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环境生物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环境的构建及探索
发布时间:2015-09-24 20:07:07        发布人:胡毕斯哈拉图        浏览次数:348 次

环境生物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环境的构建及探索

胡毕斯哈拉图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环境生物学作为我国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探索的问题中包括对生物与受损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对其如何调控,同时,环境生物学分属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如今,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发展,全球出现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生物的多样化锐减等问题,那作为专门研究环境生物学的学科,该如何找到一种有利于此专业学科研究的教育平台至关重要。本文将主要就环境生物学在教学中如何构建一种创新的教育环境进行简要的阐述和探索。

关键词:环境生物学;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环境

一、更新观念,认识营造创新教育环境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如果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做:第一,在教学的观念上进行更新,并将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意识在环境生物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贯穿。第二,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也要从思想上改变看法,并要注重社会对人才需求在其知识面和能力,以及创新素质方面的要求。第三,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大学的老师来讲,一定要注意将教学中的一些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观念、方式和考核方式都进行转化,建立以综合评价和创新能力考核为目的的评价方式,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大学教学中,教学是以老师为引导,以学生的认识和学习过程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提升学生的能力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在对一些基本的理论进行讲解时,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分析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无论是在知识面,还是兴趣、悟性上都会存在差别。比如,在讲到“植物修复”时,同样对于“是否可以利用狗牙根处理污水”的问题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得出来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不同的,对于学生的讨论,其观点是不一致,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一个角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让大家学习热情和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其科学分析能力

要想让学生在学习方式上进行创新,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体和个性特点,再结合学生的特点去为其量身定做学习方式。这样,一方面,尊重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在环境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将生物学、土壤学等方面的知识运用起来去分析和讨论问题,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去认识环境问题和对某些环境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

四、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技术开发能力

环境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内容丰富、复杂,而且抽象度和综合性很高。其中不仅包括了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而且还有植物学、动物学等学科的内容。如此庞杂的内容,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这些知识产生兴趣,同时,还要对这些学科的理论有所熟悉,老师必须在教学的方法或者手段上有所创新。现代的多媒体课件以其图文声像同步的方式,以最为直观和生动的画面,可以有效地将环境生物学科中复杂的知识形象化,从而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比如,老师在讲到污染物在土壤——根际——植物系统中的转化与累积的时候,因为在这个知识点的讲解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影响因素的动态活动,传统的文字与语言表达的授课方式是无法让学生实现对众多因素的动态理解的,而多媒体课件在这个时候的运用,则很直观、生动地解决了这个传统授课方式中的缺点,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更有兴趣。

五、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对于环境生物学科来讲,课外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于在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有一个运用平台,另一方面,也是持续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有效方法,因此,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进行实地的考察成为环境生物学科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除了要进行科学的考察与探究之外,老师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去,从而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让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也有利于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将学生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针对不同的研究方案开展实验。例如,老师在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考察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三组,让他们在自然保护区中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植被进行考察,同时,对于各种植被中的优势品种,以及伴生种或者其他的特有品种进行考察。这样,让学生分别在考察后进行交流和总结,既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森林的生态系统的植被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了解了环境的不同对于物种的影响,让学生对于森林的生态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环境生物学的教学,要想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必须在教学的观念上进行更新,在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同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与实验,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持续,也有利于学生对于复杂问题的学习与探索,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参考资料:

[1] 刘凌云,李强.论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医教育,2005(6).

[2] 刘子娇,翟志国.环境生物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浅议[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5).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