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文化双向导入研究
谢美清
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得到映射。英语作为世界上被广泛使用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高校英语的跨文化交际更加和谐、频繁,进行英汉文化的双向导入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举措。下面笔者就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英汉文化双向导入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策略等问题展开讨论。
文化与语言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把语言与文化结合在一起就不算真正掌握了一种语言。在语言的学习中了解文化,在教学中传递一种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完成文化交际。实现英语教学中的英汉文化双向导入,让文化交际取得成功。
一、背景分析
英汉文化双向导入在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必要性和当前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要素。
(一)必要性
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变化,更是推动了各国文化在国际中的走出与引进,在跨文化交际的大背景下,立足本土文化,吸收外国优秀文化进行教学是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的必要前提。
进入信息时代,人与环境的联系越发紧密,语言学家越来越强调语言与它的的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性。要学好语言就必须要掌握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背景知识,知其表却不懂其意就不能将语言融会贯通。语言与文化就像鱼与水的关系,鱼不能脱离水而长久的独立存在,在高校的英语跨文化交际即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进行文化的导入是十分有必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化知识的双向导入就好似“渔”,掌握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获得“鱼”——语言的运用,走向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之路。
(二)注意事项
主要是指在高校的英语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文化双向导入教学时必须具备的条件即实现成功跨文化交际的前提。
英语跨文化交际向我们展示了语言、文化、交际间相互联系的关联,文化交际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了解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必要性。拥有必要的有关母语与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前提,就如就餐总不能没有餐具吧?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者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多数时候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都是将文化教学作为辅助,根据文章具体内容来进行引申,主要还是以单纯的语言教学为主,忽视了文化因素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片面化的文化教学
可以说片面化教学成为了英语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常见却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意识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却一味地去强调了英语主流文化的讲解传授,忽视了自己的母语——汉语文化的导入。长久以往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欧美文化的过推崇,学习了英语却不会用英语来表述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最起码也是要立足于自己的本土文化,一味地追求推崇外国文化只能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产生,这种现象并不是夸大在了纸上,身处其中我们应该是深有所感的,我们学会了用英语去流利的表达圣诞、万圣节等外国节日,却不懂得最大化的利用英语去宣扬本国的像端午、春节、重阳节等传统习俗文化。文化交际需要英汉文化的双向导入。
(三)教材内容的失衡
教材是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重要指导者,教材内容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参照物,可更多的时候教材文章的选取出发点都是基于学生掌握语言理论知识类似词汇、语法等,对文章是否有反映相关文化,将英汉文化系统全面结合在教材中得到反映却不够重视。这种教材选取时的无意之举造就了对语言与文化关联性的忽视。
(四)评估方式单一
教师或是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学习片面化的停留在了考试应试成绩上面是多年的应试教育在任何一科的教学上都留有的印记,英语高分成为教师与学生的追求,忽略了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文化知识,在对文化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的时候又何谈中英文化的双向导入?
三、英汉文化双向导入的相关策略
(一)加强培训,增强文化重视意识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在学生最初接收课堂学习的文化导入时会觉得任务较之之前的单纯的词汇与语法学习时要困难繁杂许多,由此产生惫懒心理,教师也会怀疑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久之也就逐渐放弃了文化教学。教师对文化教学的忽视乃至放弃会让学生在进行文化交际时处于类似懵懂的状态,可能会造成文化交际笑话。
教师要积极参加相关培训,重视文化教学,树立文化教学的意识。将文化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环境中,即完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有实现了文化素养的培养。比如,教师在进行“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通向现代英语之路这一课程的教学时就可以向学生拓展英语产生与发展的相关文化背景,增强对文化教学的重视,并不只是说说而已,教师要将其行为化,参加相关的教师培训,掌握更多的将语言知识与文化交际融合的教学方式。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将母语文化贯穿始终
作为引导者,教师在教学时所选取的教学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的文化引申等行为都影响着英汉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双向导入效果,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让教师重视文化教学,才能实现英汉文化的平衡导入,将母语与英语教学结合,实现相互贯穿。
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是拥有良好的母语文化,分清主次,学会掌握良好的英语技巧,巧妙结合外国文化宣扬中国文化。就好像在进行矛盾教学时常讲到的“分清主流与支流,抓住主要矛盾”,在进行英语文化教学除了要拓展英语背后的文化知识也要引申到自己的本土文化,以实现自己的母语文化重构与输出作为主要的目的,让本土文化也能通过英语进行完美阐述。通过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认识了解到文化的多元性与差异性,尽力做到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合理结合,也就是常说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仍旧以上面提到的“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这一课程的讲解为例,英语文化发展之路同样能引申联想到中国汉字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大篆,小篆隶书到楷书的历程,通过语言教学中的具体文化实际,让学生具备文化交际所必需的文化涵养。
(三)教材编写注意平衡性
注意教材编写的平衡性,实现词汇语法与文化知识全面性的完美结合,教材文章即能学习相关的基本语言组成——词汇、语法等又能实现文化知识的反映并不是矛盾的,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不可能的。
基于教材的改变并不是一时半会动动嘴皮子就能完成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教学作用,开辟第二课堂,对学习知识进行良好的延续与补充,深化巩固课堂知识,了解相关文化知识。
鼓励学生多多听取英语讲座,在言行间了解外国的文化,丰富自己的见识;积极参加英语角举办的类似英语演讲或是话剧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英语来展示中国话剧文化也能实现英汉文化的双向导入;阅读优秀的本土出版的英语杂志,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知识······这些第二课堂的开展可以实现教材平衡的举措,在教学中做到英汉文化的双向导入。
(四)实现考评的多元化
教师不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让应试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的趣味性,激发他们主动探讨英汉文化的差异性的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运用自己学习到的英语知识来展示汉语文化,开展多样趣味性的竞赛,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实现考评方法的多样化,潜移默化地实现在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文化的双向导入。
结语:没有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的语言,语言是为文化发展而服务,掌握相对应的文化知识又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在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中实现英汉文化的双向导入需要教师在语言教学时注重文化教学的倾向;也需要社会外界更提供环境氛围;更要求学生自己的重视,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文化知识。这些都是说明实现英汉文化的双向导入需要各方的协调合作,并要将行为持之以恒。(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