诗序17首第十五卷诗序7首第十六卷传文7首第十七卷传文11首第十八卷寿序13首第十九卷寿序11首第二十卷襍著11首第二十一卷墓志铭8首第二十二卷诗57首第二十三卷咏史诗(西汉)32首咏史诗(东汉)46首第二十四卷咏史诗(三国)28首咏史诗(两晋及宋齐梁陈隋)61首第二十五卷咏史诗(唐及梁唐晋汉周)43首咏史诗(宋)37首第二十六卷咏史诗(元)15首咏史诗(明)40首第二十七卷滇南诗85首第二十八卷北征诗49首第二十九卷北征诗50首第三十卷北征诗85首第三十一卷北征诗76首第三十二卷金陵68首第三十三卷武林诗60首第三十四卷金阊诗42首第三十五卷戊辰至壬申诗103首第三十六卷癸酉甲戍诗67首第三十七卷纪盛集67首第三十八卷乙亥诗116首第三十九卷四序韵言151首第四十卷丙子诗50首第四十一卷丁丑诗6首第四十二卷寿诗54首第四十三卷抚浙条约(上)7则第四十四卷抚浙条约(下)28则第四十五卷抚吴条约(上)7则第四十六卷抚吴条约(下)16则表格 1

3 励志诗歌鉴赏

在《读书堂彩衣全集》第二十二卷中共收录了赵士麟的励志诗八首。八首励志诗均为赵士麟18岁时所写,由他的这八首励志诗可以看出“18岁的赵士麟希冀立德立言,养浩然正气,立伟岸人格,立意高远,意境雄阔。”每一首励志诗诗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流露出诗人激励自己不断完善,不断奋进的壮志豪情。因此诗歌赏析主要以赵士麟的励志诗为赏析对象。

3.1 勤奋刻苦,潜心专研

励志诗(其一)

惟民有九职,与我诗书游。

命哲自初服,养正在蒙求。

圣学务时敏,严穷苦不周。

示我以要道,迪我以逊修。

自从离里塾,始信志力优。

企怀推宁越。庶几与之侔。

人卧吾勿卧,人休吾勿休。

蓬心或开美,面墙能无忧。

第一首诗人以勤奋的角度入手,以此激励自己勤奋刻苦潜心专研。

这首励志诗主要在激励诗人要潜心研究诗文,切勿为了一时安逸玩乐而后悔终身。诗的开端“惟民有九职,与我诗书游。”可以看出诗人不愿做一名普通的市井百姓,更想从书中获取真知,与书为友。一个“游”字可以看出诗人在研读诗文时的心境是十分阔达开朗,就像春游一般,十分惬意。

“自从离里塾,始信志力优。”两句中的“志力”方可理解为意志力。离开了家乡的学堂后,诗人乡信自己的意志力是十分坚定的,自己不会受外界的影响而使自己的意志受到动摇。当今社会,人们一旦离开了学校就如同解开了身上的枷锁一般,无限度地放飞自我,何谈保持住在学校潜心学习的那份初心?

“人卧吾勿卧,人休吾勿休。”这两句诗也道出了潜心学习的艰苦过程。同时这两句诗可谓是全诗最令人警醒的两句。诗人通过这两句时刻勉励着自己不要懒惰,要充分利用时光潜心研究诗文。

“蓬心或开美”一句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年轻时的追求享乐比作“蓬心开”,虽可以让人感到一时羡慕,但终究会有一谢。相反,如果在年轻时能够“面墙”专研真知,则不必担忧昙花一现,自己将来所成就的辉煌必将被人们所铭记。

3.2 家族坎坷,梦回中原

励志诗(其二)

我本儒家子,先世游河阳。

遭时多坎壈,不得归建康。

山川万里外,渺若参与商。

中叶渐式微,力田务耕桑。

家风崇朴茂,行谊重一乡。

大人幼辍业,雅志在缥缃。

趋庭荷堤命,树义何煌煌。

造道固有序,进德亦有方。

第二首励志诗诗人以先人迁居云南河阳,诗人想要回归中原为切入点,以此来激励自己奋发努力。

“我本儒家子,先世游河阳。遭时多坎壈,不得归建康。”四句流露出了诗人对于自己家族过往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同时也阐明了自己为何要奋发向上。

“家风崇朴茂,行谊重一乡。”中的“崇”字和“重”字是这首诗的诗眼。“崇”朴茂字表面上是诗人家人所要追求的家风,但是自古自来云南就被认为是蛮荒之地,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即使清朝时期云南以纳入到清朝的版图之中,也因为地处边界,加之吴三桂长期占据云南后又造反,云南便给人带来一种彪悍的民风的气息,想要在这样的环境和固有思维的影响下保持着来自中原家庭朴实的家风着实不易,这也暗涵着家人对于原本在中原生活的思念和重回中原腹地的渴望。“重”字则变现出诗人一家对乡土的眷恋之情。诗中说到“谊重一乡”,家人如此看重情谊,自然也忘不了对中原故乡的情谊。

“造道固有序,进德亦有方。”一句阐明了诗人坦荡的胸襟。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有志者,事竟成”的坚定信念。

3.3 实事求是,抱朴含真

励志诗(其三)

登岳自岱山,导河自积石。

凡物各有源,矧其嗣圣业。

圣业期厥成,勿忘亦勿躐。

优游厯岁时,久之自融洽。

百家繁然兴,竞与吾道敌。

幸为孔孟徒,言动罔敢越。

日星中天明,爝火于焉息。

少成若天性,千古洵一辙。

第三首励志诗从遵守客观规律,注重天性方面切入,诗人以此激励自己。

“登岳自岱山,导河自积石。”泰山为五岳之首,要登岳就要从泰山开始,疏导河流就必定会在河道旁积满石头。这是不变的道理,作者借此表达要想有所成就,就必先刻苦努力的道理。

“圣业期厥成,勿忘亦勿躐。”两句字面上在表达不要忘了先人积累下的家业,更不能糟蹋先人留下的家业。作者以此劝诫自己不要忘本,更不能挥霍先人留下的家业,贪图享乐,坐吃山空,展现了诗人勤俭持家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少成若天性,千古洵一辙。”两句说明了少年时期养成的天性,可以追随一个人的一生。展现了诗人严以律己的形象。

3.4 世事变迁,细水长流

励志诗(其四)

周末学术异,醕儒亦云稀。

汉时江都相,唐代推昌黎。

宋兴周程出,新安得其归。

门人递绍述,议论各参差。

有明复继起,相与表章之。

屈指邹鲁后,正学良在兹。

予生处荒远,私淑宁敢辞。

年力苟不怠,圣贤洵可为。

第四首励志诗以儒学的发展为切入点,作者以时代的变更来激励自己。

作者通过对儒学在“周末”、“汉时”、“唐代”、“宋”、“明”五个朝代的发展叙述,想要阐释事物的发展是需要经历时间的磨练的,其发展过程是曲折漫长的。同时“予生处荒远,私淑宁敢辞。”这两句诗在暗指诗人自己的资历尚浅,还需潜心专研,展现了诗人虚心好学的形象。

“年力苟不怠,圣贤洵可为。”两句则顺接前面的叙述,表达出只要少年时期不懈怠,不断地进行学习,老来之时必定可以成为圣贤的坚定信念。

3.5 修身养性,品行合一

励志诗(其五)

人生德未定,惧为物欲迁。

性静如止水,情动如汎澜。

节情复饰性,当佩韦与弦。

所以古君子,匪徒事简编。

监史在其侧,几杖铭其前。

幽独不敢苟,一敬递相传。

但得葆中和,位育亦已全。

其功缜亦密,迥异二氏筌。

第五首励志诗诗人从人的品性入手,诗人通过强调品性的修养,来激励自己养成良好的品德。

诗歌的开头“人生德未定,惧为物欲迁。”阐释了养成良好品德的困难之处。人在未形成良好的品德之前,容易受外界事物的诱惑和干扰,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品性修养,无法形成良好的品德。作者以此劝勉自己,勿以物欲坏品性。

“性静如止水,情动如汎澜。”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旨。想要养成良好的品德,首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内心,要使自己的内心像一潭水一样毫无波澜。只有将心静下才能容纳世间,才能专注修身养性。倘使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使其随意流动,就会如同“汎澜”一样不切实际,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3.6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励志诗(其六)

五方各异宜,因时可善俗。

琴瑟有不调,更张方能谷。

圣贤日皇皇,岂其志干禄。

悲天而悯人,将以展所学。

王道本人情,力田尚湻朴。

诚心金石开,矧与予同属。

规模务远大,庶为生苍福。

近则形咏歌,远则配河岳。

第六首励志诗从正确看待自身的不足入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万物尚有不足,人亦是如此,但都有完善自我的潜质。

诗歌的前四句“五方各异宜,因时可善俗。琴瑟有不调,更张方能谷。”就揭示了世间万物有不足,但只要稍加改善便可以得到完善的道理。

“规模务远大”一句则揭示自己定立的目标不要过于远大,让自己无法达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限度,一旦定立的目标超过自己的能力限度,就如同海市蜃楼,虽然惊艳,但却只是可望不可触及的幻象罢了。

“近则形咏歌,远则配河岳。”两句则揭示了要正确看待自己存在的价值的道理。能力的限度决定着行事的执行力,莫要为了无法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而感到内疚和懊悔,凡事只要尽足自己的全力便好。

3.7 立德立言,浩然正气

励志诗(其七)

立言与立德,两者恒相需。

设施不在我,著书以足娱。

所贵阐大道,闲邪卫隆污。

朗朗如日月,浩浩如江湖。

理足气自生。波澜互荣纡。

后世本不立,文质交相瘉。

瑶花与琪草,曾何异朽株。

大文故弥朴,宇宙赖匡扶。

第七首励志诗从立言与立德的辩证角度切入,想要成为圣贤必要做到德行合一,诗人以此来鞭策自己要做到德行合一。

诗的开端两句“立言与立德,两者恒相需。”已经阐明了德与言德辩证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注重言行,不注重品德,所展现出来的言行不过是空架子,没有内在品德的支撑,迟早有一日是要垮塌的。只注重内在品德的修养,不注重外在言行的培养就好比铁块上沾有铁锈,低劣的外在言行会腐蚀内在品德的修养。

再看“朗朗如日月,浩浩如江湖。”两句。“日月”与“江湖”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朗朗”与“浩浩”字字透露着诗人的浩然正气。

3.8 内外兼修,分秒必争

励志诗(其八)

春秋寖已驰,双轮不停轨。

白皙美少年,转盼成老丑。

老丑非予悲,失学颜之忸。

舜跖岂殊途,千里毫厘剖。

矧予尚髫龄,斯自任稂莠。

父训与师傅,仔肩不容苟。

惜寸先惜分,敢居大禹后。

努力事诗书,庶足酬高厚。

第八首励志诗诗人从外表与心灵的对照为切入点,强调要注重心灵的滋养。

诗歌的开篇“春秋寖已驰,双轮不停轨。”揭示了时光流逝,世事变化不停的道理,为后面阐释道理做了铺垫。

“白皙美少年,转盼成老丑。”两句字面上表达了年轻貌美的少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也会变老,面貌也会变丑。阐释了外表的光鲜亮丽经不住时间考验的人生哲理。

诗人借“老丑非予悲,失学颜之忸。”两句表达了自己不会因为外表的变化而悲伤,相反会因为自己没有学习使自己心灵变老变丑的真切情感。

“惜寸先惜分。”阐明了要把握大局的时间,要先学会把握零碎的时间。由此可见,在诗人眼中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十分珍贵的。诗人借此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好生命中的每一分。

“努力事诗书,庶足酬高厚。”两句字面上在说年轻时努力读书,探求真知,是为了能够将来成就事业。诗人以此抒发自己的理想。换个角度来看这两句诗也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两句具有相通之处。只要年少时对诗书下足功夫,潜心研究其真知,将来也必定会成就一番事业。

八首励志诗从不同的角度激励着诗人,使诗人正是在这样的不断自我激励下,诗人赵士麟凭借着自身的努力,成为了滇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4 结语

从赵士麟的励志诗便可以看出,希冀之年的赵士麟已是意气风发,满怀壮志豪情。这也是为何他能在偏远的滇中地区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希冀之年的赵士麟所创作的励志诗充满了豪情壮志,同时也流露着浩然正气。他的励志诗值得后辈细细品味,世代传承。

参考文献:

[1] 朱红华.清代滇中名士赵士麟诗歌鉴赏[J].大理学院院报(社会科学版),2015(07).

[2] 李孝友,张勇,余嘉华.云南丛书:书目提要[M].昆明:云南省文史研究馆,2010.

[3] 余嘉华,易山.云南历代文选:诗词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李梓荣(1999—),男,云南峨山人,本科。

(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