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探索
王伟宏
从当前的教学实践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本文通过介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做出适当的改变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相对强的实践性、综合性、独立性的特点,该门课程的理论跨度比较大,在实践工作中该门课程的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笔者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分别指出,并根据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
根据笔者多年的从业经验发现,在实践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体系一直都是以结构设计类课程教学为主,且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学时在不断的削减,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时间不足,心理上也不重视这门课的学习,最终影响该课程整体的教学质量。
另外,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内容多而且杂,知识点比较琐碎,导致学生不知道应当如何去学习,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花时间去学习,但是知识点不系统,给学生带来记忆困难,学生学习完以后往往存在似懂非懂的感觉,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材知识更新慢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教材更新的速度却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比如教材中涉及到的施工工艺、建筑材料、施工机械的部分内容,在实践中已经基本上很少用到了,但是在教材中仍然花篇幅去介绍这些知识。而对于实践中经常运用到的新技术、新工艺却没有能够在教材中看到,这样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此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教材与其他课程的部分内容存在重合,一些内容在别的课程已经有详细的介绍了,却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教材中浪费篇幅来介绍,这样无疑是严重浪费教育资源。
(三)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当前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是照本宣科式教学,教学质量令人担忧。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后,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仍然存在。另外,实践中,很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然后进入到学校教学,没有相应的实践工作经历,使得课程教学缺乏吸引力。同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和相应的实践知识,而这些正是学生缺乏的,学生一般对施工缺乏认识,对施工的过程和施工机械缺乏知识积累,所以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枯燥。所以,长期如此,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最后,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以传统考试方式为主,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施工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大多是以问答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只需要临时抱佛脚即可以顺利通过考试,最终导致学生知识不牢固,学习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
(四)实习流于形式
学生在校期间都会有一个实习的过程,但是由于实习的时间有限,而土木工程施工的周期比较长,所以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只能够接触到施工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这样就形不成系统、全面的实习学习。另外,一些施工单位出于学生安全的考虑,不愿意接受实习生,或者虽然接收实习生,但是由于实习学生比较多,在实习的过程中带队的老师或技术人员顾不来所有的学生,容易使实习流于形式,不能保证实习的预期效果。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优化措施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这门课程实践性、专业性比较强,学生在接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并没有亲身感受过施工的现场,对很多的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正因为这样,学生在实习期间会感到无所适从,不具备将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的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必要的改进。
(一)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优化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对于过时的知识内容,教师要有选择的进行取舍。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打好基础。在这个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新成果进行收集,对近些年涌现出来的先进技术、施工工艺、方法、新材料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有条理的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并制成书面材料,将其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来,适当的淘汰课本陈旧的知识,整理已有的知识体系将新知识纳入到教材学习中,为今后的施工实践和创新奠定基础。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教学需求。教师在实践的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实践需要的知识划分好重点,比如对于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的学生,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大多是限于死记硬背的程度,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教学中对知识点应当有所选择,对于那些在实践中基本用不上的知识可以简单的讲解,而对于那些实践中经常需要用到的知识可以重点进行分解,如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处理、测量等,突出教学的重点;而对于那些已经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已经具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对于教材里面的理性认识比较高,可以重点介绍新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工作方法,便于他们知识的更新换代,吸取更多的新知识。
最后,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教师应当将该知识点进行具体化的讲解。比如,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进行讲解,如在讲解到土的最佳含水量的判断,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实例教学,将泥土握在手中,不断的加水,让学生感受随着水的增加,泥土的变化情况来具体感受到水的含量的判断。也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照片、动画、音频、网络等进行教学,多媒体展示的画面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建筑施工工艺的程序和方法,通过现场拍摄施工的视频运用到教学中,并进行有效的讲解,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进行典型工程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将教、学、做一体化。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自身的素养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不同学生间的差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根据学生的个性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其次,强化教师的实践经验,可以定期的轮换教师到施工现场或者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促进实践中施工项目开展的各项技术合作,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最后,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除了对本专业的知识要精且专外,更应当是博学的,对于学科涉及到的其他方面的知识都应当有所了解,善于接受新事物,主动的去学习各项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面。
(三)课程考核
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传统单纯书面考试的形式已经不能够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考查,实践中可以将课程考核细分为素质考评、工单考评、实践操作三个方面,这样既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又能够有效的推动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强调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客观合理的评分。
三、结语
综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建筑工程中主要的施工技术以及相应的工作原理、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娴熟的运用到实践的工作中,能够独立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