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效能监察 提高经济效益
董树林
【摘要】企业效能监察是围绕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效率、效果、效益等问题而开展的监察检查活动。开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本文就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改进和提高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企业;效能监察;经济效益
企业效能监察是围绕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效率、效果、效益等问题而开展的监察检查活动,是企业管理的再管理。企业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部门履行和深化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开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及时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变制度不严、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等现象,从而达到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作用
效能监察贯穿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它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加强,达到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具体讲,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有以下四种作用。(一)预防作用:一是防止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发生;二是防止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等案件的发生。(二)监督作用: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三)促进作用:一是促进监察对象勤政意识的提高;二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利益。(四)保证作用:通过对企业各级管理者进行监督检查,纠正、查处违犯行政法规、制度、命令、失职渎职、严重官僚主义等案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实践,当前许多企业坚持以效能监察为手段,强化对经营管理全过程的监控,规范了各种经营管理行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着效能监察职能作用的发挥。
(一)对效能监察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需要转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的企业为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更大的经济效益,片面强调利益追求,错误地认为效能监察对各种经济活动限制多,制约了生产经营的快速发展;对于以上各类问题,有的企业单方面强调要重视廉政监督,却忽视了效能监察对企业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作用,尤其没充分发挥效能监察监督经营管理过程和关键环节的治本作用,影响了效能监察工作的成效。
(二)效能监察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尚不完善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专业性强,工作内容涉及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科学的工作运行机制是企业有效实施效能监察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虽然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但领导小组尤其是主要领导重视不够,不能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导致效能监察流于形式,企业效能监察没有国家统一的法律规定,缺乏刚性依据,加之企业内部制定的效能监察各项制度尚不配套完善,操作难度较大,这些都制约着效能监察综合作用的发挥。
(三)效能监察工作偏重结果,疏于过程监督
开展效能监察的目的在于规范管理和生产经营行为,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是对各种经营管理行为、过程控制和监督。而有的企业在效能监察工作中片面追求结果,对于因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监控不到位,造成有些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着违法、违纪、违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对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介入不到位,忽视了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给消极腐败现象以可乘之机。
(四)效能监察成果评审不规范,尚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效能监察是一项严肃、严谨的工作,其成果评审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科学评价。在效能监察成果评审过程中,有的企业没有建立科学严密的考核评审标准、程序和办法,导致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评审结果不公平、不公正;责任追究是效能监察工作中的难点,有些企业虽然搞了多年的效能监察,但长期停留在查漏洞、堵漏洞上,发现问题不查处,纵容了各种违规违纪行为。
三、改进和提高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对策
(一)要认识到位、组织到位
搞好效能监察工作,首要的问题是企业领导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解决好对效能监察的思想认识和组织落实。一是企业领导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提高对效能监察工作的认识,在组织上给予保证,在制度上能够明确,业务上能够经常关心和指导;二是要在组织、领导上给予保证,形成“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业务部门各负其责、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三是主管领导要全方位支持,不仅在分管的工作上自觉接受监察部门的监督,而且要克服本位主义倾向,不徇私、不护短,为监察工作人员撑腰,做效能监察工作的坚强后盾。
(二)要抓住重点,分层实施
效能监察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必须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难点、弱点和热点分层监察。要把影响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企业改制和结构调整、大额资金运作等重大事项作为重点抓;把经营管理中的违规操作、对外经济交往监督不到位等薄弱环节作为弱点抓;把职工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热点抓。
(三)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奖惩
开展效能监察的目的在于促进各部门、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运转协调,决策正确,管理科学,行为规范,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要预先公开监督制度、检查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将效能监察与效能奖惩同步结合,真正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为此,要制定具体的效能监察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确定具体的考核范围、考核依据和考核标准,制订实施细则,从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行政审批、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定,具体考核。
(四)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开展效能监察的目的是改进管理,提高效能,搞好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因此,要把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作为强化效能监察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和具体工作要求,本着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公正性的原则,补充完善规章制度,使效能监察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推进,不断巩固效能监察成果,推动效能监察工作向纵深发展。
多年来的效能监察工作实践证明,效能监察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的一项重要方法;是纪检监察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要抓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建立效能监察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到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确保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