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知行背离对道德情感培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9-10 22:10:20        发布人:于伟彪        浏览次数:422 次

知行背离对道德情感培育的影响

于伟彪

“知行”是道德领域的一对范畴,知行背离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在现实中表现出知行错位、知性断裂、知行相悖的基本类型。知行背离的出现影响了道德情感在社会、学校、个人方面的培育,分析知行背离对道德情感的影响对于道德情感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身体力行是中国优秀文化中的宝贵遗产,知行合一是我们道德教育追求的最理想目标。但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出现了知行背离现象,这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在这样特殊阶段,如何做好道德建设,使知行走向统一,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此分析知行背离对道德情感培育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知行”与道德情感定义

知与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对非常重要的范畴,也是儒家关于认识和实践关系探讨的范畴。“知”即知识、知觉、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等;“行”即行为、行动、践履、实践等。在本文中对知与行的探讨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知”即道德认知,它是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也可以指由于当前道德知识或道德规范的刺激作用,主体通过再认旧有的道德知识或道德范例,从而形成道德新知的过程。“行”即道德行为,指人们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为有利或有害他人和社会的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也称为“伦理行为”,它分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也即善行和恶性两种。

一般来说,道德情感是人类所持有的高级情感,为品德心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伴随其立场、观点和生活经历而形成的对现实道德关系、道德现象及道德行为的好恶、爱憎等心理活动,是人们在道德方面对社会存在表现出的一种主观态度。人们所生活的不同时代和社会,依照其自己的道德信念、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在道德实践中所产生的爱与恨、同情与反感、快乐与痛苦等主观上的心理反应,都属于道德情感。

二、知行背离的现实表现

“知”与“行”作为道德生活领域里的两个基本的环节,只知不行或行而不知都不能产生真正的道德行为。道德建设实质上要将“知”与“行”统一起来,即主体将普通的伦理规范通过认知内化为一种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品质,并外化为一种自觉的道德行为的过程。知行背离即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背离,尤其是知多行少、知而不行甚至知行相悖的现实状况。知行背离现象存在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表现为各种形式,影响社会道德建设的发展。在道德立场、道德理想、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方面都有一定的负面表现。现实生活中根据知行背离的程度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知行错位,指道德主体的认识与践行水平的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高知低行或知而不完全行。即对于现实规定的道德准则,人们能从认识层面上予以肯定,但落到实际行动中,一旦外在的监督和约束失去应有的效力,就会出现不按照规范要求去做的事情,表现出道德主体行为能的不稳定性。二是知行断裂,指道德生活中知或行某一环节的缺失,表现为知而不行或行而不知。三是知行相悖,是知而不行的极端表现,如知善行恶、知新行旧等等,也就是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并非从属于同一道德主体,一个道德主体持相反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另外知而错行是知行相悖的另一种形式,即个人主体掌握并理解、认同道德知识,然而对于这种知识的运用不当,造成了与意愿相违背的行为结果。

三、知行背离对道德情感的影响分析

道德情感的培育涉及到社会、学校以及个人方面,知行背离现象的出现同样对这三个方面造成了影响。

(一)对社会稳定道德生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是社会存在物,都要参与社会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和发展,社会生活包括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道德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准则,在这三个生活领域对人们的行为发挥着调节和引导作用,保证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知行背离现象的出现会对这三个社会生活领域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在全社会形成稳定道德情感的环境。

(二)对学校开展道德教育的影响

道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相互统一的过程,且它的教育目的在于使被教育者能够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只知不行,不能谓真知;只行不知,也不能谓德行,只有达到知行统一,才符合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才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根据现当代德育内容结构的一般趋势,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一是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二是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三是公民道德或政治道德品质的教育;四是较高层次的道德理想教育即“信仰道德”的教育。知行背离现象的大量存在,对学校开展这四方面的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个人道德品质养成的影响

个人道德品质也称人的品德或德性,它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和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紧密相连,缺一不可,道德品质的构成是建立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之上,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现实中的反映即客观的外在表现,而道德品质则是道德行为的综合表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是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辩证运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知行背离的出现或者某一要素的缺失以及各要素的发展不协调,都会影响道德行为的结果,不利于稳定的道德品质的养成。(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