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日本茶文学中的中国诗词 --以《太平记》中的斗茶会描写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02 19:02:22        发布人:郭葳         浏览次数:134 次

日本茶文学中的中国诗词

--以《太平记》中的斗茶会描写为例

文/郭葳

摘要:《太平记》是研究日本斗茶的重要史料之一。以《太平记》中关于斗茶会的描写为例,分析了这些文学描写中对中国诗词的引用和化用,探明了中国文学对于日本茶文学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太平记》;斗茶;中国诗词

纵览日本文学史,无论在哪个时代,几乎都可以找到中国文学影响的痕迹。日本茶文学作为日本文学中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深受中国文学的影响。茶文学是以诗歌、小说等不同形式表现茶及茶事活动的艺术。它再现了一定时期、地域的茶事和社会生活。

1 日本斗茶与长篇小说《太平记》

在日本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一种叫做“斗茶”的艺术形式。斗茶的出现开启了日本茶文化史上茶会的先河,为日本茶道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斗茶是由南北朝时期深受中国禅宗思想熏陶的武士大名创造和推动起来的。他们在参禅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宋代的禅院茶礼。彼时的日本人对先进的中国文化非常憧憬,以效仿中国文化为荣。宋朝时,斗茶流行于贵族士大夫之间。于是,武士大名开始模仿宋朝贵族举行茶会,来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最终创造出了有别于宋代斗茶的日本斗茶。

长篇小说《太平记》并非是专门描写茶人茶事的文学作品,而是一部记录南北朝战乱史的战争小说。但是其中有很多关于日本斗茶的描写以及举办斗茶会的场景,因此它被学界认为是研究日本斗茶的重要史料。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描写生动的斗茶场景中,中国诗词的身影时常可见。

2 《太平记》中的斗茶会描写

《太平记》第三十九卷中就描绘了斗茶的代表人物——佐佐木道誉在京都郊外的大原野举行的一场史无前例的盛大斗茶会。原文是这样描写的:

众人轻裘肥马,奔赴大原、小盐山,停牛车于山腰,攀蔓草而上。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跨过寺门浅溪,绕过蜿蜒小路,桥板排列如雁齿。桥栏裹金襴,柱头贴金箔。桥板上铺太唐氊、吴郡绫、蜀江锦各色锦缎,绚烂夺目。落花坠,堆其上,似残雪一片。朝阳不到溪阴处,留得横桥一板霜。踏之足冷却步履留香。远上凌风石阶,竹笕引甘泉,石鼎烹茶汤。水沸声如松籁阵阵,芳甘春浓,只饮一碗便可成仙。紫藤枝头皆高挂平江绦,螭首香炉点鸡舌香,不觉春风香暖,恍入栴檀林中。极目千里,环顾四方。烟霞弥漫,山川交错,群峰峙立。无需假以笔墨,尽得十日一水五日一石之风韵。双足不移寸步,饱览中国四海五湖名胜之风光。众人一步三叹,感慨沿途风雅之景。渐行至本堂,忽见庭中四棵巨型樱树,树下置两尊三米余高真鍮花瓶,意欲营造瓶中插花之神韵。远观时,仿佛每瓶中各插两支樱花。一对花瓶之间,放置一尊两围粗硕大香炉。一次性焚烧一斤名贵香料,馥郁香风四散,众人恍若置身极乐净土。树下拉起幔帐,摆放曲彔,调百味之珍膳,饮百服之本非,赌物堆积如山。   (笔者译)                            

3 对中国诗词的引用和化用

仅这一段户外茶会的描写,就多处引用了中国诗词。

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一句,就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五言律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原诗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常建的这首诗描写了日照高林,曲径通幽,破山寺后禅院深藏在花草树木之中。山光使野鸟怡然自乐,清寂的潭影使游人参悟。尘世的喧嚣已不复存在,唯有那发人深省的钟磬声把人带进了空灵的佛境。

又如:“朝阳不到溪阴处,留得横桥一板霜”一句,是引用了宋代李庭的《溪行》一诗。原诗为“枯木扶疏夹道傍,野梅倒影浸寒塘。朝阳不到溪湾处,留得横桥一板霜。”这首诗是描写诗人在秋末冬初的霜晨,于溪边漫步徐行的场景。夹道枯木、寒塘野梅、初升红日、板桥残霜,诗人用极简的线条勾勒出山村溪行所见的美景。初冬清晨,空气清彻,凉意袭人,致使桥上白霜未化。而《太平记》中引用这首诗来描写参会客人沿着幽僻小路缓缓前行。随着客人们的步移,眼前景物也在不断变换。这与李庭诗中移步换景的意境非常契合。特别是满地坠落的花瓣,犹如铺在路上的白霜一般。于是借用“朝阳不到溪阴处,留得横桥一板霜”一句,以落花喻残霜,这种借用十分巧妙。

再如原文中“尽得十日一水五日一石之风韵”就化用了杜甫的《戏题画山水图歌》中的诗句。原诗句为“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原诗头四句是赞扬画家王宰对艺术精益求精,所以他“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而中间五句是夸赞他的山水画气势恢宏,能集天上地下于一画之中。在一幅画中既有巍峨高山,又有壮阔江海。《太平记》中虽然化用了“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这两句诗,但是想表达的意思却更接近诗文中间几句,即展示画面包容广阔之意。

本文分析了《太平记》中斗茶会的一段描写,其中对中国诗词的运用与小说可谓浑然一体,且皆是点睛之笔。这既说明了当时的日本对中国文化具有很高的接受度,又说明了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国文学对日本茶文学创作所起到的重要影响。



作者简介:郭葳(1984—),女, 天津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