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通知指出:“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双语教学的教材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资源,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由于双语教学的教材出版是一种教学改革全新的尝试,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综述法和比较法对目前高校双语教学教材出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并针对双语教材建设等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构想和。本文对国内开展双语教学时教材的选用也提供了可行有用的参考。应该结合本校和本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择优选用。
【关键词】:双语教学 教材建设 教学模式 高等学校
双语教学在我国主要指汉语和国际通用的英语教学。事实上,双语教学在我国教育界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了,以双语教学为主的科研课题也已列入国家“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由于我国长期缺乏讲第二语言(包括英语)的环境,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特殊的困难,因此,选用合适的教材就成为双语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双语教学从一开始就应该使用原版的各类学科的教材,而不是由本土教师自编的教材,从而可以避免中国式英语问题,保证语言的原汁原味。各院校除应执行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外,还应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和需要,适当调整教学课时的设置,合理选择优秀的、合适的双语教材。
一、目前双语教材的使用现状及其走势透析
笔者分析了目前国内双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材选用和教学过程的现状。通过分析发现在目前双语教学在教材选用等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问题。高校双语教学教材使用普遍:英语原版教材,中国出版英语教材,影印版教材,中文教材和自编教学材料,而英语原版教材的使用率最高。笔者认为采用国内优秀教材的外文译本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笔者调研发现国内现有的大学教材大约有几百套,主要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使用数量较多和最具特色的几套教材,并对每套教材的内容体系、编排风格和概念的描述等做了详细的统计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国内教材内容覆盖了“基本要求”的要求,在编排思想与编排风格上也呈现百花齐放的特点。
那么,目前的使用双语教材的现状究竟如何呢,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报刊、网络的相关信息,拟对目前双语教材的使用现状及其走势略作透析。国内教材的内容,无论是其广度或深度都很适合中国的国情,应用的单位、术语、图表以及符号也都符合国家颁布的统一标准。国外教材的内容通常偏多。一些国外教材的作者有时为了过分追求个人特色,不太注意与其他课程的配合。当然,国外原版教材的语言和文字通常比较规范和标准,但有的教材也并非如此,就像有的中文教材文笔并不流畅,甚至词不达意一样。此外,外文原版教材,即使国内出版社购买了影印版权,售价也较高。
笔者研究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的国外高校优秀原版教材,以及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果,对国外典型的大学教材的内容、语言风格及编排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
目前,全国各地使用的双语教材种类很多,各地区、各学校各行其是,甚至一个学校使用的双语教材版本也不统一。从教材的来源来说,双语教材可分为国外引进教材、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选择外文原版教材时,要注意作者的母语。仅就英文的文笔而言,通常英国人写的教材,用字比较古老偏僻,语句结构也比较复杂,阅读较难;美国人写的教材,词汇比较通用,语句结构比较简练。通常国外华人撰写的英文教材,比较通俗易读。但是,日本等非英语国家的教授编写的英文教材文笔较为简单。这些特色也许是个人的偏见,仅供参考。
二、优秀的双语教材与优秀的双语师资同样重要
笔者选取国内外最具代表性的两本教材,分别从内容体系、各部分内容所占篇幅、例题与习题的数量、内容与习题的选材等方面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对比研究。
教材是双语教学的基本教学素材,也是双语中教学目标的具体化,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成败。可以说,优秀的双语教材与优秀的双语师资同样重要。通常,双语教材为国外引进教材、国内出版教材、学校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四种。
(1)国外引进教材
国外引进教材指引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的原版英语教材。这些教材语言纯正地道。内容生动、形象、贴近生活,讲究可读性、实用性,印刷美观,插图精美,符合学生的审美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学内容不能与国内的课程标准要求配套;语言难易程度超过我国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某些内容脱离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
(2)国内出版教材
(3)国内出版社在出版双语教材的过程中,都邀请了外籍专家参加编写工作,参考或选用了国外教材的部分内容。这些教材语言纯正地道,表述准确、流畅、简 洁、易懂,印刷美观,篇幅长短适当,符合我国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审美心理,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策划周期和出版周期较短, 良莠不齐。
(3)学校自编教材
绝大多数学校自编的双语教材属于“活页教材”,其编写过程基本采用了“剪刀+浆糊+复印“的方法。这些教材大多由双语教师独立编写,能够符合课程要求,体现编写者的个性。
(4)翻译教材
翻译教材指的是“把母语教材翻译成外语教材的”。使用这种教材的最大优势是在开展双语教学时,即能避免学科损伤,又能满足教学的要求。
由上可看出: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英语原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但是英文原版教材不仅价格昂贵,且内容体系也不完全适合教师教育中双语师资的培养,虽然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方式的形成,但是引进的英文原版教材较难与我国的考试制度接轨,而且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全英教材难度太大且学起来很吃力,有的原版教材内容也并非比国内教材先进。为了充分开发样本教材,教师应反复研讨数学教学目标和双语教学任务,把英文原版教材和国内教材进行比较和合理的筛选,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在高校英语专家和学校的外籍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材的编写整合。
通过以上的对比研究工作,笔者总结出中外大学教材的差异,同时为我国大学教材的建设提出自己的拙见,如应该增加现代内容,努力培养创新人才,增加课本的趣味性和可阅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降低难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注重方法的传授,而不只是知识的学习,教材的改革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等。
三、双语教学教材问题需要由国家高教部门统筹解决
我国高校自2001年实施双语教学改革以来,努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双语教学师资培训、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建立双语教学的氛围与环境仍就是当前推进高校双语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对高校双语教学教材的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中文教材的翻译问题,鼓励作者与国外同行合作,最好是邀请文笔较好的国外华人教授加盟。因为,除了个别外语很好的中国教授以外,现在大学教师的外语大都是半路出家,通常受母语影响较大。例如,即使语法不会出现错误,但是词汇贫泛,语句简单,甚至会出现用词不当,而这些错误外语教师有时也很难发现。希望根据“洋为中用”的方针,通过借鉴、吸收国外教育的精华,不断完善我国大学教材。
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是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双语人才的介质基础,对促进国内教材开发、提升双语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加快学科及课程建设与国际接轨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高等院校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高等院校,一个很普通的校基金科研项目可以获得几万元的资助,而且发表一篇普通论文即可交差。但是,编写教材的项目资金,重点教材为5000元,一般教材为3000元。对于纳入国家规划的教材更是分文没有,理由是将来可以获取稿费。一本成熟的教材通常是几十年教学经验的积累,绝非一日之功。当前,教材多数实行版税制,通常为5%左右,其中还要扣除20%所得税。一本售价几十元的教材,要想获得几万元的收入,必须销售几万册以上。而多数科技教材年销量仅为几千册。
双语课程的教材是确保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教学资源,也是双语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一本优秀的教材众人受益,其社会效应决不低于一篇被检索的论文,在当今高校双语教学改革中,双语教材建设仍就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对高校双语教材进行了分类比较,并提出了编写和选用原则:引入高质量的原版教材并结合相应的自编教辅教材,配套使用,使原版教材本土化;正规出版社出版的自编全英版高等学校化学双语课程教材,后者是建设双语教学教材的最优途径。
双语教学的教材问题是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并非单个院校完全可以解决的,需要由国家高教部门统筹解决。本文分析了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在双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局限性,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符合高校双语教学实际的原版教材本土化思路。任何教材的出现,都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双语教材的出现也是如此。就引进教材来说,在国内市场还没有双语教材,自身又没有力量或时间仓促的情况下,要开展双语教学,必须引进外国教材。时至今日,许多学科的双语教材,国内还没有,或有而不全。所以,许多地方使用国外引进教材,实属无奈之举。当然,有些使用引进国外教材的地区和学校则是注重引进教材的某些长处。有的从语言上,强调它的“语言地道”、“原汁原味”,担心国内编写的教材语言不纯正,有中国式的英语;有的从学科知识上,强调它的“学科知识新”,担心翻译教材有知识滞后的问题;有的教育功能上,注重引进教材“活泼生动”“对学生富有启发性;还有从教材的编撰方式上,强调使用引进教材能学到国外教学和教材编写的长处,等等。
双语教材的编写应注意到学生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如何在教材体系、知识结构上即体现课程理论与教材的建设的共性,又能体现学生自身的个性,是双语教材改革中需要着重研究的课题。数学双语教学教材的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可读性和综合性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成健;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十大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2] 浅谈双语教学与教材建设;广东地区信息类双语教学研讨会,2005
[3] 李慧仙;高校双语教学的多学科批评[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9期
[4] 袁长青、范正华;对我国高校推行双语教学模式阶段性成果述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高丽平;大学双语教育研究:问题及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永峰、高振莉;高校双语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7] 教材建设中的几点体会[J];外语学刊;1978年
[8] 段远源,冯婉玲;研究型大学教材建设相关问题思考[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9] 刘春玲;地方本科院校教材建设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10] 罗映霞;关于大众化教育阶段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教材建设的思考[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11] 陈继荭;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不断加强精品教材建设[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12] 商报记者-蓝有林整理;探寻教材建设新路[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13] 本报记者咸江南;名师簇铁道旌旗 鼎力造教材精品[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4] 杨宝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科学合理有效保障教材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5] 王艺杰、特约记者陈彪;邀请学员参与编写教材[N];解放军报;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