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小说的传统文化解读
文/王芳
摘要:巴金小说同时包含了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巴金曾经说过在所有中国作家中,他可能是受西方文学影响最大的作家。但巴金属于我国文学作家代表,从而难免会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巴金小说当中的传统文化进行解读,有利于探究巴金的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本文将从“以花喻人”的角度展开对巴金小说中传统文化的解读,其中包括“以花喻人”传统文化的发展、传统伦理感情的归依以及对家文化的思考和研究,深入解读巴金小说中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巴金 小说 传统文化
1 “以花喻人”文化传统的发展
在我国文化发展历程的过程中,经常有作家运用“以花喻人”的手法进行写作。并且在诗词歌赋以及绘画方面都有不少文人采用“以花喻人”的描写手法,甚至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以花来喻人。当今许多花都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梅花可以用来比喻少女。在《家》当中的梅芬出生于富贵之家,原本与自己的表哥觉新两情相悦,但由于二人的母亲在打牌时发生矛盾,就此结束了二人的姻缘。随后梅芬嫁给了他人,但丈夫却十分不幸的刚成亲不就便离开了人世,导致梅芬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并且婆家待梅芬十分不好,经常欺辱梅芬。迫于无奈,梅芬回到娘家,与自己的母亲过上了仿佛尼姑一样的生活。纵使梅芬依旧深爱表哥,但她的寡妇身份使她苦不堪言。在巴金的小说当中,不仅没有人理解梅芬,她还无法与他人分享内心的痛苦,最终在长期的压抑下离开人世。梅芬正像梅花一样,最终化作尘埃。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梅花也经常被用来比喻离别,梅芬的离去对觉新而言也是一种离别。
与梅芬不同,瑞钰最为巴金笔下另外一朵梅花,她端庄大方,性格温柔并且十分善良。瑞钰接受过高等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这朵独特的梅花最终还是化作了尘埃。巴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以花喻人”的手法来描写瑞钰,但瑞钰自身的性格特征又与梅花十分相似。从巴金的小说当中不难看出巴金对瑞钰的欣赏,这也蕴涵了巴金对传统文化的认可。瑞钰是一个深爱自己丈夫的少妇,他的丈夫正是梅芬的心上人觉新,梅芬每次提及自己丈夫的时候,声音总是温柔可人,尽管知道自己的丈夫与梅芬情投意合,但是也毫不在意,甚至在房中放满了觉新最喜爱的梅花。甚至询问梅芬为何没有嫁给表哥,并且希望他们二人可以过得幸福。瑞钰十分同情梅芬的遭遇,这也可以彰显出瑞钰是《家》当中另外一朵美丽的梅花。
2 传统伦理的感情归依
新文化运动作为一次成功的思想文化运动,女性的内心逐步收到了人们的关注,男女平等的思想也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女性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不在依附于男人而存在。巴金的写作历程切切实实收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在写作时给予了作品中的人物无限的同情,并且深刻的批判了令人痛心的伦理道德。巴金笔下的女性人物性格各有不同,但却都体现了女性独特的魅力。在巴金的作品当中,有三位女性最让人印象深刻,分别是瑞钰、琴和万昭华。瑞钰具有东方国家女性特有的美,她为人敦厚,待人和善;琴是一个接受了解放思想教育的独立女性,她体内有一股不折不挠的反抗精神;而万昭华身上却集结了东方女性所有的优点。巴金将自己对女性传统品质地向往都融入了这三个女性的塑造当中。
巴金也在描写激进知识分子的过程中也融入了传统文化。在巴金的作品当中,那些知识分子虽然接受了解放思想的教育,但还是难以摆脱封建伦理的束缚。觉新曾经在高公馆受到影响的时候对觉民说过,就算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旁边有湖,瑞钰也知道该如何保全自己。觉新将女性的贞操看的比一切都重,这也彰显了巴金对女性的一种态度。不仅如此,巴金在评价两性关系时也彰显了巴金收到了传统理念的影响。虽然巴金在写作的过程中描述了各种各样的爱情,有凄婉的、有幸福的、有遗憾的,但始终没有涉及两性话题。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鲁迅对人格特征进行了深刻分析,郁达夫也将男女两性关系暴露了出来,但巴金却没有受到他们的影响。在巴金笔下的人物都是自由恋爱的,却又拥有传统理念,发于情而止于礼。
3 对家文化的思考与探究
《家》这部作品最能体现巴金对家文化的思考,在这部作品中巴金严厉的批判了封建思想。巴金在这部作品当中通过对家庭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的黑暗,并对家庭文化当中的封建制度进行了研究,这种写法的主要目的是想让新时期的思想能够被大众熟知。在传统封建的家族当中,为了使家业得到延续,往往会牺牲掉很多东西。巴金在这部作品中对家文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想要以此达到启发人们去思考该如何继承家文化。
在《家》这部小说当中,不仅仅婚姻被包办,就连每一个人物的发展趋势都是被安排好的。区别人和动物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自主性,人不会像动物一样听从他人的安排。但在《家》中,男主人公觉新不仅仅放弃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梅芬,还接受了家人的安排,与瑞钰结成夫妻,甚至连学业都没有完成,连工作单位都被父亲安排妥当,他的一生都在父母的安排中度过,但却没有反抗命运的勇气。在极其封建的家文化当中,包办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觉新之所以早早开始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是家中长孙,必须承担家庭压力,而弟弟绝慧却不用。家文化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本就属于一种对理念的坚守,但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却不断被“黑化”,导致失去了传承家文化的意义。
4 结语
巴金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传统文化,《家》只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部分。“以花喻人”的写作手法是巴金寄托自己思想的途径之一,对于传统伦理以及家文化的看法也都体现在《家》中。纵然巴金同时受到两种不同文化的影响,但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始终多于西方先进文化。他的作品当中的大部分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中国人气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历史虽然在不断发展,但中国人的心理特征始终较为稳定。
参考文献:
[1] 徐楠.以《家》为例浅谈传统文化对巴金小说的影响[J].参花,2020(1).
[2] 王昱蘅.论巴金小说中的公馆文化[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9.
[3] 杨建仙.论中外文化对巴金家庭小说创作的影响[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6.
[4] 张学敏,张继红. 试论巴金小说文本中"家"的模式及其文化意蕴[J].陇东学院学报,2010(06).
作者简介:王芳(1985—),女,陕西蒲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审美教育研究、汉语言文学研究等。
(作者单位: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