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10 22:15:23        发布人:麻亚东        浏览次数:650 次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麻亚东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特色的TOPCARES-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对英语专业进行改革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思路。以TOPCARES-CDIO为理念的教育模式把知识、能力、岗位三者融合起来,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为目标,使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和行业企业要求的英语专业人才。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中强调:“各外语专业要从本专业的发展状况、师资队伍、学生来源、所在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自主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并选择复合的专业,努力培养出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受到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创出学校和专业培养人才的特色”

一、在人才培养定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建设应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在关注学科发展动态的同时,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以我成都东软学院为例,建设应用型本科下的英语专业,就应该立足成都,服务成都,辐射西南,全国发展。成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成都是中国国务院确定的西南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并且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美食之都”,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发布未来10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成都名列第一。2012年,成都击败巴西里约热内卢获2015年第15届IVV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2013年成都成功申办2019年世界警察和消防运动会、2014—2016年国际极限运动会。英语专业的建设要为成都服务,就要以此为依托,立足现代服务业、软件业以及国际商务贸易相关行业的发展,进行跨文化交际,实现高校服务地方的社会服务功能。

(二)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建设应该主动适应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

社会的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行业和企业的支撑,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应用型本科英语的建设要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地方所需要,就应该积极关注行业企业发展动态,找准方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大大增大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又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像成都东软学院这样的以IT专业为主的应用型本科大学,就要重点关注IT行业的发展,关注IT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成都及西南地区的。

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分为两条主线,一个是英语应用能力,一个是行业企业的专业能力。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义为“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充分表明“语言基本功的培养和敏锐的文化触觉已不能覆盖英语专业的全部的内容,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跨学科知识结构已提上日程”(张冲,2003)。这就意味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需要加入大量的非英语语言文学类课程,因此ESP这个概念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ESP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然而至今,我国高校的ESP教学无论是在英语专业还是其它专业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都尚未进入到成熟阶段。这其中的原因至少有三:“一是对ESP课程的内涵尚不清楚;二是没有解决好高校英语专业中ESP课程定位问题;三是对目前ESP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尚无针对性的对策。”(乔淑霞,2013)

所以要实现英语专业ESP课程的实施,需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ESP课程教学目标要明确,要脱离传统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二是要选择具有目标性、系统性、权威性、参考性这几个特征的教材,内容要体现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即应用性。三是师资力量的加强,由于传统的英语专业培养模式所培养出来的英语教师普遍都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ESP课程方面专业知识却很薄弱,在进行ESP课程教学时往往力不从心挑战巨大。四是教学方法,班级规模不能过大不利于学生的实践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落后。

基于CDIO( 工程教育模式,即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的教学理念,成都东软学院提出了自己的TC(TOPCARES-CDIO: T(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O(Open Minded and Innovation)开放式思维与创新,P(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个人职业能力,C(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A(Attitude and Manner)态度与习惯,R(Responsibility)责任感,E(Ethical Values)价值观,S(Social Value Created by Application Practice)实践应用创造社会价值)教学改革。实施“面向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设计的反向推导流程”,即根据市场对IT人才的能力结构需求确立培养计划及目标,制定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将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分成四个模块:语言能力基础课程模块、ESP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其它教学环节模块。以此四模块来规定学生应修课程、学分数来编排教学设计。

1.基础课程模块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抓基础的同时目标也要明确,语言能力培养不能断线要有连续性,保证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同时使学生具备运用语言自如交流的能力。上海交通大学对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的大胆改造值得借鉴:取消了泛读及高级英语课,将西方思想经典选读、中国思想经典选读、英美经典散文选读(Ⅰ、Ⅱ)作为替代课,既进行了阅读训练又进行文化和文学知识的传授,达到了一举三得的目的;英语口语(Ⅰ-Ⅳ)调整为了由基础口语(Ⅰ、Ⅱ)、英语演讲与辩论(Ⅰ、Ⅱ)组成口语系列课,这样教学目标更明确,也更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写作(Ⅰ-Ⅳ)的基础上增设了学术论文写作和商务英语写作。

2.ESP专业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相关行业企业的专业能力。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我院的优势专业与特色以及服务于地方的人才培养为目标,我们应主要着眼于IT行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兼顾专业基础知识,但主要应致力于各服务业的通用知识面的拓展与了解,在设置行业从业能力通用知识的同时重点选取其中某些行业采用模块化、小课时的课程设置安排,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实践能力。例如IT行业、旅游行业、教育培训行业等。

3.而英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史、英美文学、英美概况等文学研究领域的课程可以开设为选修课,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选修。

4.其它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小学期实践学期、综合实训、军事训练等。实施“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组织学生到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岗位上进行系统化的实践实习教学。建立专业对口实习实训基地。基于外语专业的特性,我们除了建立国内的实习实训基地,还应积极联系国外的实习实训基地,这也是我们实现国际化的一条重要道路。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项目的研究,如英语对汉语网络语言的渗透、网络词汇研究、中国主要区域性语言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等项目。

三、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团队建设

(一)师资结构

合理的师资结构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和保障。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适当引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而且具有中高级职称和双师资格的教师也要占到一定的比例。

在ESP课程的师资上,除了为已有的教师提供相关行业企业知识的进修或实践机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还要引进具有双学位、双师资格或是企业从业经验的人才来作为专业任课教师或兼职教师。师资队伍国际化方面,要引进国外教授和专家,聘用毕业于国外知名大学的教师来任教,或是为现有的教师提供国外学习或进修的机会。

师资队伍国际化还要对外籍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应注重其学科背景,而不仅仅只看其学历、教学经验这些表层信息。

(二)素质建设

教师团队必须是一只素质过硬的队伍。这里的素质既包括教师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教学水平,还包括人格修养等方面。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来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如组织技能大赛、培训进修等等。

(三)团队一体化建设

教师要深入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中,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第二课堂的建设,完善外语文化节的系列项目。

四、教材建设

教材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效率,甚至是这个专业能够走多远。目前国内的本科英语专业教材固然众多,但是地区差异、文化差异以及生源差异决定了各院校对教材的要求千差万别。因此,要想使自己的人才培养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就需要选择与自身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教材。适当引进并使用国外优秀教材。必要时可编写一些更切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作者单位:成都东软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