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教育宣传片《蓝学校》的理解与分析
王梦瑶
《蓝学校》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85后的北京孩子张盟,在大学期间为女朋友和别的男生在食堂打架,为了将功赎罪而积极“响应号召”,来到乌拉特后旗宝音图地区支教的故事。起初张盟并不喜欢这个贫穷的地方,交通不便,手机信号差,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在他眼前只有空旷的土地和五个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为了完成自己“任务”将功赎罪,张盟开始了他的支教之旅,整日上课都怀着一种松散的态度,漫不经心,能撑一天是一天,给学生们乱起名字,带孩子们在室外玩耍,布置作业态度不认真,批改学生作业随心所欲,对孩子们说过无数遍的“上自习”,自己却跑到房顶找手机信号给朋友家人打电话抱怨自己生活环境的艰苦。这一切让创办这所学校的老倔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倔头十分担忧孩子们的前途,开始对张盟这个“山寨老师”有所不满,孩子气的张盟恰巧遇到女朋友提出分手,在失恋和工作不顺利的状态下,张盟想一走了之。在车站他遇到了自己的学生阿丽玛正在被母亲劝说到县上去相亲,张盟见此一幕正义感大发,决定留下来改变这些落后地区人们的落后思想并挽救自己的学生。张盟无意间发现了一本老倔头弟弟的日记,知道了老倔头为了弟弟上学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心酸的故事再次感化了张盟,于是他决定回学校认真给孩子们上课,改变他们的命运。
本片导演与演员也有相当丰富的拍摄经验。本片张盟老师是由演员张炜迅所饰。张炜迅, 200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与范伟、陈小艺共同主演《看车人的七月》,后来获得蒙特利尔电影节大奖的电影。本片导演由杜波担任。杜波,陕西西安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广告导演专业(本科),2011年,编剧、导演的电影《蓝学校》荣获“2011年第二十八届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提名”、“2011年第二十八届电影金鸡奖导演处女作奖提名”两项提名。
本片围绕张盟以假乱真的支教经历,让我们体会了贫穷地区孩子上学的不易,体会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对梦想的追求以及内蒙地区人民的憨厚淳朴的品质,从张盟的身上侧面烘托出现代都市人由于对丰富物质生活的一种满足从而引起的一种思想上的堕落,没有好好把握都市为自己创造的优越的学习环境,值得反思。这部影片虽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场面,却通过幽默搞笑的方式将支教这件小事感动到人的内心,触碰至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关于本片导演多用色彩、背景音乐、近景和移动镜头来突出这样的情感思想与主题。
从色彩上讲,在影片开头导演使用铺天盖地的红色,老师和五个学生黑色的身影,这画面表达了一种希望。在张盟开始对孩子们上第一堂课时,衣着色彩绚丽,表现出张盟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年轻人,这为他对之后的一切不满进行了铺垫。叙事时,导演采用真实色彩画面,增强事件的真实感,在张盟翻开老倔头弟弟日记时,画面呈现出一种月光色彩,怀旧风格,表达对往事的回忆。
从音乐方面来讲,本片多采用声画同步的手法,在宝音图地区人民设宴迎接张盟老师前来支教时,背景音乐就是宝音图地区人们的歌声,表达了该人民的淳朴善良。在大家一起喝酒跳篝火舞的时候,背景音乐则以轻松欢快的风格为主,这也表达了张盟的内心活动,这时他并没有把支教当成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看待。在张盟在井旁打水时背景音乐则也是以幽默搞笑风格为主,烘托出一个从大城市北京来的年轻人到一个穷乡僻壤之地生活的艰辛与不适,在张盟骑自己学生的骆驼的时候导演则采用世界著名乐曲威廉退尔序曲(德国伟大诗人和戏剧作家席勒所作)更近一步表达张盟对此环境的不满。渐渐地,在张盟带领学生“军训”的时候,背景音乐以蒙古风格为主,孩子们与张盟一同唱起欢快的蒙古语歌曲,表达了在这寂静的辽阔之地,张盟已与这些孩子们慢慢的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开始融洽相处。在张盟见到自己学生阿丽玛被其母亲劝说到县上相亲、看到恩格布尔的家境状况、看到老倔头弟弟的日记之后,张盟开始了转变,他回到学校敲响大钟大声呐喊:“孩子们,回来上课了”,这时背景音乐则以轻松激进的风格为主,以表示张盟开始认真对待支教这件事情,开始认真教课,孩子与老师一起努力,配合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使人充满希望,给予正能量。在影片最后,张盟与大家离别之时,导演采用钢琴曲与孩子们的蒙语歌声相结合,再次表现孩子们的淳朴,善良,加深了离别时的伤感之前,令人怀念,在回家道路上,音乐再次以轻松愉悦风格为主,表现了张盟的一种转变,也对其后来继续任教进行铺垫。
从镜头上讲,导演多采用近景、特写来拍摄宝音图地区的老师们,表现他们淳朴、憨厚、老实的性格特点。在张盟刚来到学校时,在宿舍摆放自己的吉他、游戏机、跳舞毯等娱乐设施时,导演使用平行蒙太奇并采用并接手法,表现张盟对物质生活的一种依赖,再次强调张盟对支教所采取的漫不经心的态度。每次张盟在教室上课的时候,导演对于五个孩子多采用移动镜头,来暗示这五个孩子出于不同的家庭背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故事背景,上学背景。在张盟批改学生作业时,导演采用叠化的切换手法,更加强烈的表达孩子的内心活动,突出了孩子们的善良、天真和可爱。本片中,导演多采用全景来表现一线生机、一线希望,如张盟带领孩子“军训”时、随着孩子们朗朗读书声给学校大全景时、孩子们成绩理想奖励带领孩子们出去玩时,这些导演都选择全景来表现,对叙事起到了烘托、铺垫、推进的作用。尤其是在校门外对蓝天白云小学以大全景描写时,呼应了主题与片名。在张盟转变之后,导演又选择中景对张盟进行描写,张盟站在学校门口中央,对其进行俯拍,表现其高大的教师形象。(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