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初中物理学困生原因分析与对策
周泽勇
(瓮安县第四中学 贵州瓮安 500400)
摘要:学困生时刻困扰着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笔者几年来的教学体会感到学习困难生是严重影响物理中考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习困难生在边疆地区教学中占很大比例,同时学困生成因也是多方面的。本文基于这一点论证了两个问题:一是分析物理教学中学困生形成原因;二是面对这些原因的对策。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分析;对策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先民居住的区域,侗族、苗族学生是班级的主体,这些学生多数生活在农村,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较多,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生活经验,然而,多数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虽然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学好物理的愿望,但又不相信自己能够学好,信心不足。这样一来物理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物理“学困生”多,多年来,这个难题始终未得到有效的解决,结果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厌,中考物理成绩低,让老师头疼,家长心焦,学校尴尬。笔者基于这一点,对物理教学中学困生形成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
1 、心理状态调查结果和分析
笔者对瓮安第四中学初三年级学生进行了心理状况和学习状态两个方面调查,对象为2010届初三两个毕业班(92名学生)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全部收回)走访调查为辅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学困生”学习困难突出的表现是:多数彝族学生进入初中前,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基本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对学好物理失去信心,同时为实现学习目的缺乏长期学习的毅力,少部份学困生由于教不得法,学生学不得要领,其具体表现:
1.1 缺乏学习动机和自觉性
大多数的“学困生”学习物理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中考或只是为了初中毕业证,从内心上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外界微小的刺激都会对其产生干扰,导致学习速度减慢,兴趣逐渐散失,正因为他们学习物理没有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因而未能形成自觉学习的意向,稍遇困难,心理会产生畏惧,就一蹶不振,物理学习成绩自然越来越差。
1.2 缺乏对物理学习的长期毅力
大多数“学困生”都是缺乏对物理学习的长期毅力,他们习惯于“猴子掰包谷”式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内容常常是前学后忘,很少通过预习、学习、复习、反思获取知识,从而导致物理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究其原因是缺少吃苦的精神,不愿做长期艰苦的钻研学习。
2、学习状态调查结果和分析
调查“学困生”学习状态,“学困生”学习提不高,突出的原因是:没有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呆板,上课前没有预习习惯,学习过程中没有目的性、计划性,课后不注重复习巩固,同时课外阅量小,知识面狭窄,具体表现: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提高物理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提,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及走入社会生活实践的基础。不少的学生由于小学阶段基础知识薄弱,特别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如此,更不用说其他综合性的物理知识。因此,他们对所学的内容常常是一知半解,前学后忘。
3、对策
由以上的调查,分析可知,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素,也有外因素,要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我们必须得对症下药,以下是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几点卓有成效的措施:
3.1 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以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
中国有句古话“教不严,师之惰”,让一不想读书的学生拿起书本读书是一个教师的职责[1]。那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2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教师必须在平等、自主、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特别是对学困生的教学时,教师应多与他们对话、沟通、合作,成为他们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探究,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中自己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2]。
3.3 教师应加强对物理教学方法的研究
作为一名教师,一方面应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学习和领会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改变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使教的规律服从于学的规律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
3.4 加强激励让学生时常体验到成就感
俄国教育学家托尔斯泰说:“一个将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在一起的教师才是一个完美的教师[4] ”。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是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也是防止两极分化、夺取大面积丰收的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应麟.三字经[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6:17-18.
[2]张伟.发挥学生主导作用[J].云南教育,2006,(12):47-48.
[3]储培君.教育学教程[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