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水墨人物画写生教学刍议
发布时间:2021-11-02 19:04:44        发布人:张超        浏览次数:139 次

水墨人物画写生教学刍议

文/张超

摘要:水墨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精彩独到之处,其简洁概括的造型、变化丰富的墨色,在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且水墨人物画以线为主要表现形式,符合中国画造型表现的特点。写生是中国画现代教育主体构成之一,水墨人物画写生则是中国人物画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必要环节,同时也是中国人物画的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教学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中间环节。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写生教学

写生训练是培养学生衔接传统技法应用与发掘客观对象之间关系的平衡训练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水墨画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渗透中国水墨画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中国画按照题材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1 避免认知误区

1.1 片面肤浅

水墨人物创作中,学生往往对如何用水的理解流于片面肤浅化。原因主要还是对“用水”重视程度不足以及在主观认识的广度、深度方面未能深入且全面地去把握。学生往往以为只要加水即可,而对墨、色加水的量、度、时机等因素的把控上过于随意,缺少理性的推敲与谨慎判断,关注点一味的聚焦于“笔墨”上,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笔墨出现烂、俗、浊、滞等弊病,这直接影响到人物的塑造及艺术表现效果。

1.2 泥古僵化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一味片面僵化遵循传统,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只能模仿,自己难以突破传统的束缚,无法达到写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自身性格、思想意识、审美情趣、认知局限等因素决定的。对此,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传统优秀水墨人物画中的用水技法,最终是为了塑造自我绘画语言,形成个人绘画风格。引导学生加强对“笔墨当随时代”的认识与领悟,不能一味钻进故纸堆中盲目地崇拜古人。这会导致水墨人物创作未能与时代气息相符合,水墨人物的创作要靠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代在变,笔墨也要变,这样才能表现出身处时代的脉搏,创作才具有更大的艺术价值。

2 高校水墨人物画教学策略

2.1 写生入手,形神兼备

2.1.1 写生不等于写实。写生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理解写生的意义。写生的过程是让学生用心感受观察到的事物,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将其表达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观察写生对象的整体,再观察局部,以用线表达为主,鼓励学生在初学时先用较为熟悉的硬笔绘画,帮助学生建立写生的信心,发现学生作品的闪光点。例如,教师可以表扬学生“你的眼睛画得很传神”、“这组动态的线条画得很生动”等,具体地指出学生作品的长处和优点,并让学生逐渐发现写生的乐趣。

2.1.2 实物写生与对图写生。实物写生是一种直接面对模特的写生方式,观察者可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创作出充满生命力的作品。如果没有实物写生的条件,对照摄影图片写生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对图写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将写生对象缩小,容易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是初学者进行写生训练的有效途径。任课教师要避免让学生陷入写实的误区,要提醒学生不抠细节,把握画面大的关系,不去反复修改画面,否则作品会缺乏生动性。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清楚图片对象只是一个参考,学生可以“以线造型”,进行艺术性的取舍,要表现出人物的神态韵味。但写生课程最终要回归到实物写生,因为面对自然物象学生会有更多的感受和体会。

2.1.3 写生与临摹。古人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总结出“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的三个阶段。古人放在最前面,可见其是学习中国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可以发现,学习中国画是需要临摹的。例如,有学生在写生课堂中不知如何提取衣纹的线条,教师就可以收集名家作品中同类型的人物供学生学习,如徐悲鸿、蒋兆和等大师的作品。学生应将临摹和写生充分结合,将在临摹中学习到的提炼线条的艺术规律和方法运用于写生,这是写生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2.2 探究笔墨关系

2.2.1 先小后大,灵活用线。先画小作品,再尝试画大作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制定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刚接触毛笔写生时,对线条的把握能力较弱,灵活运用长线条对他们来说很有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在16开尺寸大小的画面上创作写生人物,让学生能在比较小的尺寸中把握人物动态,用中锋线条塑造形体。从小作品逐渐过渡到大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灵活运用中锋线条。

2.2.2 先干后湿,墨分五色。在中国画中,墨即是色,墨色是中国画的灵魂,讲究墨分五色,以此让画面生动、有韵味。初学者可能难以准确把握用水调节墨色的浓淡干湿焦的变化。在教学中,学生可以先尝试在卡纸上用干笔淡墨作画,掌握中锋线条的运笔,然后再尝试在生宣纸上用干笔淡墨作画,最后尝试在生宣上感受墨色的微妙变化。学生带着探究的精神体验创作,不仅可以提升写生技巧,而且可以激发自身对中国画的探究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写生作品中水墨变化的趣味。

2.3 写意为趣,气韵生动

2.3.1 夸张变形,趣味表现形象。从写生入手,学生要学会掌握用笔、用墨的技巧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他们喜欢好玩的游戏、有趣的玩具等,而“好玩”的水墨课也是学生期待的。

2.3.2 想象情节,主题性创作。主题性的创作需要学生根据主题回忆、联想生活场景进行创作。学生在学习人物写生课程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对人物画造型的理解,较好地掌握了水墨的用笔、用墨技巧,加上对画面的合理布局,可以独立完成人物画的主题创作。

3 总结

总而言之,现代水墨人物写生训练,培养学生以写生为手段,以朴素地方式平视客观模特,训练学生善于发现客观对象符合自身特质的性格特征与细节特点,能够恰当的地运用水墨语言把观察出来的特征的感受,有效地表达出来,继而避免概念式地笔墨语言套用模特的现象,尊重客观模特本身生成的技术方式,同时兼具造型与笔墨双赢的写生之路。

参考文献

[1] 周颢.水墨人物写生的艺术语言拓展[J].美术观察,2019(10).

[2] 黎俊麟.水墨人物写生艺术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08).

[3] 刘新华,张超.中国画小品中的笔墨语言与气韵体现[J].国画家2016(01).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