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商小燕
(贵州省瓮安中学 贵州瓮安 550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效课堂成为新课改的成败的关键,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基本手段,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具体形象地展示生物知识的形和发展过程,验证生物学的一些结论,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好生物的能力以及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实验生物
生物新课程标准规定生物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什么又是创新能力呢?它是把先前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景不断科学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综合素质,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对高中学生来说,生物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常见仪器、器具及试剂的使用;实验步骤的理解、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分析等。生物实验能力包括: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总结;能对一些简单的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笔者就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实验。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应当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部分生物教师依然以准备生物实验麻烦、学校仪器缺乏、学生动手能力差等种种理由为借口, 在进行教学时还是照本宣科,以“学生阅读-教师指出重点-学生记忆”的学习方式来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却未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目的。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是很好的“调味剂”,有不少关于著名科学家研究的事例,应该加以应用。这些事例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史教育的好素材,更应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经典来加以运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实验的趣味性,科学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 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实验中一般比较重视操作,常常忽视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的观察和分析。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重要前提,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 抓住这些现象的特征, 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分析和探究做好准备。实验指导一定要仔细阅读,实验时按步骤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 需要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进行观察,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不一样, 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 让他们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这样才能集中精力注意到实验过程产生的现象。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还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过去由于教书育人观念的不同, 以及教学条件差、实验设备不够等原因,在教学中不太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生物实验教学一般是将课前由实验教师按照课本上指定的实验材料、试剂准备好。实验课一般是一边演示, 一边给学生讲解。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操作实验, 有时动手操作也不过是一些简单的操作过程, 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有些学生学习考试的分数很高,但遇到实验操作时, 往往会手忙脚乱, 不知怎么办才好。新课程提出, 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学习生物实验不能只用眼睛观察, 还要亲手操作, 而且不是机械地操作。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指导, 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这样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4 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1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步骤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不能单纯的用实验指导进行“按方抓药”,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的作用,每一个处理的意义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例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步骤大致为:“培养→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要让学生了解根尖放在盐酸中解离的目的是为了溶解细胞间的果胶质, 使根尖细胞间变得松散,便于压片, 否则根尖细胞很难压散,不利在镜下观察;通过盐酸的处理, 使细胞迅速死亡, 让细胞分别保留各自的分裂状态;漂洗是为了冲洗解离液,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4.2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重视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 而轻视实验过程中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 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 重视成功实验的肯定, 而不重视实验中的失败等现象, 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例如: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四种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单靠教科书中的知识还不够, 应让学生了解滤纸是一种吸附剂, 层析液是一种展开剂, 四种色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同,它们在滤纸上吸附能力不同, 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导致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如果在实验中结果不明显或失败,老师应引导学生查找原因。提示:①.丙酮用量过多?②.是否用的新鲜叶?③.划滤液细线时重复的次数少?④.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是否经被层析液体没及过?这就是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最后可以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们应该从中学开始, 重视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同时,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定会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吕云.重视生物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实验能力[J].青海教育,2007,(8):63.
[2] 符永平.重视生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J].新课程,200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