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赵 畅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始终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将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进而探寻存在问题的原因,旨在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帮助。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十多年来,我国高校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思想政治教育在受到重视的同时,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然而,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是深入发展,使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变得多元复杂化,这为大学生的成长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弊端。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呈现出部分大学生责任感淡薄、价值观存在偏差、集体意识淡化、心理素质薄弱等问题。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到提升,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出现上述现象以及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力求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帮助。
一、 学校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邓小平曾反复强调:“学校应当永远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从事教育的组织者尤其是校领导的教育理念将决定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甚至会影响到教育体制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一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不能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将教师视为教育的唯一主体,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传统的授课方法,一味灌输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致使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低下,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因此,高校领导应转变教育理念,在注重教学的同时坚持将人文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部分高校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个人乃至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足,这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降低。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大多数高校的领导在思想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了重视,但这种观念并没有较好的落实在教育的实践环节中。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表面上重视,但思想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在具体行动上不能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具体政策和要求;一些高校甚至将主要的目光转移到专业学科的教学上,过多的重视就业率、考研率,将就业率、考研率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忽视了学校的育人、传道作用。
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我国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强调素质教育,旨在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就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状况来看,仍有一些高校的教学模式能以达到以上的要求。有些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仍然采用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甚至对于“两课”的考核方式仍主要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这种考核方式将直接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进行理论性的灌输,用“一张嘴,一个本,一支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局限于通过课堂点名、布置作业等传统方法,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会导致课堂气氛压抑,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交流,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反感心理,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错误的认识和想法。
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参差不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思想观念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问题,也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存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员流动性较大的问题,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由学校的党政干部、辅导员等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工作岗位不固定,能长时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不多,换岗的现象经常出现。[3]部分承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所学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性较小,一些辅导员教师并非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专业,这些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无疑将会阻碍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配合、相互适应的过程,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化的效果。如果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自觉的内化为行为方式,重视对知识内容的吸收和应用,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产生,反之,则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当前,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片面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要,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性不强,对其自身的价值不大,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学习的好与坏并不会影响到未来的就业与生活,因而一些学生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逃课、不愿与教师互动等状态,这些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偏差,而这种错误的认识也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结果。
(作者单位:辽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