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
——以《形势与政策》课程为例
文/马红梅 刘红叶
摘要: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表现出强大的优势,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将整体利益置于首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制度优势,承担起新时代的文化职责与使命。以《形势与政策》为例,探索多样化的思政教学方法,做到“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大学生;形势与政策
1 中国战“疫”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1.1 彰显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社会才有强大定力,才能同心同德、筑起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安全屏障。
在防控疫情过程中,全国 3900 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1300 多万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近 400 名党员、干部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献出了宝贵生命。
1.2 彰显整体利益置于首位的制度优势
社会主义制度把整体利益置于社会首位,避免了个人利益至上导致的社会利益的分立分离,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冲突。在防控疫情过程中,这一制度优势明确了正确处理社会整体、群体、个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基本准则,同时也强化了社会成员的集体意识、国家观念。
而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原则的社会制度,它强调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在社会面临巨大危机时,资本主义国家很难在短时间内动员社会的所有力量,反而在疫情来临时,将医用资源集中在大资产家手中,可能造成阶级对立。究其本源,在于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和阶级的严重对立。恰恰因为私有,资本主义国家难以做到像社会主义国家将整体利益置于首位。
1.3 彰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制度优势
社会主义制度使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在获得社会尊严的同时也发挥着社会主体作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用船舰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逼迫晚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人民处于水深火难的境况之中。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自在的阶级转为自为的阶级。而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味着中华民族站起来了。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制度的建立,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为了人民的福利而努力。在防控疫情过程中,这一制度优势集中体现为国家和社会全力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也依靠人民,把人民群众作为防控和战胜疫情的主体力量。
1.4 彰显强大社会动员能力的制度优势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在推进社会发展或进行社会治理过程中,能够有效进行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的社会合力。在防控疫情过程中,正是这一制度优势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迅速动员组织起来,形成统一指挥、按需配置、协同合作的防控体系。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动员,就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社会成员和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形成推进社会发展或社会治理的合力。在当代中国,社会动员主要体现为党、政府、社会和公众等多个层面的协同参与。
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其中至为重要的就是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民主集中制。
2 《形势与政策》课程学生情况分析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设定学生专业为播音主持,对其进行学生情况分析,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更好地从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
2.1 学生的素质分析
对学生素质分析,包含生理、心理特点等角度。00后的大学生由于使用手机时间比较长,所以部分大学生存在近视现象。而在认知行为方面,00后大学生很聪明,情商比较高,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同时具有反叛意识,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的繁重课业负担,让他们进入大学以后,部分学生可能对学习兴趣不高或者厌学,尤其是艺术院校的学生,此前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了解可能稍微显得薄弱。在情感方面,部分00后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包括一些独生子女,生于物质富足的年代,很难对革命年代的事迹有体验,另一方面快乐匮乏,幸福感缺失;部分00后学生忍耐力差,吃不了苦,在授课过程中,脾气比较暴躁,注意力较难集中;在行为上,部分00后大学生喜欢喝可乐,吃麦当劳、德克士等快餐,在授课过程中极力表现与众不同,干扰课堂秩序,模仿日韩明星穿着,打多个耳洞,染比较突出的发色等;同时对网络比较依赖,崇拜明星,喜欢用一些火星文和各种符号交流,有属于自己的亚文化圈;有部分00后学生行为过激或者出格。
2.2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与经验分析
作为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结合专业进行实践时,对国家的政策方针有一定了解;学生在接受高中学习时,对于政治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形势与政策》明白是高校思政课,公共课的一门。但是对于《形势与政策》的关注点并不是很清楚,因为有部分学生将这门课程简称“行政”,给授课教师备注为行政老师,说明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够,很迷糊,没有分清“形”与“行”。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当中,形势与政策是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各大高校的必修内容。对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分析,需要教师唤起已有的知识点,通过鼓励,让学生由浅到深地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
2.3 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
不同性格的学生在课堂上呈现不同的学习行为。作为大二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本科学生,思维活跃,与教师互动强,可以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部分学生有上课记笔记的习惯,适当地给予记笔记的同学加分鼓励;过分活跃的学生,可能影响课堂管控效果,需要注重引导,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效果。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同学表现比较活跃,而与之对应的是课堂的组织,课堂的管理,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收放自如,把握一定的度,能够让学生围绕热点话题讨论,又能够在讲授式教学时厘清知识点的框架。
2.4 学生的学习方法分析
00后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可能还需要时间适应大学生活,有的学生想要在大学乘风破浪,有的学生想要“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有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会做好大学四年规划,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多地与学生认知行为联系,一直有提前做功课的学生,可能会提前去预习知识点;有的学生上课不会带教材,只是携带一部手机,或者是几部手机;这就需要教师在上第一次课和同学们约法三章,事前说好,事后不恼,以便于后面的教学。大学生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开展学习,把握重要性,领会政策性和追求合理性;大学生需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最新理论;同时参加社会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外学习,也就是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2.5 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分析
在形势与政策授课之际,学生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里面有的知识点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困难;在讲授依法治国时,可以结合《民法典》穿插其中,注重与学生的实时反馈。
3 对策与建议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以抗击2020新冠疫情为切入点,结合学生情况,探索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多样化方式。
3.1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与学生讲授该优势时,需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居于统领地位。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引导学生回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比较深刻的历史事件,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1919年五四运动,1978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将记忆线推到当前,00后大学生出生在物质繁盛的时代,可以和学生探讨党的集中领导,办成了哪些大事情。而我们之所以能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一系列风险挑战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也在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从而引出我们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样要彰显和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
在和学生探讨党的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可以对比其他国家在面对疫情采取的做法。西方国家多为多党制、议会制、选举轮流坐庄制。扯皮的掣肘的内耗的制度。
3.2 将整体利益置于首位
社会主义制度把整体利益置于社会首位,避免了个人利益至上导致的社会利益的分立分离,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冲突。坚持把国家、人民、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是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整体至上的中国表达。在维护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协调群体利益、保护个体利益,不仅从根本上克服了个人利益至上导致的各种利益对立及冲突,还有利于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在授课之际,注意对比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原则的社会制度,它强调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主义最初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武器,在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以后,它便成为国家意识形态,成为资本主义制度建构的基本依据,也成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在疫情肆意蔓延期间,这种个人主义导致社会成员只关注自己的所谓“权利”和“自由”,不愿受任何约束,缺乏集体意识、整体观念,许多西方国家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
3.3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只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当作当前头等大事,彰显出鲜明的人民立场和为民情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我们必须进行的一场严峻斗争。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同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伟力源泉也在广大人民之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一座座防控坚强堡垒,密布起一道道防控严密防线,这是我们最深厚的力量基础。面对复杂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彰显、发挥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制度优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在讲授该优势时,结合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抗击新冠疫情最终取得了阶段性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为主体,同时团结人民,最终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但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设计一些讨论点,让同学们分享自己身边的抗击疫情的事迹,因为00后学生是疫情的亲历者,见证者,未来的社会也需要00后学生去建设。
3.4 社会强大动员能力
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中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从社区到民众的完善的防疫体系,中国上下一心,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政策执行能力体现得淋漓尽致。而面对同一场大战,西方执行能力弱的问题也暴露无遗。如:疫情期间意大利狂欢者们互掷"橘子炮弹",澳大利亚海滩游客爆满,美国数万人马拉松如期密集开跑。通过不同国家制度的对比,让同学们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四川传媒学院2020年“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将疫情防控彰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红梅(1995—),女,四川宜宾人,助教,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单位:四川传媒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