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运用
成 悦
作为服务社会的公益性机构,儒家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图书馆是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途径,能够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反过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又能够影响着图书馆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而建立优质服务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是精神文化建设的本质任务,这与儒家文化中的“仁”是相对应的。儒家文化对管理策略有着重要探讨,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就是管理中的问题。
一、儒家思想内容
儒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我国文化影响深远。在人们心目当中,孔子已经成为了智者的化身,是圣人的形象。儒家思想也是古人为人处世的准则,《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与学生们的对话和故事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内容。儒家文化主张“仁爱”,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所谓“仁爱”就是要尊重他人、同情他人、关心他人。“仁者爱人”就是孔子“仁爱”的集中体现。“人而无信,不可知可也”强调的是儒家思想中的诚信。其次,儒家思想强调自强不息,治国平天下。同时自身修养也是儒家思想所看重的,强调全面发展,要德才艺兼备。另外,儒家思想中倡导“终身为学”的思想,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保持着学习的态度,教育是人终身的大事。
二、现代图书馆文化定义
图书馆文化是一种复合体系,主要由内部创造而成,同时还需要有外部文化的输入和碰撞。图书馆文化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包括了三个层面的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位于图书馆文化的表层,制度文化位于中间层,而精神文化则位于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层。图书馆中客观存在的物质层面的成果都属于物质文化,比如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图书馆内的图书资源以及图书馆环境资源。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处于基础地位,为精神建设和制度建设提供物质支持。图书馆制度文化的载体是图书馆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它是在图书馆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实践后得到的文化,目的是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果,提升服务效益。图书馆制度是每一名读者和员工必须要遵守的规则。图书馆精神文化体现的是其价值体系,图书馆应该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进行相关的行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精神文化建设,它反映的是图书馆的本质与精髓。
三、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人员被动参与
目前,我国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工作人员创新能力较低,服务意识较差等问题。究其原因,与体制有着很大关系,员工已经习惯了接受上级的命令,按部就班的执行命令,而对于命令中的精神并不考虑。同时,对于很多图书馆而言,由于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相关的服务信息以及指示都不了解,同时又缺乏必要的沟通方式,所以只能被动地参与到服务当中。只有得到员工的认同,才能够成功地建设图书馆文化。要想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就必须要疏通上下层之间的沟通渠道,否则,即便制度再规范,再全面,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所以,不能仅仅依靠制度来对员工进行约束,这样的行为也不能称之为图书馆文化。只有超越制度之上,让工作人员认同图书馆文化建设,能够自我约束,才能够更好的建设图书馆文化。
(二)图书馆文化建设定位不明确
图书馆文化建设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进而不断发展才能够形成的制度、物质、精神文化的总和。但是在实践当中,图书馆文化建设定位不明确的问题普遍存在,很多图书馆错误地将图书馆文化当做是思想政治工作或者普通的文艺活动。所以,图书馆认识不到应该重视管理方法以及手段的结合。在文化建设当中,很多领导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没有发挥领导的带头模范作用,没有勇于承担工作责任。在建设图书馆文化的过程中,新的思想的执行总会遇到各种阻力,在这样一个充满着矛盾、冲突的进程当中,图书馆领导要敢于担当,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将图书馆凝聚在一起,共同推动文化建设发展,
(三)图书馆文化建设走形式化
图书馆在建设物质文化的同时,由于对于精神文化建设以及制度文化建设中的工作疏忽,造成了图书馆文化过于表面,过于形式化。图书馆文化建设不能仅当做是一句口号或者一项政策,它应该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理念,全体员工要按照这种理念去执行。图书馆肩负着文化传递的重任,同时还是人们精神的寄托,图书馆中所蕴含的是一代人的记忆。所以,图书馆并非简简单单的一般场所,虽然有着书籍和资源,但它不是书店,它所提供的还有一种包容四海的胸怀和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图书馆是人们提高知识水平,陶冶情操、营养心灵,实现梦想的踏板。所以,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物质文化建设。
四、儒家文化在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一)图书馆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要“以人文本”,把图书馆建成具有人文关怀的现代化复合场馆。首先,图书馆馆长作为领导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坚持人性化的管理,树立威信。馆长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员工,这正如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同时,馆长要善于发现人才,对于职位的提拔要公平公正。对于“馆员”而言,“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坚持着“读者至上”服务理念,工作中要积极热情。馆员要认清一点,图书馆能够长远发展的动力就是读者,没有优质的服务,读者就会越来越少。馆员服务要向儒家思想中所宣扬的那样“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另外,坚持“以人为本”还要求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图书馆的环境布局,装饰都要将“人文关怀”体现出来。另外,还可以组织一定形式的免费技能培训活动,帮助读者提高能力水平,积极解答读者在图书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图书馆文化建设要“敏而好学”
服务读者是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最终宗旨,图书馆员是服务的执行者,所以官员的发展与图书馆的发展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新的形势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图书馆员要不断的提高服务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对于馆长而言,其自身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图书馆发展的程度,如果图书馆长不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那么图书馆文化建设就无法得到保证,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规划也不能有效地制定。所以,就要求图书馆长能够做好学习的准备,把学习当中是工作中的一部分,向职工学习,到工作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树立图书馆长的个人威信。其次,要搭建馆员共享空间。组织成员潜意识中存在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它是潜移默化中不断发展的,对相互之间的认同。这种认同感还能够不断传递到新的组织成员身上,影响其思维和行动方式。所以,必须要建立一个馆员共享的平台,比如博客群等,馆员可以将职业体验以及工作日记等记录下来并进行发表。最后,要建立图书馆员培训机制。馆员培训机制应该是一个全面的,自上到下,由里到外的联动体系。培训有可以分成馆外培训以及馆内培训。馆外培训只要是让员工了解多元化的文化,接触到更加丰富的资源信息。馆内培训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的了解图书馆自身,同时要帮助各个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对馆员的培训并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它需要图书馆定期的举办,保证馆员专业发展过程,帮助馆员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培训的内容也要以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因地制宜,把最新、最全面的信息呈现给馆员,帮助馆员应对信息时代的各种挑战,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促进图书馆文化建设。
(三)图书馆文化建设要创新服务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不断更新,在图书馆实践当中也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的服务,这也促进了图书馆文化建设。读者对于信息的个性需求包括了两种类型,一种是临时信息需求,另一种是常规信息需求。临时信息需求往往是偶然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常规信息需求则是读者处于爱好或者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就要创新服务,可以通过几种方法实现。首先,在用户初次进入图书馆时填写一定的基本信息,包括了个人兴趣和工作领域信息等,这样图书馆的服务能够更具有针对性。其次根据用户的信息查询记录,当读者对信息进行查询时,往往需要输入特定的关键词,图书馆要根据用户所输入的关键词提供出匹配的结果。再者,图书馆可以对用户的相关信息进行扩展,满足用户更多的信息需求。最后,图书馆应该满足用户更多的即时性需求。
五、总结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等重要的价值观和管理思想,具有显著的民族性。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要弘扬儒家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工作人员要“敏而好学”,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创新服务,才能够更好地建设图书馆文化。(作者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