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切入点
发布时间:2015-09-24 20:09:27        发布人: 谢昭贵        浏览次数:385 次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切入点

作者:重庆市合川小沔中学教师     谢昭贵


论文摘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切入点相当于杠杆,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切入点选得好就能有效撬动整个课堂。本文就低效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思考了怎样进行有效地切入。探讨了从题眼、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表现手法、中心句、文章的线索、矛盾点、兴趣点切入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实现阅读教学价值的最优化。


论文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教学,切入点,有效切入


庖丁解牛,所解数千牛矣,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这是因为他熟知牛的身体结构规律,每次下刀,选准切入口,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在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好的切入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更是激发学生读、疑、析、议的关键。如果能够熟练地掌握课堂教学规律,每一节课都能选准选好教学切入点,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事半功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所谓教学切入点,就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突破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平等对话的过程中,选取怎样的抓手,用怎样的话题和方式开展对话,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这就是教学的切入点。教材的每一篇课文,为我们构筑了一个个对话的平台,对话的结果并不重要,对话的过程和方法才是我们所关注的。如果对话的话题(切入点)选得好、选得准,就能发挥出教学杠杆作用,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去自主学习,去探究发现,使阅读的信息、阅读的心理、阅读的主体状态这三个因素互相作用、和谐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恰如其分的引领下,始终处于阅读活动的主体控制状态,有所感悟、有所体味,促使阅读达到预期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按部就班,程式老套。平时的课堂,许多语文老师都按常规的套路来上课:导入新课、作者或背景介绍、解决字词、朗读课文、逐段讲解、点出中心、总结课文,一整套下来,一篇课文便分析完毕,一课如此,下一课还是如此。这种上课思路是语文课堂的刽子手。直接造成了阅读教学“教师唾沫四溅,学生昏昏欲睡”的现状。语文阅读教学材料浩如烟海,不同的作家,不同的个性,也造就了不同的文章,闪烁着不同的思想魅力与艺术光辉。生搬硬套同一种教学思路,势必太机械太呆板,不能体现出每篇文章的特色,也不能突出不同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势必使整个语文教学模糊一片。就像人们常说的“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这样做,直接造成语文课堂灵动不足,使语文课堂学生思维训练无所依傍。

问题零碎,切入模糊。穷尽所有的语文知识和技能,钻尽文中所有的大问题及小问题,全面铺开,只担心讲不到位。找不到一条能够统整全文的主问题,找不到一个解读文章的抓手,缺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全局观念。从而使一堂课结构松散,轻重不分,教学目标不能凸现。一堂课下来,学生如坠云里雾里,讲不出有什么收获。

针对低效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切入文本呢?

一、着眼于文章的题目——窥知一斑见全豹

古人说“题犹眼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因此,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窥视文章的条理、内容,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以此为主线展开对学生听、说、读、写、思各项语文能力的训练,开启学生阅读兴趣之门。这就可以将学生的读、疑、析、议各项课堂活动进行完美的结合。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切入——活跃思维激潜能

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现手法的作用。因此,这也是我们阅读教学时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三、从中心句切入——提领而顿抓主旨

中心句对文章起总括全段,提纲挈领;总结归纳,深化内容;“引子”的作用。把握住各段的中心,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因此找准了中心句这个突破口,在把握重点上就更准确了。这样就为师生合作探究、解疑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大多数文章都有中心句,不仅概括主要内容,还能体现课文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们往往是理解一篇文章的捷径,因此,以中心句为切入点来展开课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课堂上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如《老王》一文的教学,先引导学生找到中心句“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然后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不幸者是谁?为什么说他不幸?幸运者是谁?从中可看出什么?你如何理解愧怍?这样,课堂结构、文章主题一目了然。

四、从矛盾点切入——质疑析难深探究

精心阅读往往会有所发现,有所质疑,从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疑难点入手,会更加快捷地找到矛盾的突破口,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民主与互动。这样师生互动交流的积极性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五、从兴趣点切入——激发兴趣求共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趁兴而学,往往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摆脱教师在课堂上的不利掣肘,形成自学、自主、自能学习的最佳状态。这样的教学效果难道不是师生共同期待的吗?

例如《皇帝的新装》,在熟悉文本之后,抛出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皇帝受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对于童话中的人物,学生一向是爱憎分明的,从这个兴趣点切入,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果然,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是骗子骗术太高”“是皇帝自己的愚蠢。”“皇帝和大臣缺乏做人应有的诚实”。我们再让学生说说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这样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对文章,对句子都理解揣摩到位的时候,我们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由于先前的铺垫,学生水到渠成,读起来自然声情并茂。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