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音乐学习中如何训练节奏?
蒲 苗
本文以2/4与3/4中常用的节奏型为例,通过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运用,突出说明了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系统的阐述了几种练习节奏的方法,能让儿童在游戏中轻松的获得音乐知识,并快速的在短时间掌握各种不同的节奏型。
什么是节奏呢?著名音乐理论家李重光是这样来定义的—组织起来音的长短关系叫做节奏,而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节奏与节奏型的区别,在整个乐曲或乐曲的部分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做节奏型。简单的说,当赋予节奏一种特定的意义时,单是节奏型本身就可以说明乐曲的类别,比如进行曲、圆舞曲、玛祖卡舞曲等。节奏是音乐发展最根本的基础,是塑造人物形象,渲染音乐气,表达音乐情感的关键所在,所以说,节奏对于音乐专业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节奏型的分类
想要掌握节奏型,首先必须对各种节奏型有一个系统的归类和认识,我将常见的节奏型共分为五大类:均分型、附点型、切分型、连音型、休止型。这样就把各种各样的节奏型有个系统的分类,便于我们记忆。特别要注意附点节奏型与连音节奏型很容易混淆,特殊情况除外,分辨时取决于它们是否跨小节,在练习时也要格外注意。
二、节奏感的练习
(一)利用节拍器节拍器是一种能在各种速度中发出一种稳定的节拍的机械、电动或电子装置,可以培养速度概念,使演奏更完整平稳,节奏更均匀。无论我们在练习器乐还是声乐时,都应该要利用节拍器来监督我们,防止在练习过程中忽快忽慢造成节奏不稳定。但注意的是,节拍器的使用要有“度”。在练琴时,节拍器固然可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不能为此而忽视乐汇细部微小的变化,音乐将变得生硬呆板,所以单纯的练习节奏时我们应该严格的按着节拍器来练习,如果是要器乐中细腻的情感时,最好是脱离节拍器的限制,投入自己的情感表达。
(二)节奏的即兴创编
当我们熟悉了节奏型之后,应该逐渐的训练一下节奏的创编,在拍号确定的情况下,我们要训练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创编出一条节奏,一般4-8小节,节奏型不宜重复。在即兴创编节奏的过程中,大脑快速反应节奏型,能起到一种熟能生巧的过程,可以将认识的节奏型灵活多变的加进创编的节奏里。
三、体态律动
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强调:人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的,人体本身就是乐器。他认为,音乐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基本要素是节奏,音乐与人的身体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也是节奏。每一个有生命的人都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而节奏的感觉又完全依赖于运动。因此,音乐教育首先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曲的激情中去,把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以达到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学习之能力。
(一) 随着音乐做动作
将需要练习的节奏型配上制定的动作,放一段音乐之后,听节奏型做出相应
的动作,如此反复,可以训练对节奏的反映速度,配合身体动作,又可以让身体更好的感知音乐的节奏性。
(二) 随着音乐模仿声音并做动作
跟上述例子一样,随着音乐不但要做出动作还要模仿声音,可以是动物的声音、自然界的风声雨声,动作根据情景可以设计。这样才能使听者结合身体的律动更加深刻的将自己所理解的音乐用声音和动作一起表现出来。四、九宫格练习
首先,画出九宫格,然后将需要练习的节奏型随机写入九宫格中,速度由慢到快的练习,教师指到哪个格子里,要求学生快速的反应并打出节奏。通过对九宫格的练习,培养幼儿恒速节奏感、创造力、记忆力和反应力。通过节奏传递、探索声音、节奏游戏、节奏反应等环节,让幼儿从简单典型的节奏型开始感知节奏。
五、双声部节奏练习
相对上面几种方法来说,双声部练习对于儿童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做到,训练的难度应该先从最简单的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开始逐步的增加难度。下面的谱例符杆向上的音符代表右手在敲击,符杆向下的音符代表用左手敲击,刚开始应该分手练习,要注意强拍的突出,可以用左手来拍打桌子,右手拿笔来敲击,这样左右手就可以区分开。总结:
节奏就犹如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进行的最基本的条件,一种节奏型也代表一种音乐风格,由此可见,节奏对于音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奏的听辨训练更是非常的重要,本文介绍的只是几种简单的和常见的节奏训练方法,要想真正的掌握节奏的要领,还是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这是一个过程,也是节奏练习的必经之路,多写多练一定会有效果的。(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