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考茨基对马克思土地理论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5-09-24 20:08:33        发布人:龚勰         浏览次数:377 次

考茨基对马克思土地理论的发展

龚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30074

         

   【摘要】 在马克思的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模型中,马克思预言,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的自然经济将受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大的影响而不断瓦解,农民自给自足的小生产也将会被大农业、大地产所排挤,最终消亡。然而在当时的西欧各国情况并非如此,考茨基在继承马克思土地问题上的观点的同时,对农业资本主义形态下的发展作了详细的研究论证,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的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关键词】 资本主义批判;土地问题;考茨基;马克思;发展

一、考茨基土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资本主义条件下农业发展的特殊性

在对当时资本主义各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后,考茨基得出了一个结论,现代农村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部分,具有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但是也有其特殊性。

特殊性在于:

(1)大生产与小生产

考茨基在他的《土地问题》一书中探讨了大生产和小生产的关系问题,论证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大生产必然替代小生产。大生产在许多方面都是优于小生产的,不仅表现在工业中,农业也同样如此,但现实生活中农村的小生产为什么没有因此消亡呢?考茨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小农生产过度劳动和降低生活水平,小农生产与大生产的抗衡,靠的不是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是付出更多的劳动和极低的消费需求,这才造成了小农生产稳固的表面现象,但究其内在而言,其生产方式是不合理的;二是大生产对小生产的排挤方式并不意味着将其绝对数递减,其排挤过程十分复杂,在农业大生产中,土地面积的增加是有限的,要把取得的小块土地连接起来也是十分不容易的,并且完全排斥小生产对大生产来说也有不利的一面,因为大生产还需要小生产提供不同形式的雇佣劳动力。在笔者看来,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使得小农生产表面上充满活力,但这样是无法持久的,一旦大生产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小生产的劣势会越来越明显,最终淘汰。至于土地连接,由于地形地势等原因,大生产的土地面积扩大肯定不能无限制,在复杂土地环境下小生产更适合补充农业发展。因此农村经济中小生产并没有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很快消亡,这其中有很多制约因素,但是,小农没有很快消亡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不适用于农业,只是资本集中规律在农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那就是资本集中的倾向和土地碎分化并存。

(2)资本集中与土地碎分化

考茨基认为,“在近代社会中大地产要消灭小地产或完全排挤小地产是谈不到的。我们已经看见在土地所有权集中进行得很远的地方,就有碎分的趋势”。考茨基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农业发展不同于工业,工业随着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其边际效益会递减,但是总的利润是会增加的,但农业发展规模到了一定阶段,继续扩大地产反而会引起经营收入的减少。大生产扩张到一定程度会由于劳动力的缺乏而利润减少,随之很快衰落,引起小生产数量增加,并且这个增加是有限度的,有意思的是这又增加了大生产所需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得大生产的优越性又再一次显现了出来,小生产与大生产的关系看起来不像是消灭对方,更像是相互制约的关系,考茨基引用马克思的话说道:“当资产阶级关系一般地存在着的时候,农业必然不断地在土地集中与碎分的这个圈圈内打转。”小生产与大生产的制约关系存在界限,总的趋势还是大生产排挤小生产,资本集中是主要的,但是土地所有权集中得过高必然会伴随着土地的碎分化倾向。上面也提到过大生产也需要小生产为其提供不同形式的雇佣劳动力,因此存在帮扶的现象,农村的大地主和小农的关系类似于资产者和无产者,它们相互制约。

二、考茨基土地理论的重要意义

1.直接的实践意义

考茨基的土地理论首先为当时社会民主党制定正确的土地政策指明了方向。由于当时农村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并不像马克思预见的那样,工人阶级政党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来制定土地政策,以争取农民的力量。当时有很大一部分社会民主党人投靠机会主义,认为应该保护小农土地私有制,从而极大拉拢农民阶级。考茨基明确指出这是极其错误的决定,在他看来,我们的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党没有理由去维护小农的私有制利益。考茨基通过《土地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农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出路,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土地理论的基础上,回应了一些机会主义理论家的“小农经济稳固论”,总结了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关于土地问题的争论。

2.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

其理论价值表现在:一、坚决捍卫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土地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在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考茨基坚持站在维护的立场上,激烈地批判了主张彻底否定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机会主义观点,他的研究成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容,为后来列宁等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同民粹主义者进行农民问题论争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二、在坚持马克思资本主义农业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揭示出了一条不同于英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的“普鲁士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为列宁提出“普鲁士道路”和“美国式道路”理论奠定了基础;三,进一步发展了大生产与小生产的规律理论,指出区分二者的依据不是生产规模,大生产是生产的集约化科学化,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社会化”理论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德]考茨基:土地问题,梁琳译,三联书店1955年版。

[3]姚顺良:《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二国际时期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演变》(第2卷)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汪澎、朱静:《略论考茨基有关“农民土地问题”的思想》,《社科纵横》 2011年第11期。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