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信”的含义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启示
于伟彪
在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中,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被视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五个道德范畴。在当代中国道德文明建设中,它的优秀精华,赋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是中国人认可的道德范畴体系。而“信”作为其一,在当今快速的社会变革下,更应该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和影响。本文简单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信”的基本内涵及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传统文化中“信”的基本含义
“信”就是守信义、讲信用以及由此而建立起来的信誉、信赖、信心和信任,即表现在真诚无妄、心口一致、言行一致、行为一贯这四层递进的逻辑关系之上。“信”作为儒家“仁义礼智信”基本的道德范畴之一,其包含着两个角度的使用。一是从行为发生者角度而言,要做到诚实守信、值得信赖,如《论语·学而》中讲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另一角度就要求行为接受者做到对他人的充分信任,如《论语·颜渊》有云“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在传统文化中,“诚”与“信”往往密不可分,是连在一起进行释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讲到:“诚,信也”、“信,诚也” 。“诚”与“信”从我国先秦时期开始就作为整体来使用,《荀子》中便有“诚信生神”的用法。作为一个统一的概念, “诚”、“信”又有着一定的差异。“诚”多与“真”、“实”等范畴关联互通,《中庸》有道:“诚,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也。”可以看出,在儒家学说中,“诚”不仅是宇宙的本性也是人的本性,是天之道也是人之道。 “信”多与“忠”、“任”等范畴关联互通,其基本内涵是遵守诺言,说之必做,即“言必信,行必果”。 从内在与外化来说,“诚”更多的指向道德个体的内在修养,是一种单向要求,而“信”则偏重于对社会道德群体的外化,针对的是多向要求,外化为道德践行,即“内诚于心,外化于行”。 “诚”是“信”的依据和根基,“信”则是“诚”的外在体现。
二、古代诚信观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价值
当代社会,我们更多地使用“诚”与“信”合在一起的意思。从社会道德环境变化来看,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如:在学校考试中作弊,毕业求职中故意造假,撰写论文违背学术要求抄袭等,诚信是良好人际关系的道德基石,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人际关系冷漠,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的身心及全面发展。我们应重视诚信问题,在研究解决办法时,应当借鉴和参考传统文化中诚信观念,挖掘“诚信”的道德价值及伦理精神,来加强诚信建设,提高大学的道德修养。
(一)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诚信理念。
诚信作为古人追求的信念,在为人处世过程中都将其作为一种道德自觉,把诚信道德规范内化为心中的向往,外在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这就具备了一定的自律性和稳定性。当前社会,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出现了功利化取向,再加上大学自我意识比较强烈,造成了部分学生追求个人主义价值。面对利益的诱惑,往往出现以牺牲道德原则为代价追逐个人利益,其最终结果就是信用缺失、言而无信的行为发生。古人的诚信观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可借鉴的现代价值。
大学生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将诚信化为一种道德自觉。接受老师及其它同学的监督与提醒,用良好的道德形象面对他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在日常生活中还要不断强化诚信意识,在社会活动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培养诚信品质,把诚信作为一种信念,将其视为终身的奋斗目标。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完善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诚信的论述极其之多,尤其是儒家经典著作更是对诚信有着深刻的认识,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文献,这些书籍论述了诚信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非常具有借鉴价值,另外,还有一些古人的家规家训等也随处可以看到对诚信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当在学校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注重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提高大家的诚信素质,从而帮助学学生树立诚信品质。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到传统文化的正统方式,学校应该完善课程设置,利用主修、选修等形式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课堂,夯实学生的诚信观念。学校可以利用传统的节日、风俗等,挖掘其文化内涵及诚信理念,使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到学生中去,让学生自然的受到熏陶,从而培养形成自己的诚信价值观。
(三)强化诚信共识,践行诚信理念
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校园文化的建设关系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施诚信教育,加强学生对诚信道德规范的认识。通过看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通过健康、积极、高雅的校园文化强化诚信共识,树立良好形象,按规章制度办事,做到人人平等。老师要树立好榜样作用,要以身作则,实事求是,以良好的师德教育学生。
实践是中国古代诚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面,孔子特别强调人必须要践行诚信,诚实守信不能仅仅挂在嘴边说,必须要在实际行动中充分的体现。《论语》中的字不多,但是处处可以体现孔子对于身体力行的要求,例如,“敏于事而慎于言”,“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等等。古代诚信教育告诫我们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理念要从点滴抓起,在实践中让大学生体会诚信理解诚信、践行诚信。(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