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浅析“情景再现”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5-11-08 21:01:58        发布人:李 玲         浏览次数:559 次

浅析“情景再现”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

李 玲

   在近年来的电视新闻节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人为导演的、再现过去某一事件某一过程和细节的“情景再现”。由于这类“情景”再现是事后人为摆拍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是虚拟的,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新闻真实性的质疑。本文将从“情景再现”是否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以及如何看待和运用“情景再现”进行探讨。

   

一、“情景再现”的定义及起源

   (一)什么是“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是指记者或编导在无法采集到新闻现场的资料而又有必要向受众展示新闻现场时,根据所搜集到的新闻素材,采用模拟新闻现场的形式,通过对事件当事人,事件发展情节以及地点环境等的模拟把事发现场的情形表现出来。

“情景再现”有两个层次。狭义的“情景再现”,是指电影电视通过其纪录功能实现人类“把时间留住”的愿望,日后通过播出、放映,把过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再现”出来。广义上说,电视工作者现在所拍摄的,观众在屏幕上能够看到的以前出现的影像都可以归结为“情景再现”。另一个层次的“情景再现”是指事件发生之时,任何一种纪录方式都没有记录下当时的影像,为了让后人能够理解和感受当时的情景,电视工作者用一种虚构的类似电影中的表演的方式把当时发生的情景重现出来,然后把它用在一个非虚构、也就是真实记录的影像当中去使用。我们今天所谈的“情景再现”是针对后一个层次而言的。

   (二)“情景再现”的起源及发展

“情景再现”在1921年拍摄的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片中被首次使用,随后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在电视节目中出现。随之迅速蔓延,几乎渗透了电视节目的各种形态。作为电子媒体表现现实景象的一种手段,“情景再现”从出现之日起便受到广泛关注。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情景再现”的争论从未中断。例如在1995年中央电视台一套《东方时空》栏目就推出了一系列“情景再现”的节目,由于采用了大量的“情景再现”的手法,这些片子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可以说“情景再现”最初遭受到了强烈的攻击和意见分歧,但这种电视表现手法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并且在电视节目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二、“情景再现”与电视新闻的真实性

有人可能会说“情景再现”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是人为设置安排的,无疑是虚假的,为什么它还没有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呢?这就是事物的表象与本质真实性问题。

首先要明确的概念是新闻的“真实性”,它是指新闻报道对客观事实所作的真实的反映,是具体真实与总体真实性的统一。它既反映事物真实的现状,又符合事物发展趋势。那么,“情景再现”是否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呢?

因为“情景再现”首先是建立在“有其事”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电视再现的情景是过去客观存在、发生过的事实。像我台《漯河报道》栏目在2011年策划的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报道《印记》,里面有大量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故事,我志愿军战士在与美军对峙的过程中,有很多炮火硝烟,斗智斗勇的曲折经历。《印记》就是通过一些情景再现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段历史。片子在运用“情景再现”这一手法时,虽然人物、环境都是模仿和导演摆布的,但反映的事实是真实的。因此,“情景再现”作为一种电视表现手段,只要它再现的事实是客观发生和客观存在的,它就没有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因此,从新闻的本质性要求看,电视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保证内容真实是对媒体的起码要求。新闻真实的魅力就在于与客观事实的高度符合和一致,而“情景再现”只是为了更好展现新闻真实的一种方法或者手段而已,并不同于电影电视剧的虚构,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至于为何要使用“情景再现”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为什么要使用“情景再现”

   (一)首先,“情景再现”最突出的特点是能有效地缝合叙事断点

我们知道,在缺乏现场资料的情况下,最常用的补救方法是请旁观者或当事人回忆事发情况,这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还原现场的作用。但由于画面内容不够丰富,常常影响传播质量。尤其在事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场景缺失,不但弱化了节目的表现力,还可能影响观众的理解和接受,而“情景再现”,正能起到弥合这些“叙事断点”的作用。例如,在一些法制类栏目中,因为往往是在抓获了犯罪嫌疑人之后才进行采访,而对整个事件就需要嫌疑人的回顾然后利用情景再现进行展示,而这些画面的补充往往对整个节目起到重要的作用,往往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因此,“情景再现”作为一种电视表现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如临其境”的电视特点,使原本消失的现场,真实般地再现在观众面前,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和吸引力。

   (二)“情景再现”可以弥补因采访条件、拍摄难度的影响,而造成没有新闻现场的缺失

像我们的专题类节目《百姓故事》,有时需要对一个人物几十年的生命历程进行梳理,有些画面难免会缺失,这就需要让这些人物再次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进行演绎,并不是虚构出来的东西。

   (三)“情景再现”为丰富电视画面,提高电视收视率作出一定贡献

在现代社会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保证在不违背新闻原则的基础上,将节目做得更加好看,也是电视人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情景再现”的恰当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节目整体效果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当然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情景再现”也并非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接下来,我们就如何恰当使用“情景再现”进行讨论。

 

四、如何恰当运用“情景再现”

   (一)注意比例

合理分配

要把握好“情景再现”在整个节目中的比重,将需要用“情景再现”加以展示的地方使用,掌握好新闻整体的轻重缓急。“情景再现”只能作为新闻中某些片段的“提示”和“烘托”,

使用不能过于频繁,否则就成了真实版的电视剧了。例如《漯河报道》曾有一篇关于一超市员工捡到钱包寻找失主的新闻,编导让当事人将整个事件重新演绎,结果节目效果非常假,完全破坏了新闻原本的真实感。

   (二)合理真实  综合运用

   在电视新闻画面中,应该全面考量电视新闻报道的特点,综合运用表现手法和再现手段,从而更好地为电视新闻报道服务。如在拍摄手法上可以使用局部的特写或者人物背影对时间加以展现。例如在我台拍摄一期关于抢劫的新闻《被劫之后》,如果仅由受害者讲述遭劫过程,显然非常单调,节目就通过摇晃的画面、虚幻的空镜头等形式表现抢劫过程的惊险,有效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

   (三)后期编辑的再处理

在后期编辑中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将情景再现画面进行处理,例如模糊画面或者在色调上进行调整,会让整体节目更加顺畅,观众更容易理解。如本人曾采访过一篇关于广西来宾传销的新闻《破碎的发财梦》,当事人在回忆起几年前自己轻信他人而导致受骗的事情时,我们就使用了情景再现进行展现,然后将画面的色调进行怀旧色处理,突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当事人的感受,让新闻也变得更加吸引人。

   五、小 结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画面是一种动态的、综合的艺术。而“情景再现”只是一种手段和表现方式,归根到底还是为新闻服务的,在不违背电视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情景再现”,恰当分配,正确处理好再现性和表现性的关系,并巧妙利用再现手法来丰富电视新闻画面的表现力,从而使电视新闻节目更客观,更真实,更生动,更具有说服力。(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广播电视台)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