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维度视角下的中美交际风格对比研究
王 蕙 李时坤
随着中美的经济贸易、文化往来的增多,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对中美交际风格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价值维度理论,分析了中美交际风格差异的文化原因,对中美交际风格及其文化背景的分析有助于中美之间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在进入21世纪以后,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以及通讯手段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不断增多,跨文化交际的机会也不断增多。文化和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的差异决定着人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而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对一个国家交际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价值维度
今天,伴随着快速发展的科技和通讯技术,世界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各国的文化发展也愈加朝着多元化共存的局面迈进。随着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日益便捷,人们不得不去接受和学习新的文化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使中西方的交流能够顺利进行,我们首先必须学会正确分析和看待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而著名的文化价值维度理论是荷兰跨文化研究学者 Geert Hofstede 提出来的。他历时多年,通过在全球多个国家的众多跨国公司所进行的十几万份问卷调查的基础总结出的一种用于描述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的理论。通过对比分析调查数据,归纳出衡量文化模式的五个维度,它们分别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男性化和女性化(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长期观和短期观(long-term and short-term orientation)。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这一维度指的是人们关心群体成员和群体目标(群体主义)或者自己和个体目标(个体主义)的程度。
(二)权力距离。权力距离衡量一个社会对于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或者说社会中权力分配的分散或集中程度。
(三)不确定性规避。这一维度用来度量人们忍受模糊(低不确定性规避)或者感到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威胁(高不确定性规避)的程度。它反映了一个社会容忍或规避未知因素(风险和非传统行为)的程度。
二、中美不同交际风格对比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不同交际风格的形成。探究Hofstede价值维度理论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对中美交际风格的影响,选择以下三个受到价值观影响最明显的方面来分析对比中美交际风格差异。
(一)自我取向VS群体取向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对交际风格有直接影响。美国文化把个人利益看得十分重要,他们通常不会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强调个人奋斗,崇尚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取向”的思想占主导地位。中国人普遍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人讲究集体的力量,习惯于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一种典型的群体取向文化。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体现在对话中的时候往往表现为不同的表达方式,下面美国谈话节目中的一段对话。
——What makes you think that you can go into the next
round?
——Because I always want to be a model, this is my dream.
I have received model training for two years. I think I am the best.
由此可见美国人在谈话中喜欢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特点和观点。他们推崇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强调自己的价值。但是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的表达则是:
感谢各位领导的关心,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感谢栏目组能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机会,正是由于得到大家的支持,才让我站在这里面对大家。
从这个例子我们看出,中国人在陈述自己所取得成绩时,往往将其归结于集体的智慧和协作,弱化自己的奉献和努力。
(二)相互平等VS讲究谦虚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低权利距离的社会,其社会以“平行结构”为特点,在人际关系上,人们力求平等。这种社会属性反映在交际的各个方面,首先人们在对他人的称呼上比较随便,不受其社会等级和身份的限制和约束。例如在学校,学生一般直呼老师“Ms. Jack, Mr. White”等。在日常的交际中,人们也常常会用到致歉语,谦虚语,感激语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际,最大限度地尊重彼此之间的自由。
中国受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中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影响,形成了高权利距离的价值维度,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有着严格等级制度的社会。中国人在现实生活中当有人对自己进行夸赞时,中国人通常会表现出不好意思,即使觉得对方说的是事实,也会十分谦虚地进行自贬,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例如:“这是鄙人的一点拙见。”“感谢贵公司的支持。”这在中国人的礼仪文化中,是谦虚的表现。虽然中国人这种谦虚有些过分,但是,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人们都是这样说话的,已经形成了语言习惯。
(三)沉默少言 VS侃侃而谈
不确定性规避指“一个社会受到不确定的事件和非常规的环境威胁时是否通过正式的渠道来避免和控制不确定性。” 强不确定性回避文化的国家对新思想、新思潮的产生会感到不安,认为是对现有生活的一种威胁。人们更倾向于以严肃的、正式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弱不确定性回避的国家则与之相反:他们更容易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不喜欢循规蹈矩,认为社会应该有尽可能少的规则去约束人们,人们更愿意去冒险、挑战新事物。
中国的文化属于强不确定性回避,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有组织,大家应该保持统一,上课有上课的样,师生之间的交流比较严肃。我们有很多规则限制师生尤其是学生的行为,以避免不确定性因素的发生。比如,学生应该坐姿端正,先举手示意经老师同意才能发表意见。 而美国的学生提问题时就比我们更随意、更主动,他们可以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与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争锋相对的辩论。而这在中国的课堂上则很少见,甚至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表现、是对老师的不敬。美国学生可能会认为我们的课堂形式太死板,而我们会认为美国这种游戏式、聊天式的课堂形式不够严肃和正式。
三、总结
当今世界受全球化的影响,东西方文化越来越多的碰撞,冲突和融合不可避免。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认真研究中美不同的价值维度以及其影响下形成的不同交际风格,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美不同的交际风格,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注意避免交际失误,创造出一个和谐的交际环境。(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