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 对于课堂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互动,注重多层培养学生能力,重视课后练习和课堂教学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活动的过程,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真实高效,必须要充分关注学生。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为新课标要求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指明了方向。
一、教师要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新课标要求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即是导演又是演员。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剧本——教材;另一方面又要充分熟悉演员——学生;同时还得准确定位自己。
首先,教师必须熟悉教材,领会教材的意图,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把教材变成自己的东西,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这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其次,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编写导学案及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
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自己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认真设计与学生有效的互动,把自己也融入到课堂之中,融入到学生之中。
二、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充分关注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学生的学习作为课堂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关注学生就要关注各个层面上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学困生。关注学生还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其次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新课标要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要搞花架子,假繁荣。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要扎实有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注重多层练习培养学生能力
练习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衡量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看课堂练习是否高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知识的掌握、方法与技能的获得以及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课堂练习这一基本活动,因此课堂练习必须精心设计。
小学数学的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必须是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既要关注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又要注意练习设计本身的层次性,练习设计要有梯度,要有的放矢[3]。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巩固,要注意方法、思路、解题规范的形成,还要着眼于能力的提高。要注意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等。
四、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如何打造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值得研究的内容很多,以上只是一些粗浅的看法,打造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作者单位: 筠连县大雪山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