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教学中,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即听、说、读、写,都是分开教学,听力课与口语课通常作为并行的两门课程同时设置而又互不作用。普遍采用的授课方式如:在听力课上反复听力练习,缺乏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在口语课上突兀地 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机械模仿和操练。但无论从人的生理机制还是交流的实际过程来看,听、说都是不可分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不难发现,口语表达较好的学生往往听力理解能力也很好,听力很棒的学生总能最快地作出口头反馈。所以,听、说能力的综合训练以及听、说课程的融合是可行之选。
因此,笔者认为,在缺乏实际意义的教学重心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定受到限制。而在一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听力 理解仅能得到有限的训练,开口说的动力明显不足,效果势必低下。所以,越来越多的科研者和教学工作者开始尝试,把广泛运用于阅读教学中的图式理论运用到听说的教学中来,这既为英语听说能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必然会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图式理论与听说训练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图式理论被逐渐重视,它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研究结合的产物。而将图 式理论运用于语言教学当中,即是将其当作我们的认知框架,我们所具有的图式就是我们所具有的知识。
二、图式理论综述
德国心理学家Kant以“纯粹概念图式”的理念第一次提到“图式”一词[3]。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 在《记忆:一个实验的与社会的心理学研究》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图式的概念:“图式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他认为“图式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任何与以往经验类似的活动中起作用,即反复的反映就会形成图式,而一旦形成图式,以后的反映就会受到这种图式的影响”。
上世纪70 年代后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Rumelhart,D.E.对图式进行了完善,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理论。Rumelhart认为:“图式是人们所有一般知识 的总和,是人大脑中对某一范畴的事物的典型特征及关系的抽象,是一种包含了客观环境和事件的一般信息的知识结构。人大脑中有多种图式,这些图式形成了他所 具有的理论的框架和理论的基础。”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认知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Piaget丰富和发展了图式理论,阐述了图式在知识获得 中的重要作用。“同化”和“顺应”是Piaget图式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同化”就是把外界的信息纳入已有的图式,使图式不断扩大。“顺应”则是当环境 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图式不能再同化新信息,而必须通过调整改造才能建立新的图式。根据Rumelhart的图式理论 ,图式一般包括三个部分:语言图式( Linguistic Schema)
、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 ) 和形式图式 (Formal Schema)。语言图式是对文字的驾驭程度;内容图式也称主题图式,主要是对文章主题和内容范畴的了解程度;形式图式则是指对文章体裁的掌握程度 [8]。这三种图式互相支撑, 共同成为语言输入、理解、输出的框架。语言图式是文字理解的基础,内容图式是内容理解的依据,形式图式是调用内容的能力。现代图式理论认为,理解接收到的信息并做出回应的过程是这三种图式共同起作用的过程。在听说训练中,语言图式更倾向于指如词汇、语法及相关的习惯用法 等方面的语言知识,这是进行理解的前提;内容图式即有关所收信息的一般背景知识,如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体育、音乐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包括跨文化交流情景下的特殊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如英美等国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而形式图式亦指听说练习时所收信息涉及到 的各种类型的修辞方法和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
三、图式理论与听说训练的关联
现代图式理论的掌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所接收的信息并能恰当地给予反馈,因此,将图式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听说融合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1.问卷分析
笔者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如下:就“兴趣态度”而言,实验组班级对于听力、口语练习的兴趣明显高于控制组班级。对于题项“我喜欢听英语听力和练习口语”的选择,实验组前两项的选择明显高于控制组,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实验组对于目前听说融合模式的认可。
在“自我控制”方面,题项“课外泛听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跟读和复述”尤其值得关注。两组的选择差距较大,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在前三个月的教学实验中,由于能力提升显著,前者认可并内化了听说一体的训练方式,而控制组因为缺乏体会故接受度不高,这也再次印证了“兴趣态度”方面实验组必然高于控制组。
2.访谈分析
访谈调查采用的是开放回答问题的形式,笔者请被调查者具体回答与问卷相关的听说训练模式以及能力培养的问题。接受访谈的老师无一例外地认为听力与口语的练习应该相辅相成。老师们谈到制约听说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将两者完全割裂的教学方式就是其中之一。听说 融合的教法既符合图式激活和重建理论,也是教学资源的科学利用,更能促进其他课程的改革,这种“以听促说、以说强听”的教学手段对于英语听说能力处于中、 低水平的学生帮助尤为明显,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能够流利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人类的基本要求,也是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听说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更是所有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把图式理论运用于英语听说教学当中,就是要求在已 有的图式知识框架中,教师积极帮助学生根据新的话题要求去预测、推断目前情况中尚未表现出来的东西,并充分调动图示结构里有关词义、语法、句法、语用等有 用信息,组织并产出的过程。听力输入和导入启发式口语输出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因此,在听说教学中,图式有着其他理论不可比拟的作用。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对所听到的话语材料进行解码,还要去激活他们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并引导学生积极建构新的认知图式以帮助口语的输出。这一系列的活动可以 借鉴“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综合模式,结合听力活动中“听前、听中和听后”的不同阶段特征,使听力、口语相互成为各自的图式框架,不断激活、更新,最终实现两种能力在课堂培养中的合二为一,水乳交融。
因此听、说课程的融合和两种能力的整体培养,是符合学生心理以及认知发展过程的,外语教学工作者更加迫切需要调整思路,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取、课堂的组织以及教法的综合运用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出合理、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