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对策研究
唐昌维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成为了当前社会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思考,强调对大学生的测评和职业咨询的力度,以实现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无缝链接,使大学生能充分就业,确保社会进一步的稳定,实现科学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已然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现在的“大众化教育”,而随着大学生毕业生人数的进一步增加,市场吸收就业人数有限和大学生初次择业率下降等因素,造成了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长。曾经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择业难”已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面对的新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分析
据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中国项目组发起,“全国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报告”显示:有9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择业困惑、85%的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81%的人认为很有必要寻找职业规划服务,但仅有10%的人在校期间接受过职业规划教育服务。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十分重要。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动规划意识、重视不够
大学生职业规划,规划的主体是大学生,学校只是引导和思路。然而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真正了解职业规划的大学生为数不多。大多数学生仍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主规划意识。
2.自我评估不客观、认知能力不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估。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气质、能力、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由于使用“自我评估”的方法比较单一,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身的长处,有的大学生又只看到自身的不足,心灰意冷,信心不足;还有很多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这些不仅影响了职业的规划,还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3.就业期望值高、职业目标过于理想化
目前,大学生的职业目标还过于理想化。大学生希望到待遇好、环境好的单位就业,这无可厚非,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就业地域、单位属性、工资薪酬、职业目标等做出合理的调整,以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社会历史原因
由于职业生涯理论传入我国较晚,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且理论和实践相脱离。每个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好好学习,争当三好学生,将来考取重点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传统的教育思维不顾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只以“考分”为标准,结果往往是把学生塑造成了“高分低能”的人。另外,计划经济时代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安排工作是国家的事,用不着大学生自己去操心,以至于社会很少关心大学生应该怎样选择职业、将来如何发展。
2.家庭教育的原因
在我国,大部分父母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方面的启蒙教育,很多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只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将考大学作为自己唯一的奋斗目标。而在自主决策的学生中,他们选择学校与专业的理由也无非是学校品牌、就业前景、录取分数、路途远近等,对于自身兴趣爱好与专业的匹配情况则考虑不多。
3.高等学校的原因
在当前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一般由就业指导中心附带完成,其服务对象大多局限于毕业生。即使是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招生名额同就业率挂钩,已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要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其次,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推进力度不够。再者,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师资队伍素质不高。从业人员掌握本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技巧、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等相关领域知识不够。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大多是由就业指导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承担。在具体的工作中只能对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就业指导。也没有足够经费,职业咨询服务机构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二、改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
(一)推广职业规划教育,建立科学的职业规划的理念
我国高校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首先做到,第一;准备阶段,是指进入大学后的前两年。第二;增加通用技能的准备。就是指英语、电脑操作等技能,第三;实践经验。在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设置以下四个关键概念:一是;自我负责,不要依赖别人的思想。二是;切合实际的观念。职业规划是理想也是现实,在自己的兴趣没有和职业匹配时,你必须学会用灵活的方法来调整职业目标。三是;创业的概念。不鼓励大学生在本科的时候就开始创业,因为创业的背后总有创业者的一个信念,就是我想成功。
(二)设立专门的部门,建立高质量,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队伍
学校应该设立职业规划教育的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任第一责任人, 学生处、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各院系等部门具体实施。可以考虑建立“职业规划指导中心”和其他类似的机构,工作内容除本职工作以外,更重要的是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安排工作和职业规划职业指导工作,并纳入学分管理,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力量,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且相对稳定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队伍。
(三)加强高校职业咨询和人才测评的培养力度
高校应该在学校建立职业规划咨询室,由专业教师对进行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除了理论指导更应注重实践引导,应该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去体验实践工作,更重要的是,如果你真的干的很好,你走的时候领导给你一封推荐信,通过单位领导的推荐就业将变成大学生找工作的一条重要渠道,因此,它需要一个诚信系统,这个诚信系统就靠人与人之间熟悉之后的互相信赖。
(四)设立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综合素质是大学生进入社会找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综合素质来说,应该注意这五点,第一,诚恳和诚信。也就是你这个人看上去是可靠的,同时行动上必须也是可靠的。第二,要踏实。诚恳和诚信不意味着踏实,第三,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第四,是创新能力。你能够提出新思想、新主意,让大家感到你想的东西有价值,同时最好通过利他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创新,实现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无缝链接
大学生就业是步入社会的人生重要转折点,也是为国家建设人才的需要,因此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对高校和学生自己都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在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无缝链接,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当然,大学生也要加强自身锻炼,拓宽自己今后的就业面。
总之,高校要把职业规划真正重视起来,在校学生以要通过自己四年的扎实学习,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积极学好职业规划知识,只有这样,大学生不仅会成功就业,还能在未来的事业勇往直前。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