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教学的几点思考
王
莉
在高职教育发展的今天,如何做好教学工作是一名高职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高职教育者应如何应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分整教学方式、方法
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智力、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所在班级、学校的班风、校风均各不相同,作为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那些能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学习态度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哪一种或哪几种教学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所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使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使这些方法在教学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还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智力因素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就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动机、态度、兴趣、价值观等等。学生是否有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是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还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选择和运用那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当前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动脑筋去思考,只是等待教师给出答案,这样养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无法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当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如何思维为目标,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教学生如何进行批评性的学习,如何分析、选择、筛选。这样,学生就算离开了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也能进行自我提高,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教学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方式方法都有其优势所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所以在一堂课上,教师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是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自学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取,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积极的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一个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主要起着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还要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突出学生是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取得优异成绩。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教给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占据学习的主体位置。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增强。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想象,让学生在主动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善于利用教材,灵活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职业规划,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目前,我国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是,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成人、成才。成人,就是要教会大学生做人、做事的准则和态度,使其养成良好的品质、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成才则是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且具备自学、创新等相应的能力素质。很多新生因为对大学生活诸多不适应、对专业不了解等原因,对未来发展目标并不明确,导致他们学习懒散、心理迷茫,缺乏自律,严重影响了自身的成长。因此学生在入学之初,我们便应该教育学生开始思考自己大学生活应如何度过,如何成人、成才,从大学生活进行规划,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生活以及择业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并对其目标的践行进行有效的指导、矫正并跟踪监督,进而使其能够顺利。对于学生而言,明确的目标是他们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的动力,它能振奋学生精神,鼓励学生上进,给学生勇气,推动学生全力以赴去成长,调动其成人成才的积极性。利用目标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在大学之初就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思考自己将来的路要如何走。在成人成才的道路上,个人的主观努力是决定因素,但外部条件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尽快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教育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还应广泛利用各种条件,指导学生实现自己的规划。如新生入学后,需要针对不同专业,邀请本专业的专家、学者、有作为的校友等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及时把学校本专业概况、本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以及对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毕业后的任务和出路方面的情况告诉学生,使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基本概况,熟悉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结构及教学要求,掌握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方法,认识到专业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前景,初步确立自己的专业目标。职业目标并不仅仅是专业目标,还应该包括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意识,比如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社会活动能力以及正确获取金钱报酬的意识等等。职业目标教育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专业所需要的具体的能力,以及现代社会所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将目标按时序展开,分段实施,分段考评和总结,可以使学生在总目标的每一阶段中,都能获得目标成果,看到实现目标的希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主题班会、演讲、辩论、论坛、讲座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学生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察。大部分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对大学生活和学习有较强烈的好奇心,对学习也有较高的积极性,因此制定的目标可能偏高、偏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对于自身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在职业生涯设计中对待专业学习的问题,学习方法不对、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不适应等,一部分同学磨灭了原有的积极性,逐渐变得不自觉,缺乏自律。因此,在实践目标阶段,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目标进行重新审视。要通过专业的相关测评使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思维方式等等,弄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最适合干什么,进行合理的个人定位。及时调整目标。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不断地修正、调整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优势、全面分析职业需求、培养自主规划能力与自我创业能力的教育,是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认知、确立职业生涯目标、选择职业生涯角色、寻求最佳发展途径的教育与活动。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事业成功的导航仪,可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科学树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克服生涯险阻、避免人生陷阱,从而促进事业发展。
热爱教学,体验教学的快乐与艺术,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热心做到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的学习中成长!为职教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陕西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