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试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发布时间:2015-09-24 20:20:45        发布人: 王新文        浏览次数:382 次

    试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王新文  山东省汶上县南站镇程寺小学

语文教师不光要拥有专业深厚的学科基础知识、教育教学的能力,还要具有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把教育教学能力转化为对课堂教学因素的调控能力,即教师要拥有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才能建构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 拥有德性是教师实现教育性的灵魂。

古代的智者、大教育家苏格拉底指出教师是一门关于道德与灵魂的职业,既涉及到教育者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涉及被教育者应有的灵魂感应与碰撞。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才能在与教育对象相处的过程中用教育者该有的敏锐嗅觉发现被教育者身上的缺点并加以修正,使之成长为健全发展的人。教育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更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召作用,使学生在教师高尚品德引领与高尚情操的感染下,成长为一个志向高远、情操高雅的人才。因此,教师本身的德行,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尤其是教师在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前提下,用对教育的热情与爱心,更容易感动学生,使学生不由自主、心之所向地都是跟随自己的教师学习更多的知识,这种积极的向师性与模仿性本就是学生的天性,只有在遇到具有强大人格魅力和感召力的教师面前才会被激发出来。况且,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就是政教不分,道教合一。道德普遍的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随着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规定,更加注重语文在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思想感情方面的重要性。那种只追求知识的积累、不注重学生健全人格培养、高尚道德养成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危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怪人,那是世界上最失败的教育。此外,语文教育本身就具有生命关怀的特性和道德感化的作用,让具有教学德性的教师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使学生的善性得到激发,恶性得到疏导和陶冶,让学生由不完善的生命个体逐渐走向成熟、智慧,这才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大的成就。这种不仅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更把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关怀和教育的态度,才能使学生的性情、心灵、思想、智慧等种种方面得到激发和滋润,从而使生命在教育者的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圆满,实现人性与思想的飞跃。

二、 建构理论保障语文教学的科学性。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观,教育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吸收、同化、顺应的过程,是在原有知识系统的基础上接受新的知识,充实、调整、完善原有的知识系统。语文是一门涉及多种知识的学科,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基础,教师只有足够的智慧,才能撑起语文教学的天空,让学生的思想在广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在课堂与学生的对话中不断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应而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智慧,实际上是以教师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博闻强识的见闻而作为基础的,这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才能对语文文本中涉及到的资料信手拈来,从记忆的资料库中挖掘出源源不断的有趣的知识,既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又丰富和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在津津有味地学习中体会到语文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科研教育的能力,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反思的良好习惯,根据存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局限,提高教学能力。这种时刻具备自我教育和提高能力的教师,才能摆脱教书匠的局限性在,真正成长为一位有发展前途的专家型教师。

三、 为语文创设深厚的文化情境。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技能只是教学目标之一,更重要的是应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积淀,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的思想境界更上一层楼。因此,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是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很多教师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比较扎实,然而在文学修养与文化积淀上却不足够,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过于单薄、刻板,不能起到强烈的感染和召唤作用。真正的以文化积淀作文语文教学背景的课堂,是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的,使学生在强烈的感同身受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并受到震撼和陶冶。况且,文化修养本身作为教师提升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的有效手段,对于教师体悟文本、解读文本起着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位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学修养与思想境界,又怎么能从平凡的生活、抽象的文字中读出感动和震撼,又怎样能把这份感动和震撼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呢?语文教师要在具备一定文化修养的基础上,自动把内在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具体的行动中,使教学行为、言谈举止都打上自己鲜明的文化烙印,发扬中华民族之魂,学生在教师无言的感召、无形的教育力量中自然受到熏陶感染。此外,语文教师还要善于把握丰富多变的教材,不断变化自身的角色,把自己和学生置于丰富多变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角色转换拉近自己与文本的距离,这样才能想作者所想,感作者所感,进而在阅读与鉴赏文本方面更上一层楼。

语文教师的职业发展道路是一个自我内在价值的不断外化和实践与调整的过程,教师是具备敏锐的教育嗅觉和强大的教育热情,才能在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