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墨子·非攻》“犬豕鸡豚”之“豕、豚”考述
发布时间:2021-11-02 18:57:48        发布人:梁沣明        浏览次数:100 次

《墨子·非攻》“犬豕鸡豚”之“豕、豚”考述

文/梁沣明

摘要:《墨子·非攻》一文中,“犬豕鸡豚”之“犬豕”“鸡豚”并称,且何为“豕”?何为“豚”?针对以上存在的学术问题,本人经过查阅相关古籍及参考相关文献,结合训诂学知识,提出“豕”当解释为“成年猪”,即为大猪,“豚”当解释为“幼猪”,即为小猪;“犬豕鸡豚”之“犬豕”“鸡豚”并用与求得音节和谐、习惯表达有关,是为合理的。

关键词:犬豕;鸡豚;豕;豚;释义;并用;考述

1 前言

《墨子·非攻》:“至攘人犬豕鸡豚,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此句中的“犬豕鸡豚”之“豕、豚”分别现于四字短语前后,而实际上,“豕、豚”被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均是指代“猪”这一动物。其次,“犬豕鸡豚”中的“犬”释为“狗”,“鸡”即“鸡”,“豕、豚”同指“猪”。对此,有的人会提出疑问,“犬豕鸡豚”仅仅指“狗、鸡、猪”三种生物,为何不同三个字直接表述“犬鸡猪(豕、豚)”,却用四个字表述,来重叠使用两个表“猪”的字(豕、豚)?针对这个疑问,本人经过大量查阅相关古籍及参考相关文献,结合训诂学知识,进行考述,以解答问题。

2 “豕”与“豚”之释义的考述

2.1 “豕”释为“体型大的猪”,“豚”释为“体型小的猪”

《列子·仲尼》:“长幼羣聚而为牢藉庖厨之物,奚异犬豕之类乎!”《古今小说》第二十二卷:“这不义之财,犬豕不顾,谁人要你的!”经查阅,古文献中,“犬豕”组合出现的情况并不少见。《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武陵书怀五十韵》:“来忧御魑魅,归愿牧鸡豚。”《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同样地,“鸡豚”组合出现的情况也非个例。由其非个例,及结合牲畜体型大小这一细节,可以看出,“犬”的体型较大于“鸡”的体型,而自古中国人自古崇尚规律美、对称美,那么很大程度上,“犬”“鸡”与“豕”“豚”前后对应,即“犬”所搭配的“豕”的体型相对应地会是大于“鸡”所搭配的“豚”的体型。就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此与牲畜体型大小相关的观点,并可以认为“豕”的体型大于“豚”的体型。而因其同为指代“猪”,那么可以认为“豕”释为“体型大的猪”,“豚”释为“体型小的猪”。

2.2 “豚”常与其他动物的幼崽专名相并用出现

《说文》:“豚,小豕也。”在上古《说文解字》当中,“豚”被释为“小猪”。《吕氏春秋·贵直论》:“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豚犊。”《史记》:“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周礼·天官·庖人》:“春行羔豚,膳膏香。”“犊”意为幼牛,“羔”则为幼羊。古人用词讲究规律、对照,一般以同类词出现为主,那么,“豚”与意为幼牛的“犊”、意为幼羊的“羔”连用,可得“豚”亦是猪的幼崽专名。

2.3 小结

结合第一分点中多分析得出的观点,“豕”释为“体型大的猪”,“豚”释为“体型小的猪”。结合第二分点的分析结果,“豚”亦是猪的幼崽专名。综合以上两点分析结论,本人进一步认为“豕”应释为“成年猪”,“豚”应释为“幼猪”。

3 “犬豕”与“鸡豚”并用之合理性的考述

3.1 “豕”“豚”并用,突出猪在祭祀中的重要地位

《礼记·祭统》:“三牲之俎,八?之实,美物备矣。”由此知,在古代早期,猪肉就已经作为专供帝王享用的食物,可见猪在祭祀方面的地位。《宰夫》:“凡朝觐会同宾客以牢礼之法。”牢,有“太牢”“少牢”之分。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清赵翼《陔馀丛考·太牢少牢》:“《国语》‘乡举少牢’注:‘少牢﹐羊﹑豕也。’”少牢,即古代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烹用羊、豕各一。在帝王诸侯、将相大夫的祭祀时,猪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祭祀用品上,早期人们已提出“三牲”的祭祀牲畜用品,其中的猪则是重要的上等祭祀用品。《礼记内则第十二》“冢子则太牢,庶人特豚,士特豕,大夫少牢,国君世子太牢。其非冢子,则皆降一等。”直至后来,猪作为祭祀用品,逐步为全社会普遍使用,也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由此可见,在早期古代,无论是帝王诸侯、将相大夫,亦或是寻常百姓家,都将“猪”看作重要的祭祀牲畜。据此,作者认为《墨子·非攻》“犬豕鸡豚”之“豕”“豚”前后重叠并用,意在突出猪在祭祀中的重要作用。

3.2 追求音韵和谐美

“犬豕鸡豚”如表述为“犬鸡猪(豕、豚)”的三字结构将会失去古书常见的四字结构美,因为古籍文献中由三音节构成的牲畜类字词甚少,多为四字结构,如《菩萨本缘经》的“牛羊驼驴”,《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鸡豚狗彘”。《墨子·非攻》“犬豕鸡豚”之“犬豕”“鸡豚”同样是采用了四字格式的优长,使得句子念读更加朗朗上口,达到音韵和谐美的效果。因而,《墨子·非攻》“犬豕鸡豚”句的前后并用同指“猪”的“豕”“豚”二字,是为达到音韵美,而故意为之。

4 结语

综上,结合古书记载的用字方式,往往体型大体相近的动物会出现并用,“犬豕”“鸡豚”并用则对应为“豕”之体型大于“豚”者;结合古文献中常使用的动物幼崽名,和“豚”常与动物幼崽名同现,可见“豚”为猪之幼崽名。另外,结合古代文献的记载,与相关训诂考述分析,猪在祭祀中有着重要地位,“犬豕鸡豚”一句中连续出现“豕”“豚”两个代指“猪”的字,是凸显“猪”在祭祀的重要性;结合古人对四字结构,音节、韵律的追求,“犬豕鸡豚”并用是为取得音韵和谐美。

最后,本人认为《墨子·非攻》“犬豕鸡豚”之“豕、豚”的使用是符合当时代的社会背景的,确为当时代的作品,且具有较大训诂考究等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方一新,王云路.《孟子》“鸡豚狗彘”并称考——兼论上古汉语家畜的称举法[J].语言研究,2020(04).

[2] 孟春华.“鸡豚狗彘之畜”辨[J].语文教学之友,2019(06).

[3] 易锐.《寡人之于国也》的五点疑惑[J].中学语文,2017(06).

[4] 游修龄.释“豕、豚、彘和猪”[J].中国农史,2000(04).

[5] 孙伟.猪与古代祭祀[J].中国食品,1995(04).

(作者单位:五邑大学文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